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歷史沿襲,習戰名人,習戰成因,習戰表現,
概述
習戰之風,史稱吳興習戰之風。
歷史沿襲
習戰名人
漢末-東吳時期,吳興人多以驍勇著稱、將略聞名。後至東晉時期達到極盛,史籍所載事例甚多,如吳興沈叔長“素驍果”;沈敬仁“驍果有勇力”;吳喜“性既勇決,又習戰陣”;姚聳夫“勇果有氣力”;卜天與“善射,弓力兼倍”;沈文耀“年十餘歲,善騎射”;陳霸先“少倜儻有大志,讀兵書,多武藝,明達果斷”;錢道戢“有膽力,善綏御”;釋慧進“少而雄勇,任性遊俠”;章昭達“性倜儻,輕財尚氣”等等。正由於具有這種好勇善戰的特點,吳興人始終在江東政權和中央軍中占有重要位置。
習戰成因
吳興習戰之風在信仰民俗上的反映就是崇奉項羽。吳興人希望能復興當年項羽帶領江東大軍稱霸中原的偉業。隨著孫吳政權“江東化”,大批吳郡、會稽大族進入政權,吳、會大族甚至成為孫吳政權的主要支柱。而晚之進入的吳興大族,以其剽悍的習戰之風很快在東吳政、軍中產生影響,力量不斷積蓄上升,在三足未鼎的動盪之時趁勢崛起,與吳、會大族並駕齊驅,成為左右江南政局的一大政治勢力,而且其武裝之兇悍,遠較吳、會大族的家兵部曲為甚。是謂東吳主體之一。
習戰表現
吳興習戰之風橫行三吳。西晉末年陳敏發動叛亂,吳興人錢廣“反戈一擊”殺死陳敏弟陳昶,對平定“陳敏之亂”起了重要作用。東晉初,僑姓權臣王敦藉助吳興大族沈充之力,將心腹之患義興周氏滅族,從而得以有所為。平定“義嘉之亂”過程中,吳興人的作用非常突出,西路和東路台軍將領多為吳興人,如吳喜、沈攸之、王道隆、沈懷明、壽寂之、沈恩仁等。吳喜曾在泰始五年、六年間幾次率軍大敗進攻豫州的北魏軍隊,威震遠洋、功高蓋世。吳興劫盜橫行江東,女巫嚴道育(吳興人)之夫就為江東大盜,將領王宜興“少年時為劫不須伴,郡討逐圍數十重,終莫能擒”,吳興大族丘仲孚勾結盜賊“為之計畫,劫掠三吳”。政治上吳興終稱雄江東,梁末“侯景之亂”時,以陳霸先為代表的吳興籍武將再度崛起,建立了新的王朝——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