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鴗科

翠鴗科

翠鴗科(“鴗”讀音lì,學名Momotidae)是佛法僧目的一個,現存610,分布於美洲熱帶地區(新熱帶界)的森林中。本科的鳥類尾羽較長,在末端附近有段羽幹上沒有羽毛,形成一條像球拍一樣的末端,為本科的一個顯著特徵。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翠鴗科
  • 拉丁學名:Momotidae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佛法僧目
  • 翠鴗科
  • :6個屬
  • :10種
  • 亞種:47亞種
  • 命名者及年代:GR Gray,1825
  • 英文名稱:Motmots
概述,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該科物種,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概述

翠鴗科(學名:Momotidae)的鳥類是中小型攀禽。共有6個屬,10種,47亞種。喙長、寬而微下彎,喙緣有鋸齒。朝前的兩個趾基部部分癒合。尾長,中央尾羽特長,在近末端處有一段僅餘羽乾,致使端部形成獨立的小羽片,形成球拍狀,為其顯著特徵。翅短圓;體羽為輝亮的綠、藍及褐色;雌雄異色。棲息在開放的環境,如森林邊緣及叢林。在水邊崖岸鑿穴或在沙灘用下彎的嘴挖洞為巢。以昆蟲、蠕蟲、蜥蜴、各種無脊椎動物及小型脊椎動物為食,有時也吃果實。分布於新熱帶區、熱帶和亞熱帶森林和林地,有些物種在半開放的地區。

外形特徵

翠鴗科的鳥類體長在32至42厘米之間,有顏色頂冠和面具般的臉,有一個大腦袋,向下略為彎曲的、短而寬的鳥喙,嘴邊緣有鋸齒。跗骨獨特,特別短,幾乎完全熔合到的內腳趾和只有一個後部趾的中間腳趾。朝前的兩個趾基部部分癒合。尾長,中央尾羽特長,在近末端處有一段僅餘羽乾,致使端部形成獨立的小羽片,形成球拍狀;雌雄異色,該類物種有深淺不一的綠色和藍色的羽毛。虹膜紅色。

棲息環境

棲息於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熱帶雨林,次生林,森林邊緣,成蔭的花園和陰涼的咖啡農場。

生活習性

叫聲的貓頭鷹的相似。以昆蟲、蟋蟀、黃粉蟲、蠕蟲、蚯蚓、蜥蜴、各種無脊椎動物及小型脊椎動物為食,有時也吃果實。在等候獵物時,可長時間地平息不動,一旦發現獵物,就突然猛撲過去。在棲木上尾常左右擺動或斜著。藍頂翠鴗會靠近水源活動,便於飲用和洗澡。

分布範圍

分布於阿根廷貝里斯玻利維亞巴西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厄瓜多,薩爾瓦多,法屬蓋亞那,瓜地馬拉,蓋亞那,宏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巴拉圭,秘魯,蘇利南,特里尼達和多巴哥,委內瑞拉。
翠鴗科分布圖翠鴗科分布圖

繁殖方式

藍頂翠鴗在水邊崖岸、土堤、水井及礦場鑿穴或在沙灘用下彎的嘴挖洞為巢,挖掘時間一般在8月至10月(此時是雨季,土較鬆軟),鳥巢呈隧道狀,長1.5~4米。次年的3月至6月為繁殖季節,它們會返回鳥巢,雌鳥會在巢內產3~4枚白色卵,父母共同承擔孵化和育雛的責任。

該科物種

翠鴗科(6屬、10種)
中文名稱
拉丁學名
一、短尾翠鴗屬Hylomanes
1.
Hylomanes momotula
二、藍喉翠鴗屬Aspatha
2.
Aspatha gularis
三、Momotus屬
3.
Momotus aequatorialis
4.
Momotus mexicanus
5.
Momotus momota
四、Baryphthengus屬
6.
Baryphthengus martii
7.
Baryphthengus ruficapillus
五、Electron屬
8.
Electron carinatum
9.
Electron platyrhynchum
六、綠眉翠鴗屬Eumomota
10.
Eumomota superciliosa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很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然而,由於咖啡農場的擴建和森林被破壞,這種美麗的鳥兒的生存仍然受到了威脅。

保護級別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
易危(VU)——1種;低危(LC)——9種
註:翠鴗科圖冊網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