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逸聞

《老上海逸聞》是2013年11月1日東方出版中心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少偉。

基本介紹

  • 書名:老上海逸聞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7306246
  • 作者:朱少偉
  •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 頁數:332頁
  • 開本:16
  • 品牌:東方出版中心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這是一本匯集、梳理、展示老上海城市記憶的歷史讀物,分為“滬埠風物、申城珍檔、淞濱履痕、海上文脈、浦江硝煙”五輯。書中以通俗筆調講述了老上海的發展歷程和諸多逸聞,涉及當地景物、戰事、出版、名人活動等。這些內容由珍貴的史料編寫而成,配之以近三百張照片,圖文並茂地將這座城市的歷史面貌直接地、忠實 地展示出來。

內容簡介

本書中的“軼事逸聞”傳遞出老上海歷史文化風貌的諸多信息,顯示出多角度、多層次的老上海生活景象,也折射出上海城市的發展歷程。通過近三百張老照片力圖展現出一個真實的上海,憑藉這些聚焦的歷史鏡頭,讀者會對上海曾經走過的一百多年的路程,能有一個更為深 入的了解和感悟。

作者簡介

朱少偉,筆名峻峰、邵唯,素有“學者型的作家,作家型的學者”之稱。現為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大學海派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
先後主編過多種刊物,並出版有歷史小說《上海灘傳奇》、《民國十大奪寶奇案》,散文集《舊聞集》、《歲月留痕》,文史隨筆集《上海軼事》、《漸宜齋札記》、《煙雨斜陽》,以及譯著《銀灘探寶記》等。近年來作品曾獲全國小說筆會短篇小說三等獎、全國散文獎新銳獎。個人傳略被列入《中國文藝家傳集》、《上海當代 作家辭典》。

圖書目錄

第一輯 滬埠風物
回望黃浦江
吳淞江前世今生
晴天唳鶴幾千隻
法華古鎮牡丹盛
顧氏南溪一草堂
上海老城廂漫話
從日涉園到書隱樓
上海水蜜桃由來
洋涇浜與“洋涇浜英語”
百年外白渡橋
迅速崛起的高昌廟鎮
江南製造局略記
商務印書館開風氣之先
中國話劇的濫觴與勃興
舊校場年畫獨樹一幟
“月份牌”獨領風騷
第二輯 申城珍檔
“海派”的來龍去脈
路名中的舊園痕跡
從吳淞鐵路到淞滬鐵路
滬杭鐵路話昔
繁華馬路的故事
革命黨人為社會變革造勢
以救國為志的兩位學僧
名醫叫板“遠東第一大富翁”
早期洋“中國通”在滬活動
外國大師讚賞“南翔小籠”
第三輯 淞濱履痕
康有為息影林泉
梁啓超首創“時務體”
于右任辦報三次蒙難
孫中山在滬歲月
抗戰前後宋慶齡在上海
張學良早年多次抵申城
趙朴初堅守“孤島”
杜重遠與《新生》周刊
斯諾曾供職《密勒氏評論報》
第四輯 海上文脈
夏丏尊情系《愛的教育》
邵洵美曾被稱為“孟嘗君”
林語堂積極提倡“幽默”
茅盾在景雲里
郁達夫在嘉禾里
徐志摩在四明村
鄭振鐸早年編輯生涯
巴金為救亡“吶喊”
聶耳在明月歌舞劇社
潘漢年在“聽車樓”
張愛玲在公寓裡的日子
第五輯 浦江硝煙
少林武僧在滬抗擊倭寇
太平軍三次進攻上海
驚心動魄的狙擊
虹口公園爆炸案揭秘
西比利亞皮貨店門口的槍聲
中統“鋤奸”籠罩迷霧
“雙槍黃八妹”打鬼子

後記

在《老上海逸聞》付梓之際,情不自禁回想起了一些往事。
四十五年前,我還是個天真的“紅領巾”,平時酷愛閱讀《兒童時代》等刊物,屢屢忘記做回家作業。有一次,教語文課的班主任收作業簿時,我稀里糊塗地隨手從書包里抽出一個本子遞過去。剛轉身要走,卻被老師一把拖住,回頭一看:糟糕,她手裡拿著的並非作業簿,而是我寫著童話讀後感的日記簿!老師稍稍一怔,便含笑道:“你將來應該當作家喔!”頓時,我的胸口一陣鹿跳,仿佛內心深藏的一個秘密突然被點穿。當晚,我做了一個夢——自己真的成了小說家、詩人,作品出現於書店…-
夢,畢竟是夢,做了好多年都沒能變為現實。然而,我一直沒有放下手中的筆,從中學到農場,陸續向報刊投寄了幾十篇短篇小說,還有許多詩歌。由於它們太稚嫩,不是收到“不擬採用”的鉛字通知,就是“泥牛入海無訊息”。我並未氣餒,反而更加認真地埋頭讀書,筆耕不止;有時受到譏諷,便振振有詞地回答:“英國作家約翰·克里西在發表處女作前,收到過七百四十三封退稿信呢!”
正因如此,我在農場待了數年得以順利考入高校。一天,班長興沖沖地通知:“下午周谷老要來做學術報告!”當年在復旦大學,師生們習慣稱周予同教授為周予老,稱周谷城教授為周谷老。周谷老走進教室時,先向大家談了治學主張,他用粉筆在黑板上寫下“博大精深”四個字,並說:“‘博大’與‘精深’似乎難以兼顧,其實它們能夠有機地結合,而且相輔相成……”這番話,使正在“夢境”中有點彷徨的我悟透西方名諺“條條大道通羅馬”之含義,便毅然改變初衷,憑藉自己興趣廣泛的特點,課餘寫作由專攻短篇小說、詩歌轉向主要寫“散”文。1980年秋,我的處女作《“國際法之父”越獄記》發表了。真是“凡事開頭難”,從此我竟“文運亨通”,幾乎每月都收到稿費匯單,還在校團委舉辦的“學生作品展”中名列前茅;而且,在《新民晚報》復刊不久,我的文章便有幸亮相於“夜光杯”,著實讓不少同學羨慕。在此基礎上,我的文學創作水平也相應有7較快提高。
後來,在安排畢業實習時,我到上海縣誌辦公室自責編撰《上海概述》,與上海史結下深緣;走向新的工作崗位之初,我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搞了三年多研完,對黨史產生濃厚興趣;接著,我像做夢似的成為文學編輯,曾主鯿《上海故事》、《兒童時代》等刊物,對大眾文學、兒童文學情有獨鐘。這樣一來,我平時既創作小說、散文,又撰寫地方掌故、史學論文,並常將“文”、“史”巧妙融合。
由於不斷努力,我終於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加八上海市作家協會。記得,那時曾與幾位作家朋友一起到“紙帳銅瓶室”拜望耄耋之年仍揮筆不輾的鄭逸梅先生,我知道鄭老廣摭博採,著述蔚為大觀、雅俗共賞,早年就被譽為報刊“補白大王”;在閒聊中,有人知道我涉筆較廣,便揶揄我“應該爭取當‘王儲’”自己正惶恐,鄭老卻幽了一默:“只要你不停步,‘朕’自會考慮!哈哈……”這個玩笑在不經意間提醒我:不能放慢腳步,必須更加勤奮。於是,我在閒暇分秒必爭地堅持“爬格子”,陸續出版了十幾本書,還得了一些全國性的文學獎項。然而,特別令我高興的,一是曾獲全國知青藝術節徵文一等獎,因為它展現了自己在農場進行寫作探索的履印;二是曾被評選為《新民晚報》優秀作者,因為在圓夢的崎嶇路途中這份著名報紙給了自己熱忱扶持和有力推動。
去年夏天,我曾在上海書展簽售新著《風月無邊:民國文人側影》,結束時有幾位年輕讀者探詢寫作體會,自己便講述了童年那個彩色的夢,大家都覺得它無比美好!
這本圖文並茂的《老上海逸聞》,是在東方出版中心資深鯿輯戴欣倍女士的鼓勵和指點下完成的;上海市文聯原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李倫新先生給予該書頗多關心,並撥冗撰寫了序。對此,謹表示由衷的感謝。
朱少偉
2013年夏於浦東漸宜齋

序言

時間老人其實不會老,總在隨著地球轉動健步走向未來;會老的是人問的凡夫俗子,常感光陰似箭,人生苦短,不經意問就老之將至。記憶力衰退了,如煙的往事很容易被忘記,更何況隔代相傳的陳年逸事?於是,憶舊懷古的文字和影像作品,凡真實而又有可讀性的,就都會受到人們的歡迎。
上海作家朱少偉同志獨具慧眼,精心寫作的《老上海逸聞》獨闢蹊徑地介紹我們這座中國東南沿海自晚清以來迅速崛起的城市,行文自然樸實,內容真實生動,並配有近三百張珍貴的照片,圖文並茂,令人賞心悅目。無論是“滬埠風物”,還是“申城珍檔”,抑或“淞濱履痕”,都對我們新老上海人,尤其是年輕人,具有吸引力,給人以悅讀感。我懷著喜悅的心情,為這本富有特色的新書面世鼓掌,向朱少偉同志致以由衷祝賀!
說到老上海,那是難以用一種形象來描繪,也難用一個比喻來形容的。繁華的都市、革命的搖籃、冒險家的樂園、窮苦人的地獄……美名、惡名都不少見,逸聞、傳說更是多多,怎么說好像都似真似假、似是而非卻又似曾相識!如今的傳媒,特別是電視劇,戲說歷史和歷史人物的現象比比皆是,令人擔憂。可喜的是,朱少偉同志懷著對歷史的尊重,摒棄道聽途說,拒絕憑空戲說,而是精心收集整理素材,勤於並善於考證辨別,寫成了這本真實可信而又可讀性強的關於老上海的書籍!
朱少偉同志也是一位移民城市的移民,他的祖籍為浙江諸暨,出生於江蘇常州,童年時代來到上海,很快就融入其中,在這裡成長。他對“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海派文化精神心領神會、耳熟能詳,業餘寫作出版了《風月無邊:民國文人側影》等富有海派文化內涵的著作,受聘為上海大學海派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業績豐厚。
期待著朱少偉同志對海派文化研究有更多貢獻,為讀者寫更多更好的新書!
李倫新于樂耕堂
2013年6月19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