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森

翁森

翁森(生卒年不詳),字秀卿,號一瓢,今浙江仙居縣雙廟鄉下支村人,南宋詩人,活動於南宋末期至元朝初期,生平事跡不詳。

基本介紹

  • 本名:翁森
  • 字號:字秀卿;號一瓢
  • 所處時代:南宋末期至元朝初期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浙江仙居
  • 出生時間:不詳
  • 去世時間:不詳
  • 主要作品:《一瓢稿》
人物生平,創辦安洲書院,書院規模,有名學子,教育有方,主要作品,

人物生平

南宋滅亡後,翁森立志不再做官,隱居教授。元至元年間,建安洲書院於縣東南二十五里得崇教里(翁的居所),以朱熹白鹿洞學規為訓,堅持以儒術教化鄉人。從學者先後達八百多人。元代廢科舉,鄉里人甚少攻讀,學風日下,本縣地處窮僻,文化尤其日衰,經翁森的力挽,耕讀之風又“彬彬稱盛”。翰林學士陳剛中曾為之作《安洲鄉學記》。
至元二十四年(1287),道士翁道全於縣東南三十五里建葆真書院,翁森為之作記,所著有《一瓢稿》。內《四時讀書樂》一文,膾炙人口,被選編入民國時期的國中國文課本。墓在下支村下翁山。清道光十四年(1888)秀才王玉、王鶴年重修,程章作碑記。

創辦安洲書院

書院規模

據《翁氏宗譜》卷之四《行第》所載:“(森)建鄉學以淑教子弟,乃構書舍三十楹,安教近遠異邑諸生”。這指的是他在至元年間(1271-1294)於縣東南二十五里的自家居所創辦安洲書院一事。他取“朱文公(朱熹)白鹿洞學規以為訓”辦學並親自講學授徒,先後“從學者達八百多人”。
他學識淵博、治學嚴謹、辦學有方,所辦的安洲書院校容美、學風好,生氣勃勃、書聲琅琅。他的好友陳剛中(臨海人,官至翰林待制)奉使西川後回來,造訪了他的書院,作了《安洲鄉學記》,對書院的運作狀況有真實的記載:“踵其藩,其植秩然,升其著,其琴琅然,履其奧,其籍秩然。既而諸生魚貫以登,逢衣大帶,俯伏罄折,其容肅然,其氣充然,退而弦誦之聲隱隱若金石然”。

有名學子

安洲書院的莘莘學子,有許多來自鄰縣。有據可考的如:周潤祖(臨海人,學者,書法家)、楊同翁(臨海人,學者,詩人,曾授饒州慈湖書院山長)、項炯(臨海人,學者,詩人,項斯第十三世孫)、陶德生(臨海人,學者,詩人)等等。這些人皆學識淵博、品行高潔,在社會廣有聲譽,但受其師的影響,許多人隱居不仕。

教育有方

翁森的嫡孫翁復吉,為翁的長子得輿之子,是翁森46歲時出生的,他是至正辛卯年的鄉貢進士,於次年春會試(元代於仁宗皇慶二年恢復科舉),以詩經科考得天下第一名,後授黃岩判官。復吉親受過祖父教導,研讀祖父詩文,學成名就,詩風極類祖父。

主要作品

四時讀書樂》一文,說的都是讀書“四宜”——四時皆宜讀書,而讀書皆得其樂,出處即為仙居人翁森所作的《四時讀書樂》:
山光照檻水繞廊,舞雩歸詠春風香。
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讀書好。
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春)
新竹壓檐桑四圍,小齋幽敞明朱曦。
晝長吟罷蟬鳴樹,夜深燼落螢入幃。
北窗高臥羲皇侶,只因素稔讀書趣。
讀書之樂樂無窮,瑤琴一曲來薰風。(夏)
昨夜庭前葉有聲,籬豆花開蟋蟀鳴。
不覺商意滿林薄,蕭然萬籟涵虛情。
近床賴有短檠在,及此讀書功更倍。
讀書之樂樂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秋)
木落水盡千崖枯,迥然吾亦見真吾。
坐對韋編燈動壁,高歌夜半雪壓廬。
地爐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稱讀書者。
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冬)
翁森提倡的讀書是樂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