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釋義
典源
《漢書》卷一下〈高帝紀下〉
九月,代相國陳豨反。上曰:「豨嘗為吾使,甚有信。代地吾所急,故封豨為列侯,以相國守代,今乃與王黃等劫掠代地!吏民非有罪也,能去豨、黃來歸者,皆赦之。」上自東,至邯鄲。上喜曰:「豨不南據邯鄲而阻漳水,吾知其亡能為矣。」趙相周昌奏常山二十五城亡其二十城,請誅守尉。上曰:「守尉反乎?」對曰:「不。」上曰:「是力不足,亡罪。」上令周昌選趙壯士可令將者,白見四人。上嫚罵曰:「豎子能為將乎!」四人慚,皆伏地。上封各千戶,以為將。左右諫曰:「從入蜀漢,伐楚,賞未遍行,今封此,何功?」上曰:「非汝所知。陳豨反,趙代地皆豨有。吾以羽檄徵天下兵,未有至者,今計唯獨邯鄲中兵耳。吾何愛四千戶,不以慰趙子弟!」皆曰:「善。」又求「樂毅有後乎?」得其孫叔,封之樂鄉,號華成君。問豨將,皆故賈人。上曰:「吾知與之矣。」乃多以金購豨將,豨將多降。
譯文
九月, 代地相國陳豨反。皇上說:“陳豨曾執行我使命,甚有信用。代地是我很重視的地方,所以封他為列侯,以相國身份鎮守代地。不意今日竟與王黃等作亂於此地 ! 該地的吏民是無罪的, 凡屬能與、 黃決裂而來歸順的, 都予赦免。 ” 皇上親自東征, 兵至邯鄲。皇上高興地說: “陳豨不南據邯鄲而憑漳水自守,我看他是沒有什麼能耐的。 ” 趙相國周昌奏常山郡有二十五城被陳豨占領了二十城,請求誅戮常山郡守郡尉。皇上說:“守、 尉參加了反叛嗎 ?” 答道:“沒有。 ” 皇上說:“這是他們兵力不足, 無罪。 ” 皇上命令周昌選派趙地壯土可以任將領的, 周昌引見四人。皇上謾罵道:“小子們能當將領嗎 ?” 四人慚愧,都伏地叩首。皇上將四人封為千戶, 命他們為將。左右勸止說: “從進入蜀漢,攻伐楚項,賞賜都還沒有完全實行,今日卻一下子封他們為千戶, 他們有什麼 ?” 皇上說: “這不是你們所知道的。陳豨反叛,趙、 代二地都被他占據。我以緊急軍令徵集天下兵馬,至今還沒有人到,現在所依靠的就是邯鄲的士卒了。我為何捨不得這四個千戶的官職, 而不給趙地子弟以激勵呢 ? ” 大家都說: “對。 ” 皇上又問:“燕國名將樂毅有後嗎 ?” 找到了他的孫子樂叔,封之于樂鄉,號稱華成君。問陳豨的部將情況, 都是過去一些商賈人。皇上說: “我知道採取什麼辦法來對付他們了。 ” 於是多出金幣收買豨的部將, 豨將大多降順。
釋義
唐·顏師古注曰:“檄者,以木簡為書,長尺二寸,用徵召也。其有急事,則加以鳥羽插之,示速疾也。《魏武奏事》雲今邊有警,輒露檄插羽。檄音胡歷反。”,後遂以“羽檄”指緊急軍事文書。亦稱“羽書”。亦稱“ 羽毛書 ”。
用典示例
清
錢謙益 《南征吟小引》:“而羽書之旁午,民力之凋敝,持籌蒿目,又
迸逼於胸中。故其(袁可立子袁伯應)為詩曲而中,婉而多風。”
漢 陸賈 《楚漢春秋》:“ 黥布 反,羽書至,上大怒。”
《後漢書·西羌傳論》:“傷敗踵系,羽書日聞。” 李賢 註:“羽書即檄書也。”
《文選·虞羲〈詠霍將軍北伐〉》:“羽書時斷絕,刁斗晝夜驚。” 張銑 註:“羽書,徵兵檄也。”
唐
高適《燕歌行》:“校尉羽書飛 瀚海 ,單于獵火照 狼山 。”
陳毅 《過太行山書懷》詩:“敵後三戰場,馳騁羽書疾。”
唐
杜甫《贈李八秘書別三十韻》:“戰連唇齒國,軍急羽毛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