羭山

羭山是《山海經》中記載的山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羭山
  • 性質:山名
  • 出處:《山海經》
原文,注釋,出處,

原文

 凡西經之首,自錢來之山至於騩(guī)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華山冢也,其祠之禮:太牢①。羭(yú)山神也,祠之用燭,齋百日以百犧②,瘞(yì)用百瑜(yú)③,湯其酒百樽④,嬰以百珪(guī)百璧⑤。其餘十七山之屬,皆毛牷(quán)用一羊祠之⑥。燭者,百草之未灰,白席采等純之。

注釋

  ①太牢:古人進行祭祀活動時,祭品所用牛、羊、豬三牲全備為太牢。
  ②齋:古人在祭祀前或舉行典禮前清潔身體以示莊敬。犧:古代祭祀時用的純色的牲。牲是供祭祀用的整體的家畜。
  ③瑜:美玉。
  ④湯:通"燙"。
  ⑤嬰:據學者研究,嬰是用玉器祭祀神的專稱。珪:同"圭",一種玉器,長條形,上端作三角狀,是古時朝聘、祭祀、喪葬所用的禮器之一。
  ⑥毛牷:指祀神所用毛物牲畜是整體全具的。

出處

《山海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