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征宇教授1962年出生,1978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1987年在中國科大獲理學博士學位,1986-1987年,在美國德州高溫超導中心從事強關聯電子系統、超導電性、金屬-絕緣體轉變和局域化理論、量子Hall效應等研究工作。1999年起任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教授。截至2004年,他的研究論文已經被SCI收錄65篇,他引280次,在高溫超導研究領域已經形成全新理論體系,是被世界著名同行看好的一位頗具發展潛力的青年學者。
楊振寧先生曾經評價說:"他是高溫超導領域裡做得最成功的年輕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
2004年,翁征宇獲批成為"楊振寧講座基金"的第一位"楊振寧講座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翁征宇
- 出生日期:1962年
- 職業: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教授
- 畢業院校:中國科大
- 性別:男
基本簡介,相關報導,人物評價,
基本簡介
在80年代,各高校和科研機構里流行出國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教授吳杭生教授反對學生出國,誰要出國,他就拒絕誰作自己的研究生.他說服好幾位準備考CUSPEA去美國留學的學生留下來在國內完成博士學業.後來才知道,他只是反對盲目出國留學,在學生完成學業後,吳先生總是盡力幫助他們到國外的研究組進一步鍛鍊.
最近被楊振寧先生聘為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第一位“楊振寧講座教授”的翁征宇教授就是當初留下來在吳先生指導下獲得博士學位的,被楊振寧教授稱讚高溫超導領域裡做得最成功的年輕理論物理學家之一.由於他在吳先生那裡打下了非常紮實的基礎,翁征宇在國外工作的幾年中展現了出色的才華,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贏得了聲譽.楊振寧先生在聘任他為“楊振寧講座教授”時說:“這不僅是我們自己的判斷,也不只是國內幾個專家的判斷,而是徵求了他所在研究領域世界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們的意見,根據他們的反映,才提出請翁征宇做楊振寧講座教授.”媒體稱翁征宇教授不隨波逐流,不追逐名利,沒有這獎那獎,卻被楊振寧先生稱為世界級的物理學家.從這裡我們不但看到了吳先生在培養學生方面的成功,同時也看到了吳先生為人處世的影子.
相關報導
翁征宇:用夢想和執著鎖定科學真理
人生有時也許會和您開這樣的玩笑:您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它卻偏偏發生了;您認為近乎“傻”的人,卻偏偏成就了一番大事業。當您聽說“沒有獎,沒有在Nature、Science這類世界科學頂級雜誌上發表文章、沒有發明專利……”的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教授翁征宇被聘為楊振寧講座教授,您一定會感到很驚訝;但是當您走近翁征宇教授,您會發現,他執著而純真,不僅是一位優秀的人,而且是一位備受世界同行矚目的人。
鎖定想要的方向奔跑
有人說,命運就是每一天生活的累積,態度決定一個人的生存狀態。當您走近翁征宇,您就會發現:這是一位一步一步累積自己的人生,執著地堅守著自己的信念,並成功編排、導演和演繹自己事業角色的人。
物理,同數學、化學、生物等學科門類一樣,對於尚處於孩童時代的翁征宇來說,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1978年,當他以優異成績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在那裡深入了解了物理這一奇妙的學科之後,這門學科里不斷被發現的一些現象磁石般地吸引了他,使他從此走上了這條通向事業頂峰的路。
對於渴望成功的人來說,機遇至關重要。1986年,高溫超導被實驗人員意外發現,並因此使眾多“淘金者”躋身這一未知海洋,分別從理論和實驗兩方面進軍諾貝爾獎,1987年,翁征宇在中國科大獲得理學博士學位後,到了美國德州超導研究中心,在這所強手林立的中心從事研究工作,加盟到高溫超導這一競爭激烈且頗具挑戰性和誘惑力的奇妙領域。
敢於到未知海洋里游泳,不僅要有實力,還要有毅力,有一種勇於直面失敗的心態。17年來,高溫超導領域的探索者們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嘗試。高溫超導實驗部分的諾貝爾獎已經被摘走,但理論部分到現在為止尚沒有一致的定論。世界上最有名的做凝聚態理論物理的人差不多都在做這一理論工作,都想解決這個問題,其中包括凝聚態物理研究第一號人物安得森,還有優秀的華裔科學家李雅達、文小剛、張首晟等,這些人都前前後後做過這方面的理論探討。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前是各種各樣的理論,現在慢慢集中在一個方向上,都是以安得森一直提倡的摻雜的莫特絕緣體為基礎。做理論物理一般是從一個比較理想化、比較單純化的模型開始,然後看能推多遠。但相關的莫特絕緣體中最簡化的模型,由於問題涉及到多電子間非常強的相互關聯效應,還沒有辦法解出來。翁征宇這些年逐步發展了一系列獨特和創新的方法來研究莫特絕緣體模型,從而得到了對氧化物高溫超導現象一個系統的理論解釋。該工作的重要意義在於,他在電荷摻雜的莫特絕緣體的模型裡邊,看到了一個能夠嚴格證明的數學結構。這個結構,翁征宇取了一個名字:Phase string,即相位弦,指出其為描述摻雜的莫特絕緣體的非常基本和奇異但被前人忽略的效應,提出了模型裡邊一個很精華的根本性的問題。如果不先把這個效應提出來專門處理,在計算的過程中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他和合作者在相位弦效應上建立和發展了一套自洽和系統的對偶拓撲規範場理論,並對實驗提出了一系列的解釋和預言,形成了全新的理論體系,其數學方法和物理圖像已與傳統理論有極大的不同。
“他是高溫超導領域裡做得最成功的年輕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楊振寧先生說,“這不僅是我們自己的判斷,也不只是國內幾個專家的判斷,而是徵求了在他所研究領域世界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們的意見,根據他們的反映,才提出請翁征宇做楊振寧講座教授。”
“翁征宇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成績名列前茅,那時他如果去美國,是很容易的事,但是當時老師說你留下來讀博吧,他就留下來了。”不隨波逐流,講究投緣,這就是聶華桐教授心目中的翁征宇,也是現實生活中的翁征宇。
楊振寧先生說:“翁征宇在美國所做的工作相當好。他如果願意留在美國的話,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是,他沒有留在美國。
也許,一個人的命運真的存在於他自己的決定之中。當翁征宇已經在美國建立了自己高溫超導理論體系核心部分之際,機遇再次叩開翁征宇的大門。1999年,朱經武教授在一次與翁征宇的交談中問他有沒有興趣回清華來,好奇的翁征宇就決定回來看看。到北京後,北京日新月異的變化深深觸動了翁征宇。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也同想像中的不一樣,管理方式已經與國外接軌。一周后,他做出了他認為人生中最重要、也是最正確的一次決定:到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就職。
只想要“大東西”
有人說,“只有想要‘大東西’的人,才會不想要‘小東西’。那些常常追逐‘小東西’的人,他們不會要‘大東西’,即使要,也要得有限。”翁征宇就是一位一心想要“大東西”的人。他認為人世間的事物都是辯證的。它常常使追逐小利者以瞬間的滿足,而帶來永久的遺憾;使志向遠大者蒙受時時的打擊,而最終結伴永恆。
了解翁征宇的人都知道,“他為人很純真,一心一意做學問。”只要是他認準的事兒,是沒有什麼事情可以動搖的。儘管在許多人的眼裡,既搞科研又做官,是最被人認可的事情。但他卻認為從事科研的人搞管理就很難專注一件事情。一個優秀的人,一個成功的人,他只能在他所傾注心血的領域取得成功,在他所全力以赴的領域是優秀的,不可能方方面面都是優秀的。對於每一位從事科學研究的人來說,要搞清楚什麼是自己最想追求的。在有些人看來,他失去了很多,回到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既沒有要高待遇,也沒有提任何要求,但他卻認為自己什麼時候都可以想自己的科研工作,全身心從事自己理想中的“大東西”,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對他而言,成功的背後實際上就是每時每刻的全力以赴。
寬鬆的學術環境為實現夢想提供了可能
找一個自己想要的工作環境,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是翁征宇最初到清華大學訪問的初衷。到清華大學親自體驗之後,他感到這就是自己想要的工作環境,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對於我們來說,真正重要的是能不受任何干擾地去專心投入自己感興趣的科研領域。” 已經進入不惑之年的翁征宇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有不同的選擇很自然。但他所要的是可以使他全身心投入自己感興趣的研究領域的學術環境。
他說,之所以選擇來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這裡的研究環境寬鬆。他說,清華要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有一批熱衷於埋頭搞學術研究的傑出人才,一批最有可能出高水平研究成果的人,在最有可能出研究成果的階段給他們創造寬鬆的環境,使他們能醉心於科學研究。
“兩年多來,我感到回來是正確的,在國外不見得有這么好的工作條件和環境。在高等研究中心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在國外跟著別人做,也可能做得很好,但是永遠也做不到前面去。”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不是讓你馬上就出成果的寬鬆學術環境,希望學者埋頭去真正做一些有份量工作的管理方式,給翁征宇不受任何干擾地、全力以赴從事科學創新工作帶來了時間和發展空間,使他可以沉下心來專心做學術。十幾年來這個領域的理論探討可謂“百花齊放”,實驗技術也是層出不窮。大部分理論已經實驗檢驗淘汰了,大部分理論還沒有形成自己完整的體系。這種狀況對於翁征宇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
好奇、興趣和信念使他“從一而終”
天地間的誘惑很多,翁征宇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何以能抵擋得住世間的諸多誘惑?當您走近翁征宇,您會發現:好奇、興趣和信念是他抵擋誘惑的強有力武器。
其實,翁征宇小的時候比較喜歡動手,修收音機,製作航模,喜歡看書和畫畫。真正對物理感興趣是在讀完高一上大學以後,用他的話說,是真正做進去以後。喜歡的主要原因是物理具有挑戰性。尤其是強關聯電子體系,使他充滿了好奇,產生了無數的想法。“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是所有物理人的夢想所在,有可能做出一些超出前人的研究工作。”
“這是我最想做的一件事情。”為了目標,為了興趣,為了有可能突破,為了有可能建立起被世界同行認可的理論體系,翁征宇執著地堅守著自己的信念。
“信念很重要,如果不是這樣,就會選擇放棄。”他發現一些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的朋友,都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就會厚積薄發。為此,多年來,翁征宇沒有看到什麼好就搞什麼,而是踏踏實實地積累著自己的人生財富。他認為,評價一名科學工作者是不是有發展的潛力,能不能做出一流的研究成果,不在於他發表了多少文章,而在於他是否對自己所研究的領域有著痴迷的興趣,只有痴迷,才會全力以赴,才會給他帶來快樂,才有可能做出一流的研究成果。如果把自己的工作僅僅當成是一種職業,而不是出於興趣,是很難做出一流成果的。
一心做學問,專注自己有興趣的領域,使翁征宇得到了世界著名同行的認可。俄亥俄州立大學物理係數學和物理學資深教授何天倫說:“翁征宇教授是一位世界級的科學家。他在強關聯電子系統,尤其在高溫超導的研究方面所做的貢獻在國際上廣為人知。他在近十年發表的一系列論文屬於該領域中最深刻、靈巧和有洞察力的工作。他發明的方法最清楚地說明了自旋-電荷分離的物理本質,證明了普林斯頓大學P.W. Anderson教授(諾貝爾獎得主)以難以置信的洞察力提出的這個觀點是對高溫超導的複雜物理學的最自然和自洽的描寫。當許多人(包括Anderson教授自己)未能給自旋-電荷分離構造出一個理論形式的時候,翁征宇卻在近十年中研究 t-J 模型,在這方面取得了系統的進展。他最近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的關於‘弱摻雜反鐵磁體的拓撲規範結構和相圖’的論文提供了一個漂亮的方法來處理與幾年前被Phuan Ong教授(普林斯頓大學)觀察到的戲劇性的 Nerst效應有關的問題。這個效應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但在很長的時間內未能得到解析的描寫。因此,翁教授最近取得的進展顯得特別重要。”
荷蘭萊頓J. Zaanen教授說,“當物理學變成世界科學的時候,只有一種價值是真正有用的,那就是誰能證明他的發現有機會在未來的教科書中劃上句號。尤其在理論物理方面,做出這樣的發現可能需要許多年與世隔絕的辛苦工作,例如愛因斯坦和廣義相對論。在這方面,我高度讚賞翁征宇。他大約在十年前產生了一個動機,有可能解決強關聯電子物理學的核心問題。這個問題就是 ‘Mottness’,即由於強的相互作用和晶格勢能的存在,電子系統的量子動力學不能用現成的術語來描寫,而這正是高溫超導背後的秘密之所在。翁征宇的理論發現叫做 ‘Marshall 相位弦’。在此刻,在經過了十年的辛苦工作之後,翁征宇像是已經在原則上解決了這個問題。雖然還有許多問題不清楚,但我確信,問題的基本性質已經得到了理解。“
現在翁征宇的工作在物理學界中仍然不夠普及。他有點超前了。懂得這個理論需要付出相當的努力,但似乎越來越多的理論家開始讚賞它了。數星期以前,我自己參加了一個關於高溫超導的國際會議,發現大家圍繞著翁征宇的工作在和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Anderson 進行著愉快的公開討論。
不管別人如何評價,翁征宇依舊在自己鎖定的研究領域不斷創新、發現和完善著。
也許,對於成功者來說,人生真的不需要太多的行囊,只要一件就夠了:夢想。有夢想才會有付出,才會有投入,才會有積累,才會有收穫。翁征宇教授就是這樣一位用夢想累積自己人生大廈的人,一位用夢想和執著鎖定科學真理的人。
人物評價
“在物理方面,中心目前只有一個教授,叫翁征宇,他是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的學生,畢業到美國去讀博士學位後回來的,他在凝聚態物理方面的工作做得非常好。” (楊振寧2005年評)
"他是高溫超導領域裡做得最成功的年輕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楊振寧2008年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