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老凹莊社火
- 外文名:Laoaozhuang shehuo
社火(Shehuo)是中國民間一種慶祝春節的傳統慶典狂歡活動。也是高台、高蹺、旱船、舞獅、舞龍、秧歌等等的通稱。老凹莊社火以高蹺聞名於世。社火簡介長安區魏寨街道地處長安區東南,距古城西安約四十里,白鹿原和風涼原之間,滻河...
相傳與考證,村東有廟宇一座,始建於明末,當時香火較盛,後諸多原因消失,在村北建廟宇——佛爺台,解放前有戲樓雕龍繪鳳,殿宇金碧輝煌,蒼松翠柏,每年正月二十三日,說書、唱戲、高蹺、社火、賣吃的、用的、牲畜交易雜貨一應俱全,熱鬧非凡,方圓數十里趕廟會的人數有數千人之多,世事變遷,時間推移,昔日的...
早期演出是與會火(社火)結合。會火由燈會(燈班)組織舉辦,於春節、元宵等節日期間活動,演出前要舉行“迎燈神”儀式,並由管事向各處投送燈帖。演出隊伍由寫有“太平花燈”的大燈和寫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字樣的各形彩燈領隊,隨後依次是過山號和文武樂隊、獅燈龍燈隊、武術雜耍隊、高蹺、旱船、跑驢...
社火 社火包括芯子、高蹺、旱船、竹馬等民間藝術形式。源於春秋戰國,名曰“儺”,初為人們用來逐疫驅鬼的一種迷信習俗。《論語·鄉黨》中已有“鄉人儺”的記載。漢代發展為“儺舞”,唐代進而為儺舞配樂並扮成戲文行歌狂舞供人們取樂。經過數千年的發展,逐漸演變為形式多樣的社火,在境內廣為流傳。芯子 以未央宮...
每年社火中多有表演,傳承至今。 2006年,永濟背冰被公布為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2011年,永濟背冰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36] 中和節(永濟背冰) 民間藝術 道情 永濟道情由來已久,漢代已有萌芽,沿至唐代時基本形成雛形,是流行在古蒲坂(今永濟市)的小劇種之一。永濟道情詞句淺顯易懂,曲調優雅...
徽縣民間藝術主要有山歌、小調、河池小曲、江洛羊皮扇鼓舞、泥陽泥塑、農民畫、仿景泰藍貼畫、銀杏馬山木偶戲、皮影戲、社火、泥陽李磨高台社火等。其中河池小曲列入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河池小曲、山歌、江洛羊皮扇鼓舞、泥陽李磨高抬社火、仿景泰藍貼畫、馬山木偶戲、泥陽泥塑、農民畫入列隴南市非遺名錄。另外還有...
左權小花戲是產生於山西省左權縣, 流布於左權縣及其附近的榆社、和順部分地區的一種漢族歌舞小戲。其風格為:一步三顛膝要顫,上下起伏似波瀾,輕盈靈巧扭擺甩,擰身轉體臂劃圓,歡抖彩扇如蝶舞,神韻要隨意境遷。左權小花戲(即“文社火”)當起源於明初或宋、元之間,形成於清代,在清末盛行於遼縣境內。抗戰...
開幕式當天,大型文藝表演、滑翔傘空中飛行表演、直升機飛行表演、綠色出行萬人簽字活動、威風鑼鼓、國家級非遺項目智果懸台社火、熱氣球高空百米秀恩愛活動、洋縣第一屆帳篷節等八項活動同時舉行。除此之外,3月中旬至4月底,油菜花節主會場洋縣將陸續推出一系列精彩紛呈的以“油菜花”為主題的文化旅遊活動:“暢遊花海...
翼城花鼓的起源和廟會、賽會、結社、社火有密切關係。大凡這些活動必然離不開打花鼓。清代以及民國年間,翼城花鼓已成為人們在歡慶豐收、節日慶典、廟會祭祀時出現的重要節目之一,人們年年搞祭祀,年年鬧社火,推進了翼城花鼓的發展和流傳,而且傳播到陝西、內蒙、天津、河南等多邊省份。2006年5月20日,翼城花鼓經...
十五夜,待社火表演結束後,各社大會首就將組織有序的提燈會,月光之下,移動的燈籠宛如一條舞動的長龍。■烤“雜病”,驅百病 十五深夜或十六一大早,人們就會生起篝火,烤去身上的百病。小孩還會拿來黏面、花生等食物,扔進火里烤著吃。■迎送新老大會首 十六下午,待花桿備好後,各姓村民就會敲鑼打鼓迎送今年...
“迎新春 送萬福”義寫春聯、“非遺鬧元宵 文化進萬家”社火巡遊暨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廣場文化展演等3項27場活動,服務惠及人民民眾共15萬餘人次。舉辦“嗨翻全場,齊聚福園”鹹陽市第三屆啤酒狂歡節活動、大地歡歌“和諧鄰里 幸福秦都”首屆社區文化藝術節開幕式,利用三個月時間開展了廣場舞、聲樂、器樂、...
村子裡因“年終風波”只剩下些老弱婦孺,也沒有鬧社火,這個年過得真是冷冷清清。過罷正月十五,外出務工的人走了,夏天義也硬撐著和引生、啞巴去了七里溝。引生見了白雪還是發痴,天義就羞辱了他一頓。夏風和白雪不聲不響地就離了婚,夏天智發狠不認兒子,倒認了白雪做女兒。但他到底還是氣不順,癌病又...
2、歡樂民俗:“動態旅遊”的全新體驗,等駕坡民俗大道,這裡有抬芯子、跑竹馬、踩高蹺、耍獅子的社火表演,有古樸高亢的秦腔,有催人奮進的監軍戰鼓,有民俗婚嫁迎取儀式,還有兒童武術表演等等,使遊客織入其中,與民共樂。十六、博物景觀 1、民間民俗博物館:這裡展藏的是古今民俗物品,如織布機、紡線車、石磨盤...
蒼溪燈戲由於其演出多與春節、燈節、社火、慶壇等民俗活動結合在一起,所以形成小戲多、喜戲多、鬧戲多的特點。蒼溪燈戲用農民的道德標準演人間的美醜善惡,喜怒哀樂,大多表現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道德情操,語言通俗易懂,詼諧風趣,極富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 蒼溪燈戲如爛漫山花開遍蒼溪山山嶺嶺,特別是蒼溪...
第三節 民間社火 第四節 廣播影視 第五節 民眾體育 第六節 圖書檔案 第七節 報刊通訊 第十四章 醫療衛生 第一節 衛生防疫 第二節 醫生介紹 趙凱明 劉志紅 張玉成 張銀才 席福才 劉天保 第三節 民間偏方 第十五章 文物民俗 第一節 文物古蹟 第二節 民情風俗 第三節 宗教信仰 第四節 民間傳說 第五節 ...
社火 每年的大年三十以及正月十五。張窪村並不像其他的一些地方並沒有年夜飯這個說法。過年晚上只是一頓普通的餃子,並且吃飯時間很早大約在下午5點鐘就基本吃完而接下來就是社火表演,並且全部由本村的人擔任,這主要的目的應該是祭拜祖宗以及慶祝新年。入家譜 張窪村歷史悠久因此在外地也有相應的分之,包括本市的...
陶化店村大鼓社火是偃師市著名的民眾文化活動之一,流傳數百年,遠近聞名。伊洛地區三大廟會之一——正月十九“火神凹廟會”。火神凹廟會聞名河洛地區,稱為千年廟會。火神凹位於偃師縣城西南15公里處的高龍鎮境內,207國道、顧龍路、火焦路貫穿全境,在鎮區交匯形成一個“金三角”地帶此地地勢低洼,火神娘娘廟就座落在...
令我高興的是,藝術家自己也注意到這些問題,在90年代的銅版畫《神話》、《西行印象》和絲網版畫《社火》等作品中,不僅畫面的形式更為豐富,線條的組織和傳統文化符號的挪用也都具有更為開闊的視野,色彩的運用,也進入了一個更為自由的境地。或許,這和程兆星近十年在油畫創作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有關?我只能以...
小崔溝村於解放前由崔、王兩姓成立兩個社火(關爺社和奶奶社)主要在社13家,從第一家開始每年負責養羊一隻,到春節時在社其他各家兌米、面、菜等物在其家聚餐。依次類推,同時從初一至燈節,兩社鼓、鑼、鑔進行對賽,看誰打出威風,1957年併入半坡。1999年小崔溝村在郭秀丹的帶領下組成由30餘人的秧歌隊...
國術一種民間表演藝術,俗稱“耍社火”,流行全鄉,石板岩、郭家莊、桃花洞、西鄉坪等村水平較高,主要有:流星錘(打場用),對拳,三節棍、舞槍、舞劍、舞棍、舞鋼叉、舞刀、耍拐子。有單人表演,也有對打或集體表演,郭家莊村老藝人李文漢,198斤重的大鐵刀揮耍自如(谷稱耍偃刀),堪稱民間一絕。花棍一...
元俑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是鑲嵌於仿木結構磚室墓壁的雜劇、散樂以及民間社火節目的雕磚(有的是模印)人物。此種雜劇、散樂雕磚,在中原一帶,始於北宋,盛行於金,元代仍頗流行。其他 工藝裝飾和小型觀賞性雕刻,元代繼宋、金之後,又有所發展。其中一類是由工部諸色人匠總管府下屬的出蠟局提舉司、鑄瀉、 銅局、...
山坡主要為直形坡和凹形坡,坡度多在30—50°以上。平緩山脊和凹形坡段是耕地區。海拔900米以下低山區,也叫低山河邊,或淺山丘陵區。主要分布於大道河鎮、民主區、佐龍區,並沿河谷穿插在部分中山區間,約占全縣面積25%,切割深100—500米。最低海拔大道河口268.7米,與高山區最高海拔差2372.3米。北部低...
由於鐵花的艷麗光彩,禮花打在樹上可以寓意鐵樹開花,表達對新年的祈望和祝福。隨後逐步演變成為歡度佳節的社火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內容。上黨地區一般習慣在元宵節玩賞鐵花,而市區卻通常在添倉節打鐵花。打鐵禮花的傳統活動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古代上黨地區高超的冶鐵技術,體現了勞動人民勤勞勇敢的精神和熱愛生活的感情。過...
太平鼓亦稱臘鼓,中國民間歲時娛樂習俗。唐時已有,本為樂舞,後用為臘鼓。宋代稱為打斷。民間改名太平鼓,於新年花會、社火中演出,以祈太平,故名。白銀區太平鼓的表演套路有走路鼓、紅拳架子等。打法有鴛鴦戲水、鳳凰點頭,由於打法不同,自然要求身法不同。最為精彩的要數鷂子翻身,鼓手三指頂鼓,舉起旋轉,悠...
從正月十四日起,至十六日晚上,大鬧三天社火。晚上家家張燈燃燭,池泊里、水缸內放夜油(一種瓷質點食油的小燈)或蘿蔔燈。小孩子提上花燈到處轉,把家裡各個角落都要走遍。各村鎮都搞社火(文藝節目),近幾年,縣城各機關鄉鎮組織社火遊行和文藝節目匯演、放焰火、辦燈展,開展各種遊藝活動。正月十六還有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