羸乏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léi fá,意思是困頓;疲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羸乏
- 拼音:léi fá
- 釋義:困頓;疲乏
- 出處:《新五代史·死事傳·沉斌》
羸乏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léi fá,意思是困頓;疲乏。
羸乏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léi fá,意思是困頓;疲乏。出處《新五代史·死事傳·沉斌》:“ 斌 以謂契丹深入晉地而歸,兵羸乏可擊。”宋·蘇轍 《孫固乞致仕不允詔》:“然臣一年飲食減少,氣力羸乏。”明·唐順之 《華氏義田記...
產後虛羸・脾腎陽虛證 產後虛羸・脾腎陽虛證是2010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 定義 素體陽虛,因產重虛,命門火衰,火不生土,形體失養,以產後面色蒼白,飲食少思,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腰膝酸軟,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脈沉細為常見症的產後虛羸證候。 出處 《中醫藥學名詞》。
《秋月帖》釋文 七月一日羲之白:忽然秋月,但有感嘆!信反,得去月七日書,知足下故羸疾,(而)(問)觸暑遠涉,憂卿不可言。吾故羸乏,力不具,王羲之白。《都下帖》釋文 得都下九日書。見桓公當陽去月九日書。久當至洛,但運遲可憂耳。蔡公遂危(當為委)篤,又加(zhi )下,日數十行,深...
飲食減少,腎虛不固,小便頻數。相關配伍 治老人脾胃氣弱,飲食不多,羸乏,蒮菜四兩(切之),鯽魚肉五兩。煮作羹,下五味椒、姜,並調少面,空心食之,常以三五日服,極補益。(《壽親養老新書》蒮菜羹)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煮作羹。炮製 採集加工:夏、秋間採收,洗淨,鮮用。
牛髓丸通治百病虛瘠羸乏等方。牛髓 羊髓 棗膏 白蜜 酥(各一升) 麥門冬 川芎 桂心 當歸 茯苓(一作茯神)(一兩) 白朮(四十)上十九味,切搗十四味篩,別研棗膏和散,次納諸髓蜜和攪令相得,納銅缽中於釜湯中煎取堪作丸,如梧桐子大,酒服三十丸,稍加至四十丸。日再。心小腸俱虛左手寸口人迎...
益氣補虛杜仲散是一劑藥方,主治虛勞羸乏少氣,五臟萎損,腰痛不能行。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以溫酒調下。組成 杜仲1兩(去粗皮,炙微黃,銼),蛇床子3分,五味子3分,熟乾地黃1兩,萆薢1兩(銼),巴戟3分,肉蓯蓉1兩半(酒浸1宿,颳去皺皮,炙乾),桂心3分,菟絲子1兩(酒浸3日,曬乾,別搗...
四順理中圓是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中藥配方,主治五臟暴虛、肢體羸乏、少氣多汗等症狀。名稱 四順理中圓 拼音:Sì Shùn Lǐ Zhōnɡ Yuán 處方 甘草(炙微赤)二兩,人參(去產)、乾姜(炮)、白朮,各一兩。製法 上細末,煉蜜圓,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 治新產血氣俱傷,五臟暴虛,肢體...
《管子·五輔》:“衣凍寒,食饑渴,匡貧窶,振罷露,資乏絕,此謂振其窮。”王念孫 《讀書雜誌·管子二》:“罷露,謂室家疲敝也。”《戰國策·秦策三》:“諸侯見齊之罷露,君臣之不親,舉兵而伐之。”《韓非子·亡徵》:“罷露百姓,煎靡貨財者,可亡也。” 王先慎 集解:“露當作潞,羸也。”《...
大補天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古今醫統大全》卷四十八。具有大補精血,強腎壯腰之功效。主治男婦虛損勞傷,形體羸乏,腰背疼痛,遺精帶濁。組成 黃柏(蜜炒褐色)、知母(乳汁炒)、龜板(酥炙)各三兩,懷熟地黃五兩,牛膝(酒洗)、麥門冬(去心)、肉蓯蓉(酒洗)、虎脛骨(酥炙)、山藥(炒)、茯神、黃芪(蜜炙)各...
沈斌(?—945) 一作沈贇。字安時。徐州下邳縣(今江蘇邳州)人。少為軍卒,事梁為拱辰都指揮使。後事唐,從魏王繼岌破蜀,平康延孝,以功為虢州刺史,歷隨、趙等八州刺史。晉開運元年,為祁州刺史。契丹犯塞至於榆林,過祁州,斌以謂契丹深入晉地而歸兵羸乏可擊,即以州兵邀之。契丹以精騎劃門,斌...
法制豬肚 藥物組成:獖豬肚1枚(洗如食法),人參半兩(去蘆頭),乾薑2錢(炮製,銼),椒2錢(去目不開口者,微炒去汗),蔥白7莖(去須,切),糯米2合。處方來源:《養老奉親》。方劑功效:補虛羸乏氣力。製備方法:上為末,入米合和相得,入豬肚內縫合,勿令泄氣,以水5升,於鐺內微火煮令爛熟...
經驗養榮丸藥物組成是白朮(土炒)1兩半,黃耆(蜜炙)1兩半等,主治氣血兩虛,精神短少,脾胃不足,形體羸乏。加減 咳嗽,加麥冬、貝母、紫菀茸、款冬花各1兩;熱,加黃柏、知母各1兩;遺精帶濁,加牡蠣1兩、真龍骨5錢;吐衄血腥,加牡丹皮、赤芍藥各1兩。處方來源 《直指附遺》卷九。製備方法 上為細末...
消渴,虛熱四肢羸乏,渴熱不止。方劑功效 補虛。用藥禁忌 忌豬肉、醋物、海藻、菘菜。製備方法 上藥治下篩。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三焦之治與腎臟之治截然兩途,腎臟陰虛,而用壯水之劑,不得雜以補氣之味,恐其留戀陰藥於上,泥膈奪食,轉增瀰漫,非若益火消陰,宜兼補氣,以資陽生陰長之功也。三...
西川羅赤腳仙還少丹是一種藥名,主治一切虛損,神志俱耗,精力不爽,腰腳沉重,肢體倦怠,氣血羸乏,小便渾濁,子宮久冷;脾胃怯弱,心忪恍惚,精神昏憒,氣血凝滯,飲食無味,肌瘦體倦,目暗耳聾。出自《洪氏集驗方》卷一引陳晦叔方。藥物組成 乾山藥1兩半,牛膝(酒浸一宿,焙乾)1兩半,山茱萸1兩,白茯苓...
滎灌 滎灌,漢語詞語,拼音yíng guàn,小水源源不斷地流注。解釋 小水源源不斷地流注。典籍 〔明〕唐順之《華氏義田記》:古者因族而立之宗。族人有餘財,則歸之宗;不給也,則資之宗。其族人如腰膂手足之相與為一體。其財賄如津液之經緯滎灌於其間,惟其所虛,則注焉,而無有乎臃腫羸乏之處。
補虛湯根據藥物的配比,藥劑大小不同有補氣補血,興陽補腎,健胃健脾,補氣安神的功效。藥方 《醫略六書》卷三十 【藥物組成】人參1錢半,黃耆3錢(蜜炙),白朮1錢半(制),當歸3錢,川芎1錢,茯神1錢半(去木),炙草8分,生薑3片,大棗3枚。【各家論述】產後氣虛邪伏,營氣不振,故虛羸睏乏,寒熱不止...
補益紫石英丸用於產後虛羸乏弱。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處方 紫石英1兩(細研,水飛過),白石英1兩(細研,水飛過),澤蘭3分,木香半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熟乾地黃1兩,芎3分,柏子仁3分,桂心3分,防風半兩(去蘆頭),牛膝3分(去苗),續斷3分,人參3分(...
補益紫石英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一。主治產後虛羸乏弱。組成 紫石英(細研,水飛過)、白石英(細研,水飛過)、附子(炮裂,去皮臍)、熟乾地黃各一兩,澤蘭、川芎、柏子仁、桂心、牛膝(去苗)、續斷、人參(去蘆頭)、白茯苓、黃芪(銼)、白朮、當歸(銼,微炒)、白薇、杜仲(去皴皮,炙微...
洗如食法),人參(去蘆頭)15克,乾薑(炮,銼),椒(去目,不開口者,微炒)各6克,蔥白7莖(去須切),糯米80克。製作方法 上為末,入米和勻,入豬肚內縫合,勿令泄氣;以水5000毫升,於沙鍋內微火煮令爛熟。食用須知 養老益氣。降糖,健脾,養胃。適用於老人虛羸乏力,糖尿病伴胃消化不良。
斑龍腦珠丸,以鹿角霜、鹿角膏等為主要組成藥物的藥方 斑龍腦珠丸 【藥物組成】鹿角霜1斤,鹿角膏4兩(用酒溶開),山藥半斤,熟地黃4兩,柏子仁4兩,白茯苓4兩,菟絲子4兩,破故紙4兩,杜仲4兩,肉蓯蓉2兩,遠志1兩。【處方來源】《杏苑》卷五。【方劑主治】虛勞精血不足,形羸睏乏,白濁遺精,心神...
蜈蚣湯是一劑中藥方劑,配方主要有蜈蚣、牛黃、大黃。藥物組成 蜈蚣1枚,牛黃1分,大黃2兩,丹砂3分,人參3分,細辛1兩,鬼臼1兩,當歸1兩,桂心1兩,乾薑1兩,黃芩半兩,麝香半兩,附子4枚。方劑主治 惡疰。邪氣往來,心痛徹背,或走入皮膚,移動不定,苦熱,四肢煩疼,羸乏短氣。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
取初胎者,米泔洗淨,入小砂罐內,水1碗煮沸,候冷取起,放竹藍中,四圍紙糊密,烘乾為末,入群藥和勻)。製法 上為細末,煉蜜加豬脊髓3條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 男婦虛損勞傷,形體羸乏,腰背疼痛,遺精帶濁。用法用量 每服80丸,空心淡鹽湯送下,冬月酒送下。冬,加乾薑半兩(炒黑)。
茯神煮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具有補虛之功效。主治消渴,虛熱四肢羸乏,渴熱不止。組成 茯神、蓯蓉、葳蕤各四兩,生石斛、黃連各八兩,栝樓根、丹參各五兩,甘草、五味子、知母、人參、當歸各三兩,麥櫱三升。用法用量 上藥治下篩。每服三方寸匕,以絹袋盛,水三升,煮取一升服,...
取起,再用淨米泔水1碗許,於小罐內微火煮1沸,取出勿令泄氣,再用小籃1個,四周用紙密糊,將河車安於籃內,用慢火烘乾,為末)。處方來源:《直指附遺》卷九。方劑主治:男婦諸虛百損,五勞七傷,形體羸乏,腰背疼痛,遺精帶濁。製備方法:上為極細末,入豬脊髓3條,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契丹犯塞至於榆林,過祁州,斌以謂契丹深入晉地而歸兵羸乏可擊,即以州兵邀之。契丹以精騎劃門,斌兵多死,城中無備,虜將趙延壽留兵急攻之,延壽招斌降,斌從城上罵延壽曰:“公父子誤計,陷於腥膻,忍以犬羊之眾,殘賊父母之邦,斌能為國死爾,不能效公所為也!”已而城陷,斌自盡,其家屬皆沒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