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翹館
- 拼音:qiào guǎn
- 注音:ㄑㄧㄠˋ ㄍㄨㄢˇ
- 解釋:謂招致才學穎異之士的館舍
基本信息,詳細釋義,典源,釋義,用典示例,相關閱讀,
基本信息
詞目:翹館
詳細釋義
典源
《西京雜記》卷四
平津侯自以布衣為宰相,乃開東閣營客館以招天下之士。其一曰欽賢館以待大賢,次曰翹材館以待大才,次曰接士館以待國士。
釋義
漢公孫弘為宰相,設翹材館,以羅致天下人才後因以“翹館”謂招致才學穎異之士的館舍。
用典示例
宋 沈遼 《七言奉寄三衢趙少師》:“昔年翹館青衫客,非佛非仙江水東。”
宋 周密 《志雅堂雜鈔·圖畫碑帖》:“﹝廖瑩中﹞嘗為大府丞,知集州,皆以在翹館不赴。”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兵部·武臣好文》:“時世宗方喜祥瑞,爭以表疏稱賀博寵,收取詞客充翹館。”
相關閱讀
公孫弘(前200~前12),字季,漢武帝時丞相,西漢葘川國(治今壽光南紀台鄉)人。家貧寒,在渤海邊牧豬為生。早年曾任獄吏,因罪被免職。40歲時開始研究《春秋公羊傳》。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即位,已經60歲的公孫弘,以賢良被征為博士。
後又因出使匈奴不合帝意再被免職。公元前130年(元光五年),詔令徵求文學儒士,葘川國便推舉公孫弘應詔,這時他已70歲,雖一再謝讓,但最後還是應選。策奏被漢武帝選為第一,召見後拜為博士。公孫弘“恢奇多聞”,善於辯論,通曉文書法律,又能以儒家的學說對法律進行解釋闡述,很快便被提升為左內史。在朝廷議事,他常是提出要點,陳明情況,讓皇帝自己決定取捨,並不堅持己見,因此受到漢武帝賞識。他認為君主應胸懷廣大,為臣應注意節儉。他自己且能身體力行,“為布被”,“食一肉脫粟之飯。”對故人賓客的需求,卻能“俸祿皆以給之”,以至“家無所余”,這很為當時的士人所稱道。
公孫弘與人相處也有偽善陰險的一面。在奏事前,“嘗與公卿約議”,但臨到奏事時卻常常為了順從皇帝的意思,而改變原來商定的議案。因而遭到一些王公大臣的非議。主爵都尉汲黯曾當庭詰責說:“齊人多詐而無情實,始與臣等建此議,今皆背之,不忠。”漢武帝隨即問公孫弘,弘回答說:“知臣者以臣為忠,不知臣者以臣為不忠。”漢武帝不但不責怪他,反倒“益厚遇之”。公元前。126年為御史大夫,兩年後拜為丞相,封平津侯。
公孫弘“為人意忌,外寬內深”,凡與他不和的人,他表面上偽裝友善,背後卻加以報復,如殺主父偃,徙董仲舒於膠西。公孫弘於公元前121年病死,時任丞相職,年8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