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綠石(學名:Adromischus herrei (W.F.Barker) Poelln)景天科天錦章屬多肉植物。肉質葉紡錘形,兩頭尖,葉面粗糙,布滿疙瘩,但有光澤,葉色翠綠,新葉經陽光曝曬呈紫紅色。 原產非洲南部,喜溫暖乾燥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耐半陰,不耐寒,也怕高溫,忌積水。
翠綠石植株小巧可愛,肥厚的肉質葉上布滿疙瘩,十分奇特,而生長多年的植株,根部會形成古樸蒼勁的塊根,觀賞價值很高。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植株呈叢生狀,株高約10厘米;肉質葉肥厚呈紡垂形,兩頭尖,表面粗糙,布滿疙瘩,有光澤;新葉經陽光暴曬後,呈紫紅色,逐漸轉為青綠或深綠色。
產地生境
翠綠石原產非洲南部,喜涼爽、乾燥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耐乾旱,怕積水,既不耐寒冷,也怕高溫。
繁殖方法
翠綠石繁殖以扦插為主,多在春、秋季生長期進行,如冬季供暖、保溫設施完善,能持續提供溫暖的環境也可進行。方法是選健壯、充實的肉質莖,晾3~5天后,直接插於培養土中;也可用肥厚、飽滿的肉質葉進行扦插,但要保留完整的葉柄,方法是將肉質葉斜插或平放在培養土上,使其基部與土壤緊密結合。插後保持土壤濕潤,約20天基部就會長出新根,並萌發小苗。
栽培技術
生長期在較為涼爽的春、秋季,夏季高溫和冬季低溫時植株處於休眠狀態。生長期如光照不足會使植株徒長,造成株型鬆散。澆水掌握“不乾不澆,澆則澆透”,避免盆土積水、雨淋,尤其是長期雨淋或暴雨淋,會導致爛根,但也不可長期缺水,否則植株生長停止,葉片乾癟,無光澤。
翠綠石在空氣濕度稍大的環境中生長良好,因此生長期應經常向植株噴水,還可用透明的飲料瓶將植株罩起來,這樣可使葉片肥厚、飽滿,給人以生機盎然的感覺,但夏季高溫時要把飲料瓶撤掉,以免“高溫、潮濕”,使植株蒸死。
每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低氮,高磷、鉀”複合肥,提供充足的養分,使植株生長健壯。夏季高溫時植株生長停止或緩慢,可放在光線明亮,又無直射陽光處養護,避免強烈的直射陽光灼傷葉面,並注意通風良好,控制澆水,甚至可以完全斷水,停止施肥,使其在乾燥、通風的環境中度過炎熱的夏季。冬季可放在室內光照充足處養護,如果夜間最低溫度在8~10℃,並有10℃左右的晝夜溫差,可正常澆水,酌情施些薄肥,使植株繼續生長;控制澆水,使植株休眠,也能耐5℃低溫。
翠綠石每隔 1、2 年換盆一次,一般在春季或秋季進行,盆土要求疏鬆、透氣,排水性良好,可用腐葉土或草炭土 2 份,蛭石或粗砂 3份,園土1 份混合配製,並摻入少量骨粉作基肥。換盆時將植株從盆中扣出,抖掉根部的舊土,剪去腐爛的老根,將過長的根系剪短,再用新的培養土種植。新栽植株不要多澆水,保持盆土稍濕潤,以利於根系恢復。
主要價值
翠綠石植株小巧可愛,肥厚的肉質葉上布滿疙瘩,十分奇特,而生長多年的植株,根部會形成古樸蒼勁的塊根,觀賞價值很高;朱唇石色彩斑斕,胖乎乎的肉質葉形似卵石;水泡葉色素雅,自然清秀。它們均適宜用小盆種植,陳設於窗台、案頭、書桌等處,清新典雅,奇特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