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之道:理論與實踐(翻譯之道)

翻譯之道:理論與實踐

翻譯之道一般指本詞條

《翻譯之道:理論與實踐》是2007年10月1日由河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曹明倫。

基本介紹

  • 書名:翻譯之道:理論與實踐
  • 類型:翻譯學
  • 出版日期:2007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1097176X, 9787810971768
  • 品牌:河北大學出版社
  • 作者:曹明倫
  • 出版社:河北大學出版社
  • 頁數:289頁
  • 開本:32
  • 定價:19.00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翻譯之道:理論與實踐》先後論證了翻譯理論與翻譯實踐之間的互動關係,考察了“翻譯研究文化轉向”的來龍去脈,辨析了譯介學和翻譯學之間的差異,明確了二者各自的學科概念,並發出了翻譯學應該劃定學科界線、保持學科特點、避免學科危機的呼籲;指出了翻譯概念的發展只是其外延的增加,而非其內涵之質變,因此翻譯的本質屬性並未改變;重新審視了翻譯的目的、任務及其標準,首次提出了“文本目的”和“非文本目的”這對概念,首次區分了翻譯的“文本行為”和“非文本行為”,批評了功能派理論對二者的混淆,證明了以忠實為取向的翻譯標準永遠不會過時,嘗試性地規劃了翻譯學的學科範圍,明確了翻譯理論的位置,把它與翻譯史和翻譯批評一道作為構成翻譯學的三個有機部分,而且是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對當今中國的翻譯理論和翻譯實踐進行了反思,進一步分析了翻譯理論與翻譯實踐關係失調的原因。並指出了恢復其互構、互補、互彰之和諧關係的途徑。

作者簡介

曹明倫,北京大學文學博士,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河北大學特聘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翻譯協會理事,四川省翻譯文學學會副會長,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主要從事英美文學、翻譯學和比較文化研究。著有《翻譯之道:理論與實踐》和《英漢翻譯實踐與評析》,譯有《愛倫·坡集》 《弗羅斯特集》《威拉·凱瑟集》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全集》《培根隨筆集》《司各特詩選》等多種英美經典,與人合作編有《英詩金庫》。論文見於《中國翻譯》《上海翻譯》《國外文學》《名作欣賞》《外國文學研究》等刊物及若干大學學報。

圖書目錄

譯苑新葩又一春
一覽眾山小
前言
緒論
第一章 翻譯理論與實踐關係的歷史回顧
1.1 翻譯活動和翻譯理論的起源
1.2 中國翻譯理論與實踐關係的歷史回顧
1.2.1 漢代到宋代佛經翻譯時期的實踐和理論
1.2.2 明清兩朝科技翻譯時期的實踐和理論
1.2.3 20世紀學術名著與文學翻譯時期的實踐和理論

1.3 西方翻譯理論與實踐關係的歷史回顧
1.3.1 古羅馬時期的翻譯實踐和理論
1.3.2 《聖經》翻譯的實踐和理論
1.3.3 民族語翻譯的實踐和理論

第二章 翻譯理論與實踐關係的現狀描寫
2.1 文化轉向後翻譯理論與實踐的關係
2.2 翻譯研究文化轉向的來龍去脈
2.2.1 Translation Studies及其“文化轉向”的由來和現狀
2.2.2 外來術語Translation Studies在中國學界的名與實

2.3 現狀給我們的思考和啟示
2.3.1 思考一:翻譯理論還需不需要與實踐相結合?
2.3.2 思考二:新橋舊橋並用,避免學科危機
2.3.3 冷靜,求實,保持學科特點

第三章 翻譯的基本概念和翻譯活動的性質
3.1 翻譯的基本概念
3.1.1 翻譯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3.1.2 翻譯概念及其依附的語詞
3.1.3 翻譯概念外延的擴大
3.1.4 翻譯定義的重新厘定
3.2 翻譯活動的性質

第四章 翻譯的目的、任務及其標準
4.1 文本目的:譯者的翻譯目的
4.2 翻譯任務:譯者的任務
4.2.1 本雅明心目中的讀者和譯者
4.2.2 純語言·普世語·核心結構·深層結構

4.3 翻譯標準:譯者的自律準則
4.3.1 新批評認為原作意義再模糊也可確定
4.3.2 德希達認為有解讀經驗就能看到真實
4.3.3 譯介學理論不能作為解構忠實的論據
4.3.4 百家釋嚴復,還是嚴復釋百家?

第五章 翻譯理論的定性和定位
5.1 翻譯理論的定性
5.2 翻譯理論的定位

第六章 對翻譯理論的反思
6.1 關於考證不嚴、引征不確的問題
6.1.1 典型個案研究之一:“翻譯”二字並用始於何時?
6.1.2 典型個案研究之二:道宣撰有《大恩寺釋玄奘傳論》嗎?
6.1.3 典型個案研究之三:大亮法師“五不可翻”出自何典?
6.1.4 典型個案研究之四:真諦真的主張意譯嗎?
6.1.5 典型個案研究之五:“闕名”是何人?
6.2 關於術語翻譯和譯名統一的問題

6.3 關於思維邏輯和語言邏輯的問題
6.3.1 典型個案研究之六:等效是理想的目標,忠實就不是?
6.3.2 典型個案研究之七:譯者的行為何以如棋著的變化?
6.3.3 典型個案研究之八:沒有A就沒有B,所以B應該從屬於C?
6.3.4 典型個案研究之九:“近真”以什麼為目標?
6.4 關於論而無據和論據單調的問題

6.5 關於理論借鑑中的誤讀誤譯問題
6.5.1 典型個案研究之十:認知過程中沒有客觀性可言嗎?
6.5.2 典型個案研究之十一:原文已死譯文幹嗎還要捅上一刀?
6.5.3 典型個案研究之十二:The t1:artslator is a betrayer使 Traduttdre,traditore失去了什麼?
6.5.4 典型個案研究之十三:是幾何學奧深還是文句奧深?
6.6 關於理論界的學術態度和學風問題

第七章 對翻譯實踐的反思
7.1 當今中國翻譯實踐的現狀
7.1.1 典型個案研究之十四:“背叛”之風為何難以遏制?
7.1.2 典型個案研究之十五:譯者對這個場面真不難想像?
7.1.3 典型個案研究之十六:下達“絕對命令”該如何措辭?

7.2 正視實踐現狀,走出翻譯危機
7.2.1 加強理論學習,規範翻譯行為
7.2.2 調整翻譯教學,彌合人才斷層

第八章 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式和途徑
8.1 純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及其結合方式
8.2 純理論與純翻譯理論的區別
8.3 純翻譯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及其結合方式
結論
引用文獻
索引

文摘

第1章 翻譯理論與實踐關係的歷史回顧
1.1 翻譯活動和翻譯理論的起源
要明確翻譯理論與翻譯實踐的關係,首先應明確翻譯活動-和翻譯理論之起源。人類的任何社會實踐活動發展到一定階段後,都必將產生與之相適應的理論,而理論又反過來作用於實踐。翻譯理論自不例外。所以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說,翻譯活動之發軔早於翻譯理論之濫觴,或者說翻譯理論的出現晚於翻譯實踐活動的發生。那么翻譯實踐活動始於何時呢?
一般說來,人類之間開始用不同語言進行交流的那一刻就是翻譯實踐活動肇端之際。那么,人類是何時開始用不同語言進行交流的呢? 通天塔之傳說當然不可信據《舊約》記載的年歲和提供的線索推異,上帝變亂人類語言當在其創世後的1800年左右,或者說距今約4500年前。3但眾所周知,生活在25萬至4萬年前的早期智人已經有了“複雜而有音節的語言”;而已分出人種的晚期智人(即解剖結構上的現代人)在幾萬年前就開始了遷徙和交流。據考古學和社會人類學的研究,人類越過冰凍的白令海峽到美洲大約是在5萬年前,通過東南亞的一些島嶼到澳洲大約是在3萬年前,(崔連仲,1983:18—19)因此我們可以推斷,人類幾萬年前就開始用不同語言進行交流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