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名稱:翔鷺紋銅鼓
尺寸:通高52厘米,面徑77.5厘米,足徑90厘米
時代:西漢
來源:1972年出土於廣西西林縣普馱糧站
文物介紹
入土時胸腰已截開。鼓面中心太陽紋十六芒,芒間飾斜線三角紋;十三暈,第二、三、四暈飾勾連點紋帶,第五暈飾勾連雲紋,第六暈素麵,第七暈為主紋飾二十隻翔鷺,第八至第十三暈飾勾連點紋、鋸齒紋和勾連圓圈紋。胸部飾羽人划船紋六組,船形兩頭高翹,每船各有羽人九或十一人,多帶長羽冠,其中一人跨坐船頭,一人在船尾掌舵,一人高坐於靠背台上,二人執“羽儀”舞於台前,船間飾鸕鶿和魚紋。胸上部與腰下部飾點紋、鋸齒紋和勾連圓圈紋。腰部分為十二組,每組又分上、下兩層,上層飾鹿紋,其中二鹿的九組,三鹿的三組;下層飾羽人紋十二組,每組皆二人,戴長羽冠,著羽吊巾產,翩翩起舞。皆陰紋。屬石寨山型銅鼓。
該墓是西漢時期一種葬式隆重的“二次葬”。以銅鼓作為葬具的“二次葬”墓,此為廣西地區首次發現。墓坑呈橢圓形,上蓋石板,用四面銅鼓套合作為葬具,類似內棺外槨。人骨用數以萬計的綠松石和料珠連綴成的“珠襦”裹殮。這種葬式與夜郎地區盛行的將墓主頭骨置於銅鼓內下葬的葬俗相似。墓內隨葬品有銅器、鐵器、玉石器等400餘件。西林縣在漢初為句町屬地,漢武帝時設句町縣。墓主人可能是句町的統治者。該墓部分器物帶有明顯的滇文化色彩,同時出土的還有中原漢式器物,如六博棋盤和銅跽坐俑等,既反映了西南各民族人民的創造才能,也體現了當時他們與漢族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密切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