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禹之鼎翁嵩年負土圖(翁嵩年負土圖)

清禹之鼎翁嵩年負土圖

翁嵩年負土圖一般指本詞條

紙本,淡設色,縱41.8cm,橫128.8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翁嵩年負土圖
  • 創作年代:清
  • 作品出處:清名家書畫
  • 文學體裁:書畫
  • 作者:禹之鼎
基本信息,創造背景,畫作賞析,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名稱】清 禹之鼎 翁嵩年負土圖卷
【年代】清代

清禹之鼎翁嵩年負土圖

創造背景

禹之鼎創作的肖像畫數量甚多,且多為當代名人。如康熙二十三年返京不久,即為曹寅畫《棟亭圖》,曹寅即曹雪芹先人,官兩淮監政,為康熙寵臣;二十四年為陳廷敬畫《燕居課兒圖》,陳廷敬官大學士,工詩文,與王士禎、汪琬並稱當世;二十七年為朱昆田畫胡波吹笛圖像》卷,朱昆田即朱彝尊之子,工詩文書法;二十八年為朱彝尊畫《小長蘆釣魚師圖》,朱彝尊為著名學者,詩與王士禎稱南北兩大宗,官檢討,入直南書房;同年為高士奇畫《江村南歸圖》卷,高士奇為著名鑑藏家,工書善畫,供奉內廷,官至禮部侍郎。這些名人肖像均刻畫精細,形神畢肖。
以畫供奉暢春園。擅山水、人物、花鳥、走獸,尤精肖像。初師藍瑛,後取法宋元諸家,轉益各師,精於臨摹,功底紮實。肖像畫名重一時,有白描、設色兩種面貌,皆能曲盡其妙。形象逼真,生動傳神。有《騎牛南還圖》、《放鷳圖》、《王原祁藝菊圖》等傳世。

畫作賞析

本幅題“負土圖”。款署“康熙丁丑仲夏廣陵禹之鼎寫”,鈐“禹之鼎印”、“尚基”印二方。丁丑為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禹之鼎時年51歲。卷後有張英、高士奇、孫應龍等多家題跋。
此圖描繪翁嵩年帶著僕人為亡故的親人負土建墳的場景。畫中翁嵩年頭戴方巾,神情肅然,腰纏麻繩,右手拄杖,側立橋頭,遙指前方,面向兩仆似有所語。背景郁樹蔥蔥,荒草遍地,小橋流水,偏僻而雅靜。翁嵩年的負土之舉被看作是行孝的榜樣,因而得到了題跋人士的紛紛讚揚。
畫中的主要人物面部用淡墨暈染,然後再渲赭色,惟妙惟肖,形神兼具。衣紋以“蘭葉描”畫出,瀟灑飄逸。僕人僅用幾筆勾出,其衣紋和裸露的腿部以遒勁粗放的線條寫出,具“釘頭鼠尾描”的筆意,突出了人物的動態。
此卷的構圖頗具匠心,以次襯主,靜態中蘊涵動勢,背景荒肅寂靜,彰顯了主人公優雅的氣度和憂傷的心境。

作者簡介

禹之鼎(1647-1716),清代康熙年間著名畫家,字尚吉,一字尚基,一作尚稽,號慎齋。廣陵(江蘇興化)人,後寄籍江都。擅長人物,尤以肖像著稱。康熙二十年(1681)官鴻臚寺序班,以畫供奉入直暢春園。幼師藍瑛,出入宋、元諸家。其寫真多白描,秀媚古雅,為當代第一。一時名人小像多出其手。嘗為王翬作騎牛南還圖,又有王會圖一卷,稱傑作。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六十三,畫有仿馬和之西郊尋梅圖。入京供奉內廷後,譽滿京師,“一時名人小像皆出其手”(清·秦祖永《桐陰論畫》)。然而,關於他的生平,畫史記載卻極簡略,可能基於他是宮廷畫家而非文人士大夫之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