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莖羊耳菊(學名:Inula pterocaula)為桔梗目菊科旋覆花屬的植物,是中國的特有植物。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強壯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木,有木質粗厚的根。莖直立,下部木質,宿存,高60-100厘米,徑達1.2厘米,有細溝,被紅褐色密柔毛和腺點,中部以上有分枝;分枝細,稍直立或開展;節間下部長達5厘米,上部漸短,常僅1.5厘米。基部葉在花期枯萎,下部葉大,披針形至橢圓狀披針形,多少開展,長18-20厘米,寬4-5厘米,上部葉漸小,長圓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1-4厘米,基部漸狹,沿莖下延成寬1-10毫米的翅,邊緣有細而具小尖頭的重鋸齒,頂端尖或漸尖,上面被細密的粗伏毛,下面被紅褐色柔毛或短茸毛,兩面有腺點;中脈和7-10對向上彎曲的側脈在下面高起,常有較密的毛;網脈凸起,明顯。
頭狀花序小,徑5-6毫米。在枝端密集成聚傘圓錐狀或復傘房花序;花序梗極短或長達10毫米,纖細,有細線形的苞葉。總苞鐘狀,長約7毫米,徑5-6毫米;總苞片約5層,線狀披針形,極尖,外層漸短小,與花梗被同樣的密毛,內層除中脈被毛外,邊緣寬乾膜質,並有緣毛,花全部管狀,長4.5毫米,外面有黃色腺點;冠毛1層,淺紅褐色,約與花冠等長。瘦果近圓柱形,有淺溝,被密短毛。花期7-9月,果期9-10月。
此種由於頭狀花序較小而無舌狀花,曾經前人列於羊耳菊 I. cappa DC. 附近;但總苞的構造與羊耳菊不同而全形略似艾納香屬的一些種。此種可能與下一種赤莖羊耳菊 I. rubricaulis Benth. et Hook. f. 比較接近,都有長尖而邊緣寬乾膜質的內層總苞片,但與該種並無密切的親緣關係。
生長環境
生長在海拔2000-2800米的亞高山灌叢和草地。
分布範圍
產於四川南部和西部(木里、西昌等)、雲南北部及西北部(昆明、中甸、鶴慶等)。
主要價值
全草供藥用,為治脈管炎主藥。
【普米藥】緬丹:根治癰瘡腫毒,骨結核,氣管炎,痢疾,跌打損傷,氣虛頭昏,耳鳴,失眠,心慌,脾臟腫大《滇藥錄》。緬當:根治肺虛咳嗽《滇省志》。緬丹:根用於癰瘡腫毒,骨結核,肺熱咳嗽,痢疾,氣虛頭暈,耳鳴,失眠,心悸,脾臟腫大,跌打損傷[15]。
【彝藥】綠豆開麻:根治風寒感冒,咳嗽《滇藥錄》。松那薄戈若:根治肺虛咳嗽《滇省志》。
醫藥:根(大黑藥):苦,平。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補虛,通經絡,利水除濕。用於頭暈,心慌,耳鳴,出虛汗,感冒,咳嗽,癰瘍腫毒,骨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