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波(中藥)

翁波(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翁波,中藥名。為檉柳科水柏枝屬植物寬苞水柏枝Myricaria bracteata Royle的嫩枝。植物寬苞水柏枝,分布於我國新疆、西藏、青海、甘肅(西北部)、寧夏(西北部)、陝西(榆林)、內蒙古(西部)、山西(北部)、河北等省區。具有昇陽發散,解毒透疹,祛風止癢之功效。主治麻疹不透,高熱,咳嗽,腮腺炎,風濕性關節炎,風疹瘙癢,癬症,血熱酒毒。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翁波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側膜胎座目
  • :檉柳科
  • :水柏枝屬
  • :寬苞水柏枝
  • 採收時間:春、秋季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
  • 貯藏:曬乾置於乾燥通風處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炮製,鑑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別名

河柏、水檉柳《甘肅中草藥手冊》,西河柳、檉柳、山川柳、溫木卜《西藏常用中草藥》,水柏枝《青海省中草藥野外辨認手冊》,臭紅柳(新疆)

入藥部位

嫩枝。

性味

味甘,性溫。

功效

昇陽發散,解毒透疹,祛風止癢。

主治

麻疹不透,高熱,咳嗽,腮腺炎,風濕性關節炎,風疹瘙癢,癬症,血熱酒毒。

相關配伍

1、治麻疹早期,發熱咳嗽,急慢性風濕性關節炎,西河柳3-9g,煎服。(《西藏常用中草藥》)
2、治癬,西河柳適量,水煎外洗。(《西藏常用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
外用:適量,煎服。

炮製

採集加工:春、夏兩季採收,剪取幼嫩枝條,陰乾或曬乾。

鑑別

藥材性狀:細枝圓柱形,表面褐色,平滑無毛,其上密生小葉,小葉條形,長2-5mm,質脆,易折斷,斷面中央有黃白色髓部。

形態特徵

灌木,高約0.5-3米,多分枝;老枝灰褐色或紫褐色,多年生枝紅棕色或黃綠色,有光澤和條紋。葉密生於當年生綠色小枝上,卵形、卵狀披針形、線狀披針形或狹長圓形,長2-4(-7)毫米,寬0.5-2毫米,先端鈍或銳尖,基部略擴展或不擴展,常具狹膜質的邊。總狀花序頂生於當年生枝條上,密集呈穗狀;苞片通常寬卵形或橢圓形,有時呈菱形,長約7-8毫米,寬約4-5毫米,先端漸尖,邊緣為膜質,後膜質邊緣脫落,露出中脈而呈凸尖頭或尾狀長尖,伸展或向外反卷,基部狹縮,具寬膜質的齧齒狀邊緣,中脈粗厚;易脫落,基部殘留於花序軸上常呈龍骨狀脊;花梗長約1毫米;萼片披針形,長圓形或狹橢圓形,長約4毫米,寬1-2毫米,先端鈍或銳尖,常內彎,具寬膜質邊;花瓣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5-6毫米,寬2-2.5毫米,先端圓鈍,常內曲,基部狹縮,具脈紋,粉紅色、淡紅色或淡紫色,果時宿存;雄蕊略短於花瓣,花絲1/2或2/3部分合生;子房圓錐形,長4-6毫米,柱頭頭狀。蒴果狹圓錐形,長8-10毫米。種子狹長圓形或狹倒卵形,長1-1.5毫米,頂端芒柱一半以上被白色長柔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河谷砂礫質河灘,湖邊砂地以及山前沖積扇砂礫質戈壁上,海拔1100-3300米。

相關論述

1、《西藏常用中草藥》:“疏風,解表,透疹,止咳,清熱解毒。主治麻疹早期,發熱咳嗽,急、慢性風濕性關節炎。外用洗皮膚治癬。”
2、《全國中草藥彙編》:“昇陽發散,解毒透疹。主治麻疹不透高熱,風濕性關節炎,皮膚瘙癢,血熱酒毒,煎水外洗治風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