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翟俊成
- 外文名:zhaijuncheng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北省廣宗縣
- 職業:農民
- 主要成就:中國古農具捐贈第一人
翟氏秧歌舞
河北省“農村文化之星” - 代表作品:翟氏秧歌舞
主要成就,其他信息,
主要成就
中國古農具捐贈第一人
一股熱愛祖國和農村的樸素感情
在翟俊成朦朦記憶的童年裡,每到春天他就記得老父親扛著單椛犁趕著黃牛去地里犁地,父親讓他牽著牛犁地,年幼的他總無法牽著牛直線向前走,因地邊的楊樹剛長出的葉子,牛總使勁向地邊跑,當時他對犁沒什麼特殊的印象,只記得他家只有那一頭牛和一個犁,沒有這些家裡的地就無法耕耘。 漸漸長大了的他明白了,犁就是一種代表農耕文化的工具,童年少年生活在農村的他,心中對農具也產生了樸素的感情,對農村很有感情,也意識到了沒有農具就沒有百姓的生活。
長大成人後,他當上了一名人民教師,通過文化知識薰陶,他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他腦海中始終磨滅不掉的就是對農具的回憶,後來他任教科目改成了歷史,這使他對農具有了更多的認識,他感到這些農具和民俗用品真是太好了,它們正是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是農耕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農耕文化也代表著文化水平,在不同時代的變化演變中,一些原始的農具漸漸被更高效的農具所替代,在歲月的滄桑中,那些老掉牙的農具也被人們放在院落的角落裡逐漸被人所遺忘,因此他感到很惋惜,同時很珍愛這些“寶貝兒”。
自幼就有強烈愛國情懷和正義感的他,對這些農具和民俗用品非常感興趣,於是便利用教書時的假期,到處奔波尋找那些被人淡忘的,曾經為百姓生產生活做過貢獻的農具。
在翟俊成朦朦記憶的童年裡,每到春天他就記得老父親扛著單椛犁趕著黃牛去地里犁地,父親讓他牽著牛犁地,年幼的他總無法牽著牛直線向前走,因地邊的楊樹剛長出的葉子,牛總使勁向地邊跑,當時他對犁沒什麼特殊的印象,只記得他家只有那一頭牛和一個犁,沒有這些家裡的地就無法耕耘。 漸漸長大了的他明白了,犁就是一種代表農耕文化的工具,童年少年生活在農村的他,心中對農具也產生了樸素的感情,對農村很有感情,也意識到了沒有農具就沒有百姓的生活。
長大成人後,他當上了一名人民教師,通過文化知識薰陶,他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他腦海中始終磨滅不掉的就是對農具的回憶,後來他任教科目改成了歷史,這使他對農具有了更多的認識,他感到這些農具和民俗用品真是太好了,它們正是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是農耕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農耕文化也代表著文化水平,在不同時代的變化演變中,一些原始的農具漸漸被更高效的農具所替代,在歲月的滄桑中,那些老掉牙的農具也被人們放在院落的角落裡逐漸被人所遺忘,因此他感到很惋惜,同時很珍愛這些“寶貝兒”。
自幼就有強烈愛國情懷和正義感的他,對這些農具和民俗用品非常感興趣,於是便利用教書時的假期,到處奔波尋找那些被人淡忘的,曾經為百姓生產生活做過貢獻的農具。
其他信息
從沒一個人支持到23年鐵心痴愛老家當
他收買保存這些老農具和民俗用品,不僅老伴從不理解,連他的親友和鄰居也沒人理解他,很多人認為他常年到處收買這些東西是在“夢遊”,他為了辛辛苦苦收買農具和民俗用品,他那座曾是全村少有的時髦樣式房子,也逐漸變成了樣式陳舊的房子。他還將房子中的一間改造成地下室,用於存放收藏品。
他為了不讓更多人知道,他要求愛人經常大門緊閉,他怕別人納悶追問他的這些愛好,他故意將自己多才多藝、能說會唱的習慣“偽裝”成少言寡語的習慣。別人都說老翟是個怪人,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為什麼這樣怪。當過教師、當過校長、當過企業廠長、當過演員、當過宣傳幹事、現在還改編秧歌舞當上了翟氏秧歌文藝隊隊長,他的怪其實就在於,他這一輩子變換了很多職業,但唯獨沒有變換的一個職業就是自費收買老農具和民俗用品。
他收買保存這些老農具和民俗用品,不僅老伴從不理解,連他的親友和鄰居也沒人理解他,很多人認為他常年到處收買這些東西是在“夢遊”,他為了辛辛苦苦收買農具和民俗用品,他那座曾是全村少有的時髦樣式房子,也逐漸變成了樣式陳舊的房子。他還將房子中的一間改造成地下室,用於存放收藏品。
他為了不讓更多人知道,他要求愛人經常大門緊閉,他怕別人納悶追問他的這些愛好,他故意將自己多才多藝、能說會唱的習慣“偽裝”成少言寡語的習慣。別人都說老翟是個怪人,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為什麼這樣怪。當過教師、當過校長、當過企業廠長、當過演員、當過宣傳幹事、現在還改編秧歌舞當上了翟氏秧歌文藝隊隊長,他的怪其實就在於,他這一輩子變換了很多職業,但唯獨沒有變換的一個職業就是自費收買老農具和民俗用品。
20餘次進京獻寶116件,有生之年還要獻無數個116件
翟俊成說他收藏的第一個“寶貝兒”是建國初期生產隊在農業生產中用於提醒人們勞動的鐘,那是1988年收買的,這一年也標誌著他收藏農具和民俗用品的正式開始,這一收藏就是十年。 十年間他已經記不清去過多少地方,收買了多少農具和民俗用品。1998年,就在他三下石家莊井陘縣終於巧妙收買一罕見木質壓場輥時,家人隱瞞他多年的胃癌也不幸發作。
他心想自己已經是患絕症的人了,自己既然深愛這些“寶貝兒”,就應該無償捐獻給國家,再說自己的地下室里已經滿了,也到了運送北京的時候了,於是他自費租車開始了首次進京獻寶。
翟俊成說他收藏的第一個“寶貝兒”是建國初期生產隊在農業生產中用於提醒人們勞動的鐘,那是1988年收買的,這一年也標誌著他收藏農具和民俗用品的正式開始,這一收藏就是十年。 十年間他已經記不清去過多少地方,收買了多少農具和民俗用品。1998年,就在他三下石家莊井陘縣終於巧妙收買一罕見木質壓場輥時,家人隱瞞他多年的胃癌也不幸發作。
他心想自己已經是患絕症的人了,自己既然深愛這些“寶貝兒”,就應該無償捐獻給國家,再說自己的地下室里已經滿了,也到了運送北京的時候了,於是他自費租車開始了首次進京獻寶。
經過多次奔波周折,他終於找到了中國農業展覽館,他的愛國之情感動了國家農業用具專家,當場展覽館給他頒發了榮譽證書,從此這個大大的、厚厚的、紅紅的證書也成了他的人生轉折點,他倍感自豪和欣慰。
從1998年至今,他表示自己已經大約收買了1000多件農具和民俗用品,先後20多次進京獻寶,期間,中國農業展覽館專門為他開具了進京專用證明信,以確保途中運送安全。
目前他已經累計為國家捐獻了116件珍品,他說人們都認為一旦患了癌症就等於生命結束了,但十年過去了,自己不但沒有發現死神下通知,而且現在是越活越有勁兒,越活感到日子越甜,雖然生活條件差,但過得很充實,活得很有意義。
從1998年至今,他表示自己已經大約收買了1000多件農具和民俗用品,先後20多次進京獻寶,期間,中國農業展覽館專門為他開具了進京專用證明信,以確保途中運送安全。
目前他已經累計為國家捐獻了116件珍品,他說人們都認為一旦患了癌症就等於生命結束了,但十年過去了,自己不但沒有發現死神下通知,而且現在是越活越有勁兒,越活感到日子越甜,雖然生活條件差,但過得很充實,活得很有意義。
■給後人留下珍愛生活的印象
翟俊成老人說今年他已經66歲了,但依然身體硬朗,一談起他的尋找“寶貝兒”經歷,他就精神頭兒十足。據他介紹,他現在已經跑遍了中國6個省、市,去的村莊超過了2000多個,最遠的南到澳門、西到西安、北到承德、東到山東部分農村。
他因買農具回家最晚的一次就去衡水的景縣,在當地一個農村他相中了一件水車,他在當地周邊村一轉,才發現這是水車確實稀少,這是當地唯獨的一件。他耗費心血,三顧景縣,說盡了好話才買到了手,回到家已經是凌晨五點了。在他收買的農具和民俗用品中,花費資金最多的莫過於去井陘縣收買一對上馬石,當時他一問得知,這是那戶人家祖傳七代的寶貝,當時這戶人家弟兄二人爭執賣與不賣,他細心一看是明朝時期的,的確是件珍品,於是他兩次奔赴井陘,巧妙說服了這家兄弟二人,最終狠狠心用兩千元買到了手。
這些年,鄰居們都知道翟俊成已經把農具和民俗用品看得比待他愛人和他孩子還親。多次為他運送農具和民俗用品的貨車司機告訴記者,這些年,翟大爺真是不容易,這么大歲數了,自己省吃儉用,到處奔波找老古董,有時好不容易收買到一件,他就直接抱著古董,從當地坐著班車上北京了。翟俊成說在別人眼裡,這些東西到處都有可能不稀罕,但他願意花錢買下,因為中國是個農業大國,正是這些農具和民俗生活用品在悄然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推動這社會文明的進步。
中國農業展覽館林處長說,翟俊成是目前國內向展覽館捐贈農具和民俗用品最多的人,他捐的不單單是物品,更是寶貴的精神財富,他的精神值得人們仰慕。
翟俊成老人說今年他已經66歲了,但依然身體硬朗,一談起他的尋找“寶貝兒”經歷,他就精神頭兒十足。據他介紹,他現在已經跑遍了中國6個省、市,去的村莊超過了2000多個,最遠的南到澳門、西到西安、北到承德、東到山東部分農村。
他因買農具回家最晚的一次就去衡水的景縣,在當地一個農村他相中了一件水車,他在當地周邊村一轉,才發現這是水車確實稀少,這是當地唯獨的一件。他耗費心血,三顧景縣,說盡了好話才買到了手,回到家已經是凌晨五點了。在他收買的農具和民俗用品中,花費資金最多的莫過於去井陘縣收買一對上馬石,當時他一問得知,這是那戶人家祖傳七代的寶貝,當時這戶人家弟兄二人爭執賣與不賣,他細心一看是明朝時期的,的確是件珍品,於是他兩次奔赴井陘,巧妙說服了這家兄弟二人,最終狠狠心用兩千元買到了手。
這些年,鄰居們都知道翟俊成已經把農具和民俗用品看得比待他愛人和他孩子還親。多次為他運送農具和民俗用品的貨車司機告訴記者,這些年,翟大爺真是不容易,這么大歲數了,自己省吃儉用,到處奔波找老古董,有時好不容易收買到一件,他就直接抱著古董,從當地坐著班車上北京了。翟俊成說在別人眼裡,這些東西到處都有可能不稀罕,但他願意花錢買下,因為中國是個農業大國,正是這些農具和民俗生活用品在悄然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推動這社會文明的進步。
中國農業展覽館林處長說,翟俊成是目前國內向展覽館捐贈農具和民俗用品最多的人,他捐的不單單是物品,更是寶貴的精神財富,他的精神值得人們仰慕。
即將來到的世界博物館日將他推向世界
2010年4月25日下午,中國古農具捐贈第一人翟俊成和中國農展館專家在北京接受了央視記者專訪,這也是他應中央電視台和中國農業展覽館邀請專程趕赴北京的。之前,在4月23日-24日,中央電視台第十套《人物》欄目組已經來到廣宗縣實地採訪了翟俊成本人,據了解,這是《人物》欄目與央視一套共同推出大型系列節目“記憶中國”的片段人物採訪,該節目將在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面向全球並機直播。
近年來,他捐贈給中國農業博物館的珍品包括明代織布機、三孔馬槽、明清時期的紡花車,其中包括目前極為罕見的"農業合作社"時期的雙輪雙鏵犁,價值兩萬多元,這一寶貝也填補了中國農業博物館的收藏空白。目前,他的事跡已經得到了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華社、新浪網等十多家國家主流媒體的關注。
2010年4月25日下午,中國古農具捐贈第一人翟俊成和中國農展館專家在北京接受了央視記者專訪,這也是他應中央電視台和中國農業展覽館邀請專程趕赴北京的。之前,在4月23日-24日,中央電視台第十套《人物》欄目組已經來到廣宗縣實地採訪了翟俊成本人,據了解,這是《人物》欄目與央視一套共同推出大型系列節目“記憶中國”的片段人物採訪,該節目將在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面向全球並機直播。
近年來,他捐贈給中國農業博物館的珍品包括明代織布機、三孔馬槽、明清時期的紡花車,其中包括目前極為罕見的"農業合作社"時期的雙輪雙鏵犁,價值兩萬多元,這一寶貝也填補了中國農業博物館的收藏空白。目前,他的事跡已經得到了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華社、新浪網等十多家國家主流媒體的關注。
翟氏秧歌舞
“翟氏秧歌舞”獲得著作權
廣宗縣核桃園鄉柏城村農民翟俊成多年來一直對表演藝術情有獨鐘,由他編創的“翟氏秧歌舞”今年在河北省著作權局獲得了著作權。
為了繁榮民眾的文化生活,業餘表演藝術愛好者翟俊成在本村組建了一支秧歌隊。他的這支秧歌隊經常代表核桃園鄉參加縣裡舉辦的民間文藝會演,並多次榮獲一等獎、特等獎、創新獎等獎項。翟俊成經過多年來的摸索、實踐編創了兩套“翟氏秧歌舞”,本秧歌舞共40節,緊密地把秧歌與舞蹈結合在一起,新穎別致,在當地備受民眾的歡迎與青睞,農閒時,大家都願意跟著他們跳跳舞鍛鍊身體。
扭上《中國達人秀》《中國夢想秀》
2012年11月初,中國達人秀河北招募站迎來首場招募賽,身懷絕技的50多位選手雲聚省會,他們中最大的已至古稀,這位老人便是翟俊成。
“中國達人秀,才藝我來秀”,伴著歡快的音樂,跳著他自創的集民族風格和流行元素於一體的秧歌舞,贏得了評審和觀眾的掌聲。
不僅是他的舞藝高超,更重要的是他樂觀堅強的精神。在2000年他被確診為胃癌晚期,但他憑著與生俱來的樂天精神和始終堅持的翟式秧歌,戰勝了病魔,重新找回了健康。期間,他自創秧歌舞40多節,在傳統秧歌的基礎上加入了街舞、拉丁舞等元素,並義務教授其他村民,傳播他“笑對人生,保持快樂”的健康之道。他的經歷打動了評審,最終,他通過了初選,離中國達人秀只有一步之遙。
達人秀海選剛回來沒幾天,浙江衛視中國夢想秀的導演便慕名而來。聽了他的介紹,看了他的演出,很是讚賞。很快便傳來邀他上夢想秀的訊息。這讓他措手不及,他不敢想,一個70歲的農民還能登上中國夢想秀的大舞台。
在《中國夢想我》舞台上,翟式秧歌舞,周立波成了模仿秀。模仿完畢,,周立波笑稱:“翟式秧歌上下有彈性,前後有彈性。”
最民間與最時尚的對話融合——走進2013河北春晚特別節目《炫動中國風》
2013河北春晚鳴鑼先行,精心打造的特別節目《炫動中國風》每周六、日21:15河北衛視黃金檔提前賀歲。期節目現場中,潘長江就和來自民間的藝人翟俊成大跳“翟氏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