翫寇

翫寇

翫寇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wàn kòu,是指輕視敵寇,引申為助長寇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翫寇
  • 拼音:wàn kòu
  • 注音:ㄨㄢˋ ㄎㄡˋ
  • 釋義:輕視敵寇,引申為助長寇勢
引證釋義
(1).輕視敵寇。語本《左傳·僖公五年》:“ 晉 不可啟,寇不可翫。” 宋 歐陽修 《論盜賊事宜札子》:“今之謀臣,不識已形之禍,以患為樂,以危為安,見盜賊雖多而時有敗者,遂生翫寇之意。”《明史·孫傳庭傳》:“士大夫厭苦 傳庭 所為,用法嚴,不樂其在 秦 。相與嘩於朝曰:‘ 秦 督翫寇矣。’”《清史稿·高宗紀二》:“﹝ 乾隆 十一年三月﹞戊寅, 慶復 至 打箭鑪 ,劾 李質粹 等老師翫寇,請續調官兵進勦,允之。”
(2).引申為助長寇勢。《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一》:“ 廢帝 怒曰:‘ 德鈞 父子握彊兵,求大鎮,苟能敗 契丹 而破 太原 ,雖代予亦可。若翫寇要君,但恐犬兔俱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