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岩山,國家AAA級景區,原名叫嵯岈山,因山上有兩座小峰坐落在主峰兩側,形如兩個丫八,故當地人稱之為丫八石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翠岩山風景區
- 地理位置:錦州市區西北17公里
- 景點級別:國家AAA級景區
- 門票價格:10元
- 海拔:210米
景區介紹,景區歷史,景區碑記,翠岩山重修娘娘廟碑記,重修翠岩山寺碑記,建修玉皇閣碑記,地圖信息,
景區介紹
明朝正統年間,錦州左屯衛都指揮李貞,一日狩獵至此,見群山蒼翠,堪稱關東一奇,信口說:“真乃翠岩山也!”從此便把嵯岈山改名為翠岩山。山之東側有寺廟兩座,一在山腳下,一在半山腰,人們稱為上、下院(殿)。下院名翠岩山寺,上院名玉皇閣,兩院之間有依山開鑿的小徑蜿蜓相通。
景區歷史
由於翠岩山空曠幽靜風景秀美,歷為修真鍊氣之士所矚目,因而便成為僧道修建寺廟,潛心修煉的好場所。早在漢代就有佃人于山之東麓建立寺廟,後屢遭兵燹,寺院俱毀。唐宋時代經修葺,寺院香火連年不斷,逐漸興旺。至遼道宗初年,又連年戰火,歲無寧日,寺廟因之多年失修,已破爛不堪。遼道宗大康十年(1084年),由錦州大廣濟寺志訓老和尚又在山下重修廟宇,命名為清淨寺,即後來的翠岩山寺。
志訓和尚原是契丹的著名伶官趙惟一,遼西京大同人,自幼隨父在遼王宮充樂工。斯人容貌俊秀,受寵於宮中。遼道宗大康元年,耶律乙辛乘道宗不在臨潢府(遼上京),誣陷宣懿皇后與伶官司趙惟一私通,遂差東平王涅古多追殺趙惟一。涅古多與趙惟一相交莫逆,便縱其逃走。趙惟一逃奔到錦州,因人地兩生,舉目無親無以為生,方欲投水自盡,恰被錦州大廣濟寺住持潛心和尚所救。趙隨潛心到大廣濟寺剃度出家,法名志訓。某次東平王涅古多至錦,在大廣濟寺偶遇志訓,十分同情他的遭遇,便贈他白銀千兩,讓他在嵯岈山自己修廟。東平王走後,志訓依照涅古多所囑,決心到嵯岈山興建一座廟宇,並徵得恩師潛心老和尚的支持,又贈白銀二百兩。於遼道宗大康十年,志訓和尚在嵯岈山肇建清淨寺一座。共建正殿三楹,僧舍一楹,山門一楹。正殿內塑一尊女像(按志訓和尚畫的宣懿皇后肖像塑的)。從此志訓和尚在寺中潛心修煉,很少出山。
遼乾統元年(1101年),天祚帝耶律延禧為祖母宣懿太后及父親大孝順聖皇帝昭雪了誣陷,又得知趙惟一沒死而在嵯岈山出家,遂率輕騎前往嵯岈山,臨幸清淨寺會見了志訓老和尚。天祚非常感激志訓和尚為其祖母蒙冤受屈,又想到嵯岈山是承天太后(即肖太后)常住的聖地,上面還有承天太后的梳妝檯。於是下諭重修清淨寺,塑承天太后、宣懿太后、洪德太后(天祚帝的生母)三座肖像。並冊封:
承天太后為無敵聖母神威娘娘
宣懿太后為貞潔聖母佑國娘娘
洪德太后為慈蓮聖母護國娘娘
四時享祭。殿前增建鐘鼓樓,開鑿石棧道,直通承天太后梳妝檯,梳妝檯上建一亭,名曰“神威亭”。改清淨寺為“清勝寺”。遼天祚帝天慶十年(1120年)志訓圓寂,其師弟志璋在志訓圓寂之地為志訓和尚建一法幢,其幢歷經八百多年的風雨侵蝕,至今仍屹立在翠岩山上。
明正統年間,嵯岈山改為翠岩山後,清淨寺也改名為翠岩山寺了。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翠岩山寺住持僧沙昆請儒將都指揮王鍇手書七尺見方的“翠岩山寺”四個大字,命石工刻制在山崖上,時至今日仍依稀可見。又命石工在山崖上浮雕四尊佛像。
明清戰爭期間,寺僧四出逃散,寺院已“鶴去樓空”。翠岩山寺因多年無人問津,寺廟傾圯破爛不堪。至清代雍正、乾隆、嘉慶、光緒年間經多次重修。乾隆年間,曾依原式兩次重新修建翠岩山寺,重塑三尊女像,並稱三霄(雲霄、碧霄、瓊霄)娘娘像。曾立石碑兩座,以為紀念(現存一座)。從此,人們便稱之為“娘娘廟”。嘉慶年間又先後兩次重新修復翠岩山寺,香火極為興盛。每到廟會之時,數萬名遠近各地男女老少,拜佛朝山匯集於此,盛況非常。此外,還在五峰之巔肇建五座小廟。按方位,東方光明普照為東嶽廟,南方茫茫大海為天河娘娘廟,西方極樂世界為雷音寺,北方娑婆世界為慈濟廟,中為萬乘之尊為玉皇廟。並立有石碑一座,現存完好。
清朝末期,匪患猖獗,侵擾寺廟危害僧侶。遼西有一個心狠手黑的慣匪周貫五,他看翠岩山是錦州通往“邊外”的要道,進可攻退可守,山中又有一個幽靜的古寺可居。於是他便殺死了寺廟住持憲寧和尚,趕走一千僧眾,霸占了這座深山古寺。以後周匪被除滅,改住了道士,便成為道士修煉的場所,做為道觀了。
在翠岩山寺西北角的半山腰上有一座寺廟,名曰玉皇閣為翠岩山寺住持長老高明文用自己多年私蓄的錢財肇建。
高明文,號月波,當地人稱之為高老道。原籍錦州市女兒河人,弱冠脫尖,出家於翠岩山寺。於光緒二十年(1894)甲午入廟,苦志修煉,拒絕葷酒。耕作則披星戴月,誦經則暮鼓晨鐘。為人知識淵博,通曉經史,又心地善良,與眾道徒和睦相處。民國二年癸丑春季,在燕京白雲觀受戒,嚴守規律,心志益堅。他早有擴建翠岩山寺的打算。翠岩山寺原有下院一處,前殿是岳王廟,後殿是娘娘宮,他想在下院的西北角山腰處修建一座上院(殿)。於是從清末開始,便在錦州西關古塔寺(租用的)設立經箱子,先後率領戴至昶、包真性等徒子徒孫及臨時招顧的道侶,為人誦經祈福掙錢。由於省吃儉用日積月累,存有所余。正是:“藉摶香資,著百衲之衣,甘粗糲之食,右心撙節,積有盈餘。”經過長達四十年的時間,共積蓄存款一萬五千多元。於康德三年(1936年)高道長拿出全部積蓄,在翠岩山寺東側山腰上修建上院一處,命名玉皇閣。當時翠岩山寺有師徒十餘人,有土地數十畝,還有一台兩套騾子的鐵軲轆大車。全寺道徒除了誦經外,還要種地、栽樹等。興建玉皇閣主要由寺內道侶自己動手乾,並雇少數能工巧匠,大家共同參加建殿。用大車從錦州運來木料及白灰等建築材料,僱人在山下打石頭,所建殿閣,全是灰石結構。
玉皇閣分三級台基,第一級台基為山門,六楣上有“玉皇閣”三個大字;第二級台基有一個六角石鼎;第三級台基是玉皇閣正殿。大殿三楹,內奉:太上老君、玉皇大帝、釋迦牟尼三聖。大殿東側有一耳房,是高道長的臥室。翠岩山寺至玉皇閣的棧道右側用磚砌了一道矮牆,棧道中有一中門。這樣翠岩寺又增添了新的建築,以償高明文道長的夙願。
解放戰爭時期,遼瀋戰役硝煙瀰漫下的翠岩山寺並沒有遭到破壞,還曾住過解放軍的傷病員。解放後的十幾年中,不家道士居住,一直保存完好。從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在“造反派”的打砸之下,翠岩寺基本上變成了廢墟。今僅存有下院的石碑兩座及上院的玉皇閣大殿外殼。兩座石碑通體完好,碑文清晰可辨。其一為乾隆三十六年立,其二為嘉慶八年立。玉皇閣大殿左右兩側牆內壁上各有建閣碑記一塊,保存完好,字跡清晰。
景區碑記
翠岩山重修娘娘廟碑記
蓋聞地區名勝每多靈秀休徵凡往古來今時動景行之慕剎像崢嶸自有感通默遠合東西南朔更深拜禱之殷如我碧霞之君天仙聖母位居泰岱之尊職掌江河之任恩流溥博千秋有斃祀之瞻福蔭淵深百世仰坤儀之重使弗振輝金曾大壯行宮亦何以為祝功頌德之所滌寓哉況平山號翠岩足堪登陟望萬峰之聳何殊雲樹迷離睹層疊之參差不減煙霞歷亂而且四圍寂靜萬籟虛清雖舊有神廟一所屋僅三楹朔厥由始是創建自成化年間奈年深日遠未免殘缺廢墜在雍正十年曾經葺補碑敘詳明閱至乾隆十九年有道人王來清又見殿宇漂搖瓦垣頹敗情極意切虔誠不□頂踵盡力移造可謂已結因果矣然種福惟恐福少積善寧嫌善多恆今形勢尚俠立願廣辟所以苦耐日月受勤據千積萬累勝事在心今果重起正殿敬塑金身復增置官司對殿鐘鼓二樓以及山門配廊圍牆甬路凡此經營費度固賴四方協力仍由王道奏成美哉此舉規制倍加幽廠廟貌愈覺巍峨非特足以慰神依抑且有以備遊覽矣愛據功程締造眾善同歸因記其事勒石於碑以志不朽云爾
奉天庚午科舉人特授文林郎歷任湖南長沙府安化縣沅州府芷江縣令署瀏陽縣知縣壬午同考試官金成□
錦州府凌海癢生馬明撰文
順天永平府臨榆縣府學增廣生常士俊書丹
大清乾隆三十六年歲次辛卯薄月上浣之吉
王來有 山主龐繼周 王滅表 金復永
住持道 徒 司光和 金本連同立石
廟主金成茂 宋來禎 王復川 王得林 高復顯
重修翠岩山寺碑記
錦城西北隅崗陵垤埠蜿蜒而綿亘者殆將百餘里類皆蝜版無奇不足以警心目姿遊覽惟翠岩山峭壁嶙峋亭亭雲表且地隔村墟路鮮車馬深林邃谷高鎖煙霞雖在人境所謂別有天地也然山以仙名地因人勝佛廬梵宇舍以何求余家自吾高曾以來即居于山之右因北麓舊有茅庵一所像祀
碧霞雲君創於有明成化七年林莽荒蕪香燈以絕族人僉議廷羽流以主持之稍為補葺□□仍貫之實基維新之本嗣於乾隆十九年有道人王來清者去白鶴之飛咨青牛之臥苦心專志矢願愁修凡土木之費不顧其地興力足否左籌右計隨方逐圓以乘其便積銖累寸以底其成鳩工庇材閱數歲而廊庶樓幢牆垣皆砌無不恢宏壯麗前此之氣象不啻霄壤矣計今又將四十載而山靈呵護及神祗默佑以故繼之者由董復訓金復永皆能隨時整理不墮前功自張復禮卸擔茲山香火益勝更極胼胝之勞皆心思之用寺之歌者正之滲者泥之晦者新之缺者補之茲又以金塗像丹獲其檐楹雕題其榱桷愈覺殿閣增輝林戀煥彩諸擅越自無不喜動顏色罄資財以襄善事而廣福田祝山靈廟貌於勿替也故於繼成之日援廢興始末為文以志其略雲
敕授文林郎癸卯科舉人四川忠州梁山縣知縣隨帶軍功加三級記錄六次全科萃撰文
鑲黃旗漢軍生員金朝覲書額
常住:揚復修、王□、董復訓、王恆、朱生、
山主 龐暐 金復永、岳邯、趙寧
住持道徒 張修、孫□□□同立
廟主 金科萃 張復禮、鄭本清、賈貴、黃復寬、周修、張成、凌復祥、張勛、劉實
龍飛嘉慶八年歲次祭玄丁巳月上浣之吉
玉皇閣大殿內左邊一邊碑記的碑文
貴流萬古
錦城西北距三十五里丫八石山載在大清一統志暨盛京通志山有古廟一座曰翠岩山寺創始於漢朝,唐宋累代補葺明朝成化七年歲次辛卯駐錦州鎮國將軍王毓重修一次清朝雍正乾隆嘉慶光緒迭次重修有碑文可考本廟住持道高明文弱冠脫塵於光緒二十年甲午入廟苦志修煉屏絕軍灑耕作則披星戴月諷則暮鼓晨鐘民國二年癸丑春季在燕京白雲觀受戒嚴守規律志益堅丙辰歲率學經徒包真性在錦城西關古塔寺設立經箱招集道侶與人誦經祈福籍摶香資著百衲之衣甘粗糲之食苦心摶節積有盈餘在翠岩山上院創修大殿三楹內奉
混元教主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金闕至尊玉皇玄穹高上帝君
中天教主釋迦如來牟尼文佛
以償夙願而工竣基址堅固棟宇崇隆雖無翬飛烏革命隊伍之奇頗饒清淨壯之致千尋翠嶂一朵紅雲捧香案則爐煙篆裊望東來之紫氣春滿函關拜西域之全人經傅天竺釋教道教原歸一理天尊世尊普濟眾生當峻閣成工之日素貞珉記事元文仆本凡庸才慚譾陋謹述顛末用召來茲
時丙子季冬大寒前五日也
古徒河夢因居士 敬撰
永平文童李際榮 書丹
住持道 高明文 敬立
石工王德昌
康德三年歲次丙子七月七日建修
玉皇閣大殿右邊一塊碑記的碑文:
千秋不朽
建修玉皇閣碑記
蓋聞地區名勝每多靈秀常昭千秋不朽凡往古來今動景行之慕剎像崢嶸有感斯通由冬而春者天道之循環也由衰而盛者氣數之遞嬗也天道之循環關手運會氣數之遞嬗賴有偉人今有翠岩山住持道高月波建修玉皇閣三間規模宏壯殿宇莊嚴玉皇閣告厥成功亦不止高道士一人之力也民國三年甲寅有松嶺門南梨樹溝聚仙觀道士包真性投高月波手下學習經懺輔助其師設定經箱於錦城西關古塔寺與人諷經祈福報酬所獲極力撙節積有餘資愁數補助建修大殿三間內奉玉皇太上釋迦三位尊聖包真性監工自任不避風雨起早睡晚勞勞碌碌兢兢業業不辭勞瘁以底於成金碧輝煌登此地一覽山川之勝當必有其喜洋洋者高道士創修之志令人可欽包道士監工苦作真而可貴也慨然曰苦心天不負有志事竟成古人豈欺我哉因記所聞而述其略俾後之覽者知師徒勞無功之苦心孤詣誠不可設雲
古徒勞無功河夢因居士 敬撰
永平文童李際榮 書丹
監工人 包真性 馬至雲
康德四年歲次丁丑七月七日
地圖信息
地址:遼寧省錦州市凌海市翠岩鎮後田家屯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