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歷
1982年在
中國海洋大學獲海洋地質學學士學位,1985、1988年於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先後獲碩士及博士學位,1991年於英國劍橋大學
地球科學系完成博士後。1993-1999年2月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青年開放實驗室主任等職。1999年3月―2001年8月,任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院長兼海洋地球化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自2001年8月,任
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山東省十屆人大代表,兼任國際海洋科學研究委員會中國委員會委員,國家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戰略專家組成員;青島市科學技術副主席;海洋與湖沼學會常務理事;現代海底熱液活動及其成礦作用研究中國工作組組長等職。主要研究方向為海底岩石學、地球化學、地理信息系統套用、現代海底熱液活動及其成礦作用研究等。先後主持承擔國家“八五”科技攻關課題2項,國家“九五”科技攻關課題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7項,其中包括“優秀中青年人才專項基金”和“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九五”國務院專項課題2項;在“十五”國家專項任務中任項目首席科學家,同時也是國家“重大基礎科學研究規劃”(973)項目(2002.12-2007.12)的首席科學家。在國內率先組織開展了海底岩石學和現代海底熱液活動的系統調查與研究,並且領導籌建了國內第一個“現代海底熱液活動研究實驗室”,也是中國科學院首批青年開放實驗室之一。在1995年5月到1998年12月期間,兼任國務院海洋勘測專項辦公室成員,參加起草編制了《我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勘測總體計畫綱要》、《我國專屬經濟區、大陸架勘測總體計畫》、《海洋勘測專項經費管理辦法》、《我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勘測技術規範》、《海洋勘測專項任務海上調查工作設計書》和《海洋勘測專項課題任務建議書》等一系列的重要檔案。在“十五”兼任“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規劃”(863)資源環境領域主題專家組成員期間,參與起草了“戰略發展規劃”和“項目申請指南”等一系列檔案。先後組織或參加過10多個航次的海上調查和採樣任務。前後共完成發表論文80多篇,主編和參加完成專著或工具書8部,完成科學研究報告10多部(卷)。著有《沖繩海槽的岩漿作用與海底熱液活動》(2001年出版)和《現代海底熱液活動及其成礦作用原理》(出版中)專著2部;翻譯出版工具書《海洋百科全書》1部;負責編寫了《中國海洋年鑑》(1990-1992)版、(1993-1995)版和(1996-1997)版中的“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部分;1994年負責組織編寫了《海洋大詞典》中的“海洋沉積”、“海洋地球化學”和“海底構造”三個部分的條目;參與編寫了《當代海洋科學學科前沿》中的“海底熱液沉積”,“海底岩石圈內的流體作用”兩部分。主編的《沖繩海槽的岩漿作用與海底熱液活動》專著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參編的《東海地質》專著獲中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主持完成的“沖繩海槽北段地形及晚更新世以來沉積體系勘查”獲中科院科技進步二等獎,1993年獲“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二等獎,於1998年入選國家“
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 2004年獲山東省自然科學獎三等獎和青島市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主要學術論著
沖繩海槽浮岩的分布及其斑晶礦物學特徵
沖繩海槽浮岩微量元素的特徵及其地質意義
沖繩海槽浮岩中斑晶礦物結晶的P-T條件
沖繩海槽北部稀土元素沉積地球化學研究
沖繩海槽北部現代沉積物地球化學研究
沖繩海槽浮岩岩漿活動模式淺析
沖繩海槽Jade熱液活動區塊狀硫化物的鉛同位素組成及其地質意義
沖繩海槽Jade熱液區海底塊狀硫化物的Os同位素組成
沖繩海槽浮岩包裹體的測溫試驗
沖繩海槽浮岩中岩漿包裹體岩石化學成分特徵
沖繩海槽海底熱液活動區玄武岩的礦物學和岩石化學特徵及其地質意義
大西洋中脊TAG熱液活動區中熱液沉積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特徵
沖繩海槽浮岩中碳.氫同位素組成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