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遺香:楊象憲紀念集》是2013年東方出版社出版圖書,作者是楊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翰墨遺香:楊象憲紀念集
- 作者:楊郁
-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1月1日
- 頁數:360 頁
- 定價:48.00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06058544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基本內容,後記,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北京大學、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美院諸教授和評論家撰寫的介紹楊象憲藝術成就的34篇文章。楊象憲(1937.2-2011.3),浙江省寧海縣人,浙派花鳥畫的正宗傳人之一。1959年考入浙江美院(現中國美院),是該院解放後所恢復中國畫系的首屆學生。攻讀花鳥專業,師從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等大家。畢業後留校任教。1981年調曲阜師範大學,後任美術系教授。1992年7月被聘美國斯哥德摩學院客席教授,赴美講學一年。生前曾在國內及西歐、東南亞各國舉辦畫展20多次,出版各類畫集20餘冊。楊象憲被尊為浙派花鳥畫的正宗傳人之一。對於中國畫研究者、愛好者以及藝術史研究者有一定的價值。
作者簡介
楊郁,1969年8月生於浙江寧海,畫家楊象憲之子。1993年7月畢業於山東曲阜師範大學美術系,同年留校工作。繼承家學,自幼隨父學畫,有紮實的繪畫功底,被山東畫院聘為畫師。先後舉辦了三次個人書畫展,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各種美展,並被國內外多家機構收藏。在各類學術期刊上發表專業論文21篇,其中在國家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8篇。
基本內容
本書收錄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北京大學、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美院諸教授和評論家撰寫的介紹楊象憲藝術成就的34篇文章。楊象憲(1937.2-2011.3),浙江省寧海縣人,浙派花鳥畫的正宗傳人之一。1959年考入浙江美院(現中國美院),是該院解放後所恢復中國畫系的首屆學生。攻讀花鳥專業,師從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等大家。畢業後留校任教。1981年調曲阜師範大學,後任美術系教授。1992年7月被聘美國斯哥德摩學院客席教授,赴美講學一年。生前曾在國內及西歐、東南亞各國舉辦畫展20多次,出版各類畫集20餘冊。楊象憲被尊為浙派花鳥畫的正宗傳人之一。對於中國畫研究者、愛好者以及藝術史研究者有一定的價值。
後記
楊象憲先生於去年春天辭世。當時,其生前師友及家鄉父老均難以置信。噩耗被證實後,同道扼腕長嘆,親朋悲泣唏噓,痛芳林隕蕊,哀緱鄉落英。然而,逝者已矣,不能復生;生者哀悼,何以寄懷?親友痛定深思,當為先生出版紀念集,傳播先生之藝術,彰揚先生之人品,以慰聖靈。於是商定,出版《楊象憲紀念集》,由其兄楊象富先生為執事。之後,四方來稿疊至,或評其藝術之高雅,清韻芳馨,推崇備至;或憶其生前與人相處之情誼,篇篇血淚,感人至深。尤其令人感佩者,浙江省政協原主席王家揚,以九五高齡,揮淚題寫“弘揚楊象憲教授從教從畫人品高尚的精神”的評語,誠為難得。王老一言如炬,盡掃世俗陰霾。此情此景,象憲先生倘若九泉有知,亦當備感欣慰!
紀念集從集稿到編纂送審,歷經期年。有賴諸同仁鼎力相助,得以按時完成。其間,年逾八十七歲的葉柱和八十二歲的胡維祺兩位老先生尤為著力,曾逐字逐句審閱文稿,頗費心思;寧海縣文物辦主任張常明先生,為出版事宜多方聯繫,不辭辛勞,令人感動;人民出版社(東方出版社)的編輯部主任侯俊智先生為此書的出版精心編輯。此外,尚有諸多同仁為編集傾力,限於篇幅,不能一一列舉,均在此一併叩首致謝!
來稿因受出版字數限制,未能全部收入,敬請作者見諒。
編者2012年3月
目錄
序言:淡泊明志 寧靜致遠 以書入畫 相得益彰
楊象憲自述
北國品評
藝術篇
1.拒絕時風/郎紹君
2.奮發晚程擁抱希望/司馬無韁
3.以形寫神情趣怡然/王樹良
4.逸筆草草寫雅興不求形似求生機/彭鋒
5.清新寧靜 自然/張志民
6.繼承傳統 自成面貌/單應桂
7.深切懷念楊象憲教授/王熹
8.平正而樸厚野逸而雅淡/姜化鑄
9.痛失恩師楊象憲先生/袁倜
10.回憶恩師二三事/解均
11.德藝雙馨書畫皆精/戴丕昌
12.回憶恩師楊象憲先生/邵仲武
13.正脈綿長/蔣開徵
14.清秀淡雅逸趣橫生/張榮東
15.寫三秋桂子繪十里荷花/常誠
16.渾厚天成奪造化逸氣清新悟天機/於懷峰
17.營造無污染的筆墨田園/霍曉蕙
18.展卷長念恩師情/傅曉燕
19.畫筆能從書筆來/傅曉燕
20.八面芳菲襲予衣/泉甫釋博
21.線墨交融以書入畫/鐵軍釋博
22.簡約深蘊清逸天成/上官爵文
23.斯人乘鶴去筆墨永流存/裴存剛
24.清雅古淡雋逸曠達/唐美山
25.悠悠春風情落人半唐齋/張修佳
26.懷念楊象憲教授/曹景兵
江南賞鑒
27.走自己的路/應必誠
28.紀念同窗好友象憲兄/吳山明
29.孜孜治學人緣極好/王慶明
30.斯人已雲亡墨跡永流芳/葉尚青
31.厚積薄發質樸大氣/李紹然
32.再讀象憲畫 芻議雅與俗/李紹然
33.懷念老同學楊象憲/倪紹勇
34.畫家自有一方天地/夏春明
35.他留下那么多美的花鳥,走了/趙福蓮
36.縱橫塗抹奪造化異彩點點見禪心/應文天
37.楊象憲的學藝之路/吳昌卿
38.厚積薄發逸氣飄然/肖連
39.繪事後素的楊象憲師叔/胡慶彪
四方寄情
人品篇
1.我與象憲的情誼/丁謹元
2.自幼曾相識晚來始知君/胡教平
3.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胡凌芝 劉叔成
4.東越象軒/華宣積
5.花鳥長留天地間/趙鴻才
6.友其人學其畫/胡佩玉
7.傲雪寒梅永綻放/楊東貞
8.一個值得大眾紀念的畫家/胡青公
9.悲喜交集悼學兄/高大慶
10.畫在牆上掛情在心中留/應畏之
11.斯人已乘鶴何人曾寂寥/解中宇
12.斯人已逝風骨猶存/童先蜀
13.寫給象憲老師的一封信/趙福蓮
14.同窗追思/浙江美術學院全體同班同學
桑梓憶舊
15.故人長別失盡嬌/儲吉旺
16.墨香花美揚正道/朱開益
17.懷念楊象憲老師/張祥道
18.沉痛悼念象憲先生/張世根
19.志同道合 良師益友/吳昌卿
20.名山事業世長存/葉柱
21.哀思感言/胡本華
22.沉痛悼念楊象憲教授/陳錫慶
23.一位老公安的信/張哲彬
24.事實總是事實/鄔民強
25.寧中老書記的信/嚴肅
26.斯人已西歸見畫猶見人/蘇其德
27.天賦聰慧勤奮好學/張良圭
28.坦坦蕩蕩做人認認真真作畫/沈煜生
29.永不氣餒永不凋落/應大松
30.哀悼象憲先生/徐志達
31.鄉兄楊象憲/劉開文
32.象憲的濃濃鄉情/龔懷源
33.新星隕落 山海悲鳴/胡維祺
34.象憲同學,你走好啊/龔秀棠
35.點滴記憶/鄭學武
36.象憲瑣記/滕延青
37.菊花情思/薛家栓
38.往事並不如煙/柴曉寶
39.栽培桃李花千樹點染江山筆一枝/周益
40.山高水長/范建標
親人懷念篇
1.生命不息筆耕不止/林根梅
2.此情可待成追憶/楊象富
3.追思父親的關愛/楊郁
4.無盡的思念/柴盛楣
悼念詩一組
1.魂兮歸來江南/方牧
2.悼象憲兄/樓明月
3.悼象憲君/俞世識
4.悼畫家象憲/徐良驥
5.您悄悄離開/儲功彭
6.紀念楊象憲老師/謝時強
7.以心入畫淡泊名利/劉昌來
8.悼楊象憲教授/張文寬
9.悼楊象憲/潘志光
10.痛悼楊教授象憲先生/駑馬
11.七古·哭象憲/水宇平
12.悼詩四首/躍龍詩社三人
13.悼國畫名家楊象憲先生/張淼
14.悼畫家楊象憲/顧海潤
15.挽楊象憲同學/石世倫
附錄:楊象憲藝術活動簡述/楊郁
後記
序言
楊象憲同學於20世紀50年代末考入我院國畫系花鳥專業,因學業優秀,畢業後留校工作。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幾經轉折後調至山東曲阜師範大學美術系任教。從此我和他見面的機會就很少了,只能通過信札來往和他寄來的畫冊評語,才知道他長期以來從不把精力放在賺錢和炒作上,而是靜下心來埋頭作畫,認真教學,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當前美術界颳起了一陣陣追名逐利、唯利是圖的歪風,甚至有些藝術界領導也一頭鑽入錢眼之中拔不出來。楊象憲能不隨波逐流,堅持走自己應該走的路是難能可貴的。記得潘天壽先生曾說過:“畫格是人格的投影”,“美情和利慾相背,去利慾愈遠,離美情愈近;名利權欲愈熾,則離美情愈遠矣”。我為我們學校能培養出楊象憲那樣淡泊名利、專心治學的人才感到高興和自豪!
我迄今還未見到過他去山東後繪製的原作,但他寄給我的印刷品倒看的不少。我喜歡他的作品,可能是由於我們審美觀比較一致吧!我感到在他的創作中蘊含著下列一些特點:
簡。精簡是我國傳統文藝中一個重要的審美準則,如“以少總多”(劉勰《文心雕龍》),“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司空圖《詩品》)。在古代畫論中,也常常提到“惜墨如金”“筆愈少而情愈真”“形跡愈簡而意蘊愈深”等論述。我感到象憲同學在這方面是做得不差的,聽說他重視寫生,常常去野外發現和感受大自然的美,以培養創作靈感。同時由於他深知,我國傳統藝術雖提出“外師造化”,但還必須“中得心源”,也就是不能毫髮不差地停留在對客觀物象外形的模擬上,而必須遷入畫家的感受、情思和想像,使之與自然物象內在精神相結合;通過概括提煉,去腐存精,去繁求簡,做到遷想妙得,而不至於空陳形似。如他創作的《飛燕》(載《楊象憲畫集》第25頁),抓住和強化燕子的本質和動態特徵,削弱表象細節,寥寥幾筆,就感到生意盎然,引人入勝。
厚。渾厚華滋也是傳統繪畫重要的審美追求。在楊象憲的作品中經常體現了這個特點,如《鱖魚》(載《楊象憲書畫集》第6頁)、《石榴》(載《楊象憲書畫集》第18頁),只用乾筆中鋒畫了幾條輪廓線,不加渲染,就達到了渾樸厚重的效果,充分顯示了中國畫筆墨造型的優越性和欣賞價值。
靜。古人說寧靜以致遠,寧靜不僅是修身立德之道,也是藝術達到淨化人生的媒介。陸儼少先生在我系執教時常說:“作畫貴有靜氣,有靜氣方能致遠”。在充滿了浮躁喧囂的當代美術界多么需要寧靜,唯有寧靜,未來才有希望。在象憲同學的一些作品中,如《荷葉蝌蚪》(載《楊象憲書畫集》第30頁)、《晚風暗遞芰荷香》(《神州畫壇——楊象憲卷》第5頁)、《麻雀》(《楊象憲畫集》第19頁)……這一張張富有靜氣的小品,把讀者帶人一個淡泊、寧靜、質樸無華又無半點浮躁喧囂和媚俗之氣的境界。
以書入畫也是楊象憲繪畫創作的特點之一。據說他在我院求學時,看到一些老教授已近耄耋之年,仍天天臨池不輟,深受啟發。後來去曲阜師範大學執教,學校要他上書法課,他下定決心練了七年書法,取得顯著成果。他體會到,書法入畫不僅僅是弘揚書道,也是把書法用筆融入畫法之中,使抽象的書法和具象的繪畫相結合,做到“以書入畫遒勁生動,以畫入書姿態無窮”,從而加強了畫中的筆線力度和筆情墨趣。這一點明顯地體現在他古拙蒼勁富有書卷氣的作品之中。他重視繼承傳統,堅持在傳統基礎上創新,反對泥古而不化,這在同代人中是比較突出的。他敬仰國畫系一些老教授的人品、畫品,學習他們深厚的傳統修養和創造精神,同時也致力於創建自己的個人風格,正如近代中國畫巨擘吳昌碩所說:“阿壽(指潘天壽)學我最像,跳開去又離我最遠,大器也。”象憲同學正是朝著這個要求去做的,他的夫人林根梅女士來信曾提到象憲同學不久前曾說過的一句話:“讓我再活十年、二十年,一定能出好成績!”我完全相信:從他正確嚴謹的治學態度,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和目前已取得的成果來看,再上一層樓是毫無問題的,遺憾的是他沒有等到這一天就匆匆地走了。在這裡我懷著深切的悼念之情寫了這篇文章,我相信象憲同學雖已離開我們,但他的人品、畫品將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之中。
(顧生岳(1927-2012):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著名中國畫家。曾任浙江人物畫研究會會長。中國工筆畫藝術委員會副主委、杭州市關協主席、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主任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