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唇蘭屬

翻唇蘭屬

翻唇蘭屬是蘭科下的一個屬,為陸生蘭,少數為腐生蘭。地生草本。根狀莖伸長,莖狀,匍匐,肉質,具節,節上生根。莖直立,圓柱形,具數枚葉。該屬共有20種,分布於亞洲熱帶地區至非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翻唇蘭屬
  • 學名:Hetaeria Bl.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微子目 
  • 蘭科
  • :翻唇蘭屬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下級分類,四腺翻唇蘭,斜瓣翻唇蘭,白肋翻唇蘭,長序翻唇蘭,滇南翻唇蘭,

形態特徵

地生草本。根狀莖伸長,莖狀,匍匐,肉質,具節,節上生根。莖直立,圓柱形,具數枚葉。葉稍肉質,互生,上面綠色或沿中肋具1條白色的條紋,具柄,葉柄基部擴大成抱莖的鞘。花莖直立,常被毛;花序頂生,總狀,具多數花;子房不扭轉,花不倒置(唇瓣位於上方);萼片離生,中萼片與花瓣粘合呈兜狀;側萼片包圍唇瓣基部的囊;花瓣與中萼片近等長,常較萼片窄;唇瓣基部凹陷,呈囊狀或杯狀,內面基部具各種形狀的胼胝體,胼胝體向先端漸狹或頂部多少擴大;蕊柱短,前面兩側具翼狀附屬物;花葯2室;花粉團2,每個多少縱裂為2,為具小團塊的粒粉質,具花粉團柄,呈短棒狀,共同具1個粘盤;蕊喙較長,直立,叉狀2裂;柱頭2個,突出,位於蕊喙之基部兩側;子房不扭轉。蒴果直立。
白肋翻唇蘭白肋翻唇蘭

產地生境

約20種,主要分布於亞洲熱帶地區,也見於大洋洲。中國有5種,產於東南部至西南部。

下級分類

四腺翻唇蘭Hetaeria biloba (Ridl.) Seidenf. et J. J. Wood.。
斜瓣翻唇蘭Hetaeiria obliqua Bl.。
白肋翻唇蘭Hetaeria cristata Bl.。
長序翻唇蘭Hetaeria elongata (Lindl.) Hook. f.。
滇南翻唇蘭Hetaeria rubens (Lindl. ) Benth.。

四腺翻唇蘭

植株高28-34厘米。根狀莖伸長,莖狀,匍匐,具節。莖直立,具3-7枚疏生的葉。葉片卵狀披針形,長3.5-7厘米,寬1.1-2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鈍,上面綠色,具3條綠色脈;葉柄長1.5-2厘米。花莖直立,被長柔毛,下部具1-3枚鞘狀苞片;總狀花序具4-9朵花,長2-4.5厘米;花苞片披針形,長7毫米,邊緣具緣毛,背面被長柔毛;子房圓柱形、不扭轉,被糙硬毛,連花梗長7-8毫米;花白色;萼片長約5毫米,背面疏被糙硬毛,具1脈,中萼片橢圓形,凹陷,寬約2毫米,先端急尖,與花瓣粘合呈兜狀;側萼片近斜卵形,寬2.2毫米,先端急尖;花瓣線形,長約5毫米,寬約0.6毫米,先端鈍,具1脈,無毛;唇瓣位於上方,長5毫米,基部凹陷呈淺囊狀,其內面具5條脈,其中4條側脈近基部處各具1枚片狀、橫長圓形、先端鉤曲的胼胝體,中部收狹成細、長約1毫米的爪,前部極擴大並2裂,其裂片近圓形,長和寬各2.5毫米,向左右伸展,而兩裂片先端之間寬6毫米且中部稍凹陷。花期2-3月。
產台灣(恆春半島里龍山、竹山)、海南(白沙、陵水、定安)。生於海拔800-1000米的密林下或路旁疏林下。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的西里伯斯北部也有。

斜瓣翻唇蘭

植株高30-37厘米。根狀莖伸長,莖狀,匍匐、肉質,具節。莖直立,圓柱形,無毛,具4-5枚葉。葉具柄,葉片橢圓形至長圓狀卵形,稍偏斜,不等側,長6-7厘米,寬2.5-3.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圓鈍,驟狹成柄,上面和脈均為綠色;葉柄長2-2.5厘米,下部擴大呈抱莖的鞘。花莖直立,長18-23厘米,被柔毛,下部具4-5枚鞘狀苞片;總狀花序具多數較密生的花,長8-11厘米;花苞片披針形,長6-7毫米,先端漸尖,背面被柔毛,較子房短;子房圓柱形,不扭轉,被柔毛,連花梗長8-9毫米;花小;萼片具3脈,背面被柔毛,中萼片卵形,凹陷,長5.8毫米,寬3毫米,先端鈍;側萼片卵狀長圓形,長5.5毫米,寬2.1毫米,先端鈍;花瓣斜近匙狀倒披針形,長5毫米,上部寬1.6毫米,先端鈍,具1脈,無毛,與中萼片粘合呈兜狀;唇瓣位於上方,近長圓形,凹陷呈舟狀,長4.5毫米,寬2毫米,先端驟狹,具突尖頭,內面常具3脈,靠近基部在中脈兩側的側脈上各具(I-)2枚近長方形的胼胝體,胼胝體的頂部具不規則的2-3裂。花期3月。
產海南。生於密林下。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加里曼丹島)也有。

白肋翻唇蘭

植株高10-25厘米。根狀莖伸長,莖狀,匍匐,具節。莖暗紅褐色,具數枚葉。葉片偏斜的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9厘米,寬1.5-4厘米,沿中肋具1條白色條紋或白色條紋不顯著,背面淡綠色,具柄,葉柄長1-2.5厘米。花莖直立,長5-15厘米,被毛,具1-3枚鞘狀苞片;總狀花序具3-15朵疏生的花;花苞片卵狀披針形,褐紅色,長5-8毫米,寬2.5-3毫米,被毛,邊緣撕裂狀;子房圓柱形,不扭轉,被毛,連花梗長7.5-10毫米;花小,紅褐色,半張開;萼片背面被毛,紅褐色,具1脈,中萼片寬卵形,長2.8-3毫米,寬2毫米,先端急尖,與花瓣粘合呈兜狀;側萼片偏斜的卵形,長3.2-4毫米,寬2-2.3毫米,先端急尖;花瓣偏斜,卵形,白色,極不等側,長2.8-3毫米,寬2毫米,無毛,先端急尖,具1脈;唇瓣位於上方,兜狀卵形,呈舟狀,長3.5毫米,基部淺囊狀,內面具2枚角狀的胼胝體,唇盤上具一群縱向不規則散布的細肉突或具2條縱向脊狀隆起,近中部3裂,側裂片直立,半圓形,中裂片卵形,凹陷,先端鈍。花期9-10月。
產香港、台灣。生於山坡林下。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爪哇)也有。

長序翻唇蘭

植株高30-35厘米,細長。根狀莖伸長,莖狀,匍匐,肉質,具節。莖直立,圓柱形,無毛,具4-5枚葉。葉具柄,葉片長圓形至長橢圓形,稍不等側,長8-9厘米,寬2.5-4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圓鈍,驟狹成柄,上面和脈均為綠色;葉柄長1.5-3厘米,下部擴大成抱莖的鞘。花莖伸長,長15-22厘米,被柔毛,下部具2-3枚鞘狀苞片,鞘狀苞片粉紅色,披針形,背面被柔毛;總狀花序具多數較疏散的花,長8-12厘米,花序軸被柔毛;花苞片披針形,粉紅色,背面被柔毛,長8-9毫米,先端漸尖,較子房稍短;子房圓柱形,不扭轉,被柔毛,連花梗長10-11毫米;花小,半張開;萼片粉紅色或近白色,具3脈,背面被柔毛,中萼片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凹陷,長5-6毫米,寬2.8-3毫米,先端鈍;側萼片偏斜的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5-6毫米,寬2.8-3毫米,先端鈍;花瓣白色,斜歪,菱狀倒卵形,較萼片質地薄,長5-6毫米,寬約2.5毫米,先端收狹呈突尖頭,具2脈,無毛,與中萼片粘合呈兜狀;唇瓣位於上方,凹陷呈舟狀,基部凹陷呈囊,展平近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4-4.5毫米,寬2-2.3毫米,先端驟狹或漸狹,具尖頭,內面具5條脈,在近基部中脈兩側的4條脈上各具1-3枚細長的、向基部彎的鉤狀胼胝體。花期3-5月。
產廣西(寧明)、海南(白沙)。生於密林下。泰國、斯里蘭卡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泰國。廣西名叫觀音竹,全草民間藥用,有清熱、補虛之功效。
本種與H. oblongifolia(Bl.)Bl.有些近似,不同之點在於本種的花較大,萼片和花瓣長5-6毫米,花瓣菱狀倒卵形,斜歪,寬2.5毫米;後者花較小,萼片和花瓣長3-3.5毫米,花瓣偏斜近長圓形,寬僅約1毫米,易於區別。

滇南翻唇蘭

植株高25-45厘米。根狀莖伸長,莖狀,匍匐,具節。莖直立,較粗壯,無毛,具6-8枚較疏生的葉。葉具柄,葉片稍偏斜的卵形或橢圓形,長7.5-13厘米,寬3.5-5.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鈍,上面綠色,具5條綠色脈;葉柄長2.5-5厘米,基部擴大成抱莖的鞘。花莖直立,被密的腺狀柔毛;總狀花序具多數花,長7-10厘米,下部具3-5枚鞘狀苞片;花苞片披針形,長7-8毫米。寬3毫米,先端漸尖,與子房近等長;子房圓柱形,不扭轉,被密的腺狀柔毛,連花梗長8-9毫米;花小,前部略張開;萼片綠色,先端背面帶粉紅色,背面密被腺狀柔毛,中萼片寬卵形,舟狀,長5毫米,寬3.5毫米,先端鈍尖,具3脈,與花瓣粘合呈兜狀;側萼片寬卵形,凹陷,略偏斜,長4.2毫米,寬3.2毫米,先端鈍,具1脈;花瓣白色,薄,倒卵形,長4.5毫米,寬3毫米,先端微突,具1脈,兩側稍不等;唇瓣葫蘆狀卵形,凹陷,長3.5毫米,前部片小,寬卵形,長0.5毫米,寬0.8毫米,先端鈍,片的基部之下縊縮,後部擴大,長約3毫米,寬3.8毫米,內面具1脈,近基部兩側各具1枚長圓形、頂部2-4裂的胼胝體,唇瓣下部兩側與蕊柱合生。花期3-4月。
產雲南南部(西雙版納:景洪、勐臘、曼丕)、麻栗坡。生於海拔820-1000米的密林下。錫金、印度東北部、緬甸北部、泰國也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