老子歷史博物館

老子歷史博物館

老子歷史博物館位於老子出生地太清宮和老子講學地明道宮之間,它具有旅遊觀光、藏品展示、文物收藏、學術研究、文化交流、國學培訓和文創產品開發等多種功能。占地面積20餘畝,總建築面積0.5萬平方米,其中主館0.17萬平方米。博物館擁有各類館藏文物2多萬件,展陳主要有歷史上各個時期的老子聖像、《道德經》版本等部分構成。老子歷史博物館以傳承和弘揚老子文化為己任,竭力為社會大眾服務。是我國唯一一所民辦老子文化專題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老子歷史博物館
  • 地理位置: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景點級別:國家AAA旅遊景區
老子聖像廳,道德經廳,道教文化廳,初心廳,老子文化廳,碑刻廳,

老子聖像廳

老子雕像,最早產生於漢桓帝劉志“郊祀”老子時期,初為“老子雕像”,即人物雕像。張道陵創立道教之後,尊老子道祖,民間開始視老子為神靈,稱老子為“太上老君”,鹿邑民間稱之為“老君爺”。後來,社會上慢慢出現了“老子聖像”,也就是“神靈造像”。自此,老子雕像漸漸地在民間普及,規格不同,形態各異。它一般分為“宮觀神像”和“家庭神像”兩種,宮觀供奉的老子神像較大,家庭供奉的老子神像較小。老子歷史博物館收藏、展示的老子雕像(聖像)多為家庭供奉,計有石雕、磚雕、木雕、玉雕、牙雕、陶瓷等等,總計1000餘尊,幾乎涉及漢、三國、晉、隋、唐、宋、金、元、明、清、民國和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之前各個時期的老子聖像。

道德經廳

老子《道德經》,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學經典,它開古代哲學思想之先河,是人類生命活力的讚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同時也是世界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思想寶庫。《道德經》五千餘言,博大精深,涵天覆地;從宇宙到人生,從物質到精神;從社會到政治,從文學到藝術。無數個層面的東西都囊括其中,布列得井井有條。《道德經》問世後,便注家蜂起,譯者如雲。千百年來,解老、注老者數以萬計,不勝枚舉。《道德經》不僅在中國影響深遠,而且在美英德法等數十個國家也一再翻譯出版。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世界上翻譯文字最多、發行量最大的一部經典著作,僅外文版就多達400餘種,國內版本更是不計其數。這裡展示的,既有中文版,也有外文版;既有《道德經》原文,又有《道德經》譯註;既有近代版本,又有古代版本;既有流行本《老子》,又有古版本《道德經》。石版、木版、鉛印,應有盡有,有書有畫,圖文並茂。儘管本館現已收藏有《道德經》1600餘個版本,但仍是鳳毛麟角,百中無一。但是,仍可令人大開眼界,窺之一斑。

道教文化廳

道教文化廳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家庭祭拜,一是宮觀祭拜。
家庭祭拜部分是家庭祭拜的一個真實寫照,也是鹿邑普通人家供奉老君的一個場景,所以它的布局具有典型的豫東特色。古城鹿邑,既是老子故里,又是道教祖庭,所以這裡家家戶戶都敬老君(老子),也在家中供奉老君。
宮觀祭拜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入道教宮觀,首先應該將隨身攜帶物品放妥,嚴整衣冠,然後請香。在燃香之前,先點蠟燭,然後燒香。

初心廳

老子是“中國哲學之父”,《道德經》是中國第一部真正的哲學著作。同時,《道德經》也是中華文明的瑰寶。道德經的哲學思想圍繞“道”展開。《道德經》第六十章:“治大國,若烹小鮮。”意思是說,治理國家,就好像煎小魚不能常常翻動一樣,不能朝令夕改,否則百姓就會無所適從。也許正是為此,歷史上不少政治家均奉《道德經》為經典,將老子思想用於治國。

老子文化廳

“言簡意賅,涵天覆地”,“廣博精微,經略萬代”,是人們對《道德經》的評價。其作者老子生於斯,長於斯,在鹿邑這塊神奇的土地上,有著他人生的軌跡,前行的足印;明道的遺址,生活的印痕。在這裡,將告訴您一個平凡的老子,偉大的老子,神秘的老子;也讓你了解老子的家世,老子的業績,老子的演化,老子的傳說。

碑刻廳

碑刻,民間俗稱石碑。碑刻文化價值主要體現為其史料價值和書法價值。在中國,碑刻很早已有記載。《禮記·檀弓》曰:“公室視豐碑,三家視桓楹。”不同碑刻又有不同稱謂,《後漢書·竇憲傳》注曰:“方者謂之碑,圓者謂之碣。”真正的碑刻也可以說始創於秦代,就如甲骨起於夏朝,金文盛於商周。
立碑記功之風在漢朝就已經十分盛行。漢代的碑刻著名的有《祝其卿墳壇刻石》、《群臣上壽刻石》、《霍去病墓刻石》等,既有篆書又有隸書,也有的是從篆書到隸書的過渡階段,是研究我國漢字書體演變的重要資料。
到了東漢,刻碑立傳之風盛行,其藝術成就之高、存碑之多也屬空前。歐陽修說:“至後漢以後,始有碑文,欲求前漢時碑碣,卒不可得。”
這裡展示的均為與老子、與老子文化、與道家文化、與道教文化有關的一些碑刻,計有東漢、唐、宋、元、明、清等各個時期的老子雕像碑、道德經注序等等,既有圖畫,也有文字;既有浮雕,也有透雕;既有陽刻,也有陰刻。都是一些彌足珍貴的孤品,它承載著豐厚的文化內涵,更是我國歷史文明的見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