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教育志》是義烏教育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義烏教育志
- 作者:義烏教育志編纂委員會
- ISBN:978-7-5338-6939-7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年4月
- 編纂人員:金延鳳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義烏教育事業發展的歷史與現狀。包括各類教育、教育教學、教育行政等。
作品目錄
封面
義烏教育志
圖片
歷史迴響
宋成淳十年(1274)王龍澤狀元及第
義烏學宮圖
繡湖書院圖
義烏歷史上最早的地方教材——清鹹豐年間(185l~1861)義烏方言讀本《穀米豆麥》(抄本)
義烏教師隊伍中最早獲得的師範文憑——宣統元年浙江金華府官立初級師範學堂文憑
宣統三年(1911)由浙江省提學使司頒發給義烏教師的高等國小教員鑑定證書(編號為第二號)
民國13年(1924)開始縣教育局創辦的部分《義烏教育月刊》
民國36年(1947),浙江省政府主席沈鴻烈為縣立初級中學題詞
20世紀20年代的國小畢業證書
20世紀30年代的教師聘書
私立端本學堂使用並保存的中國最早的手工教科書
民國16年(1927)5月,私立端本、蟠龍、剡溪三國小聯合旅行團合影
民國22年(1933)縣立初級中學校貌
民國38年(1949)4月,義烏縣立簡師的首屆學生畢業前在杭州參觀考察
民國時期金山國小校徽
抗戰勝利後中國中學校徽
20世紀50年代初江南中學校徽
1958年,在大煉鋼鐵的號召下,小學生利用農忙假和勞動課進行撿廢鐵、洗鐵砂活動。圖為學校舉行成果展
20世紀50年代初喬亭鄉校校徽
1956年3月,義烏縣國小教導主任會議合影
中國中學、南山中學的辦學地——吳大元村“七棟”(第一進和一、二進之間的廂房共三棟已被日軍飛機的炸彈炸毀)
縣級文保單位——創辦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的端本學堂舊址
東山家塾遺址
何宅西園書屋舊址(光緒三十二年正式更名為愛溪學堂)
殘存於田心培德堂的清時捷報
光緒三十一年(1905)創辦的稠川國小舊址——方大宗祠
1964年,陳望道(居中長者)到義烏中學講學後與學生合影
1983年6月著名作家丁玲、樓適夷、杜鵬程、汪靜之、駱賓基等訪問義烏中學,並贈書題詞
1983年全縣教育工作會議前夕,縣委書記謝高華(後排左一)作教育工作調研
領導關懷
2002年7月,浙江省委書記張德江(中)考察義烏教育
2004年9月,國務委員陳至立(左二)視察義烏中學
2003年10月,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韓啟德(左二)考察義烏教育
2004年10月,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懷西(中)訪問義烏中學
2004年,教育部部長周濟(前排中)考察義烏教育
浙江省委副書記夏寶龍(左二)考察義烏教育
2000年,浙江省副省長魯松庭(左三)考察義烏教育
2004年,浙江省副省長盛昌黎(左二)考察蘇溪鎮中
全國人大常委會科教文衛委副主任委員邢世忠上將(左)考察義烏教育
2005年,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左四)考察義烏教育
2002年,教育部副部長、國家總督學王湛(右三)考察義烏教育
教育部部長助理鄭樹山(右二)考察義烏教育
教育部副部長陳小婭(前排右二)考察義烏教育
浙江省教育廳廳長侯靖方(左三)觀看小學生繪畫
教育部藝術教育司司長楊貴仁(右一)考察藝術學校
2004年11月,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慕菊(前排中)考察義烏教育
1995年,蘇步青為義烏中學題詞
金華市委副書記、義烏市委書記樓國華(右三)、市長吳蔚榮(右二)在全市教育工作會議上
2002年,全國教育督導工作會議首次在縣級市——義烏舉行
義烏市領導出席全市科技運動會開幕式
教育新貌
義烏中學
義烏市第二中學
義烏市第三中學
義烏市第四中學
大成中學
群星學校
城鎮職校
上溪中學
國際商貿學校
繡湖中學
稠州中學
賓王中學
江東中學
稠江中學
蘇溪鎮中
後宅中學
實驗國小
繡湖國小
福田國小
佛堂國小
廿三里二小
青口國小
五愛國小
北苑幼稚園
賓王幼稚園
東洲第二幼稚園
義烏市中國小勞動基地
義烏市教師進修學校
義烏市中國小國防教育中心
義烏市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師生活動
2002年12月舉行的吳加澍教育思想研討會,是浙江省首次為在職教師個人舉辦的教育思想研討會
外籍教師為市公安局業餘警校學員進行英語口語培訓
1995年,義烏市十佳教師評選
1996年,義烏市十佳校長評選
2003年,義烏中學高二學生金鑫(中)獲中央電視台“三星智力快車”周冠軍後與主持人合影
百米畫卷
1995年,民辦朝暉中學學生在小商品市場作社會調查
18歲成人宣誓儀式
義烏市科技運動會上的學生火箭項目比賽
中小學生利用暑期到市公安局交警大隊監控中心作交通安全情況調查
中學生在義烏市科教中心學習陶藝製作
國中學生在義烏科教中心製作模型飛機
中學生英語角
稠城三小武術隊在表演
1985年,蘇溪鎮小的器樂小組在排練
幼稚園小朋友桌球興趣小組
中外學生學習義烏紅糖的製作工藝
舞蹈
1965年5月,廿三里初級中學的少年氣象哨員在作氣象觀測記錄
國際交流
2005年,駱亘副市長接見加拿大蓋普項目中國事務處主任邁克
2004年,英國Norich語言學校校長一行訪問稠州中學
2003年,在浙江省任教的英國蓋普項目外教相聚義烏
2004年,稠州中學美籍教師史坦地福德(右,中文名:穌雅各)獲浙江省“西湖友誼獎”
2005年,加拿大蓋普項目主任瓊女士(前排中)訪問義烏
2005年9月,義烏中學與韓國全羅南道藝術高等學校結對儀式
2002年,美國洛杉磯哈崗學區教育考察團來義烏中學作學術交流
2002年9月,來自模里西斯等非洲7國教育部官員組成的“基礎教育研修班”學員考察義烏教育
稠州中學暑期夏令營學生在國外考察
2003年1月,美國、德國、挪威、中國四國女子足球隊在義烏中學集訓
義烏首名根據中英蓋普項目師資交流協定派往英國進修的趙一慶老師與英國小朋友在一起
繡湖中學赴英國參加暑期英語夏令營的學生在英國
200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國際研討會代表考察義烏教育
星空掠影
“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
宋朝抗金名將宗澤
“金元四大醫家”之一朱丹溪
廣雅書院(張之洞創辦)山長、清末著名學者朱一新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的吳晗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的陳望道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的馮澤芳
浙江省省立金華師範學校首任校長馮品蘭
1933年底任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校址在江西瑞金)、魯迅的學生和戰友、原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馮雪峰(左一)
中共中央委員、中國海軍第一副司令、上溪中學校友沈濱儀
著名鄉村教育家楊效春(前排右一)早年與劉仁靜(前排右三)、惲代英(前排左二),張聞天(三排右一)等出席“少年中國學會”南京大會合影(1921年)
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朱位秋
原浙江師範大學校長、義烏中學校友駱祥發
浙江工業大學校長、義烏城鎮職業技術學校校友張立彬
上海體育學院院長,廿三里中學校友虞麗娟
浙江廣播電視大學校長、上溪中學校友方誌剛
諾貝爾化學獎提名人、義烏中學校友金松壽
被稱為“東方卓別林”的著名婺劇表演藝術家、大成中學校友吳光煜
2001年原台灣國民黨中央副主席蔣仲苓(中)訪問母校義烏中學
省功勳教師、特級教師吳加澍(右三)與特級教師方維華(右二)、吳高泮(左一)、方敏(右一)等親切交談
中央電視台雙語主持人,義烏中學校友季小軍(右一)
中國小分布圖
民國卅七年(1948)義烏縣中學中心國民學校分布圖
義烏縣縣屬中學、鄉鎮國中職業學校分布圖
義烏縣鄉中心學校鄉鎮中心國小分布圖
義烏縣城區學校分布圖
2005年義烏市學校分布圖
2005年部分城區學校分布示意圖
編委會
目錄
序言
凡例
義烏教育概述
義烏教育大事記
第一篇 舊制教育
第一章 縣學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教育教學
第三節 經費
第二章 書院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義烏歷代書院簡介
第三章 學塾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教學管理
第二篇 各類教育
第一章 學前教育
第一節 發展概況
第二節 教育教學
第三節 幼稚園選介
第二章 國小教育
第一節 發展概況
第二節 示範性學校的創建
第三節 國小選介
第三章 國中教育
第一節 發展概況
第二節 示範性學校的創建
第三節 國中選介
第四章 高中教育
第一節 發展概況
第二節 重點高中的創建
第三節 民辦高中
第四節 高中選介
第五章 中等職業技術教育
第一節 發展概況
第二節 課程與教材
第三節 教學與實習
第四節 學校選介
第六章 特殊教育
第一節 發展概況
第二節 教育教學
第三節 星光學校
第七章 成人教育
第一節 農民教育
第二節 職工教育
第三節 學習型社會建設
第八章 師範教育與培訓
第一節 師範教育
第二節 教師在職培訓
第九章 高等教育
第一節 浙江廣播電視大學義烏學院
第二節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第三節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第三篇 教育教學
第一章 中國小德育
第一節 任務與目標
第二節 管理
第三節 德育課
第四節 日常行為規範
第五節 心理健康教育
第六節 社會實踐
第七節 親職教育、社區教育
第八節 學生民眾團體活動
第二章 中國小教學
第一節 教學內容
第二節 教學研究
第三節 實驗教學與電化教學
第四節 考核與學業評價
第三章 中國小體育與衛生
第一節 體育的課程與實施
第二節 課外體育活動與競賽
第三節 衛生與安全
第四章 中國小美育
第一節 課程設定與實施
第二節 課外活動與競賽
第五章 勞動與勞技教育
第一節 課程設定與實施
第二節 課外活動與基地建設
第三節 勞技與科技競賽
第六章 教育科研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課題管理
第三節 研究活動與成果
第七章 學校文化建設
第一節 學校建築文化
第二節 圖書館(室)建設
第三節 校歌創作
第四篇 教育行政
第一章 管理機構與體制
第一節 機構與職能
第二節 管理體制
第三節 學校行政管理
第二章 教師隊伍管理
第一節 教師的任用
第二節 資格認定與職稱評定
第三節 師德教育
第四節 地位與待遇
第五節 教育工會及社團組織
第三章 教育經費管理
第一節 管理制度
第二節 經費的來源
第三節 經費的支出
第四章 民辦教育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與制度
第二節 學歷教育管理
第三節 非學歷教育管理
第五章 國際交流與合作
第一節 外籍教師的聘請
第二節 接受外籍中小學生就讀
第三節 國際交流與合作
第六章 督導與評估
第一節 發展概況
第二節 督導與評估
第七章 招生工作
第一節 高等院校招生
第二節 中國小校招生
附錄一:人物
一、歷代進士名錄
樓穎
賈諒
王固
宗澤
王永年
楊與及
楊茂先
楊智及
陳錫
楊信及
陳暘
楊晏
楊沔
樓圖南
楊定
楊永言
楊昂
楊旦
王槐
陳昭
周懋
喻良能
喻良倚
何恪
樓世南
朱如璋
楊起岩
宗武
陳炳
楊潛
葉維休
傅芷
葉維芑
吳大周
楊誠之
康仲潁
葉蓁
徐僑
吳大成
喻不伐
朱質
黃耕
何器
喻偘
吳大年
劉裕
傅熙
喻演
朱倞
吳岐
楊忱中
楊焯
康植
喻國衡
李采
童必大
許復道
許堪
陳林
虞復
朱元龍
龔應之
樓大年
方應龍
毛炳
周勇
楊點
楊貫
楊樵
王世傑
楊夢高
葉謨
樓晏
樓子固
王淵金
朱傑
劉仕龍
王邁
金昌年
高夢(虎虎)
楊炳
吳應之
王若訥
商夢鶴
王自
朱金
黃夢炎
朱謙亨
丁頤
施郁
朱應象
朱津龍
朱夢周
施南一
朱夢魁
朱叔麒
朱宗周
龔愷
王龍澤
朱炎
朱宗儒
楊仲堪
傅光龍
楊一夔
王秉節
黃浯
許性善
趙勝
吳福
王汶
李時
李揖
虞守隨
李鶴鳴
樓觀
虞守愚
王宗聖
吳百朋
樓鎮
朱湘
樓懋中
虞德燁
虞懷忠
龔一清
黃承贊
朱懋芳
陳於京
金世俊
金德義
龔士驤
虞國鎮
傅岩
朱之錫
金漢鼎
金漢蕙
駱寧楨
童楷
朱兆琪
樓克興
陳德調
陳人采
虞協
王芳
陳昂
樓杏春
朱一新
朱懷新
龔彰
丁茂學
龔堂
何懋
盛可大
朱英
賈廷瓚
馮匯
二、教育人物傳
徐僑
王炎澤
劉應龜
黃溍
金涓
朱一新
樓虎臣
陳榥
吳源
何菁
陳無咎
劉文革
陳望道
何遇隆
江世澄
馮品蘭
朱式歐
楊效春
周拾祿
馮澤芳
何戰白
馮鶴
朱章賡
劉朝陽
黃造雄
何乃民
金祖懋
楊得雲
何琦
金祖慈
吳斐丹
宗霖
吳晗
駱守鏜
樓敬祥
何家槐
何章岑
陳履告
何章陸
季文美
陳季豪
金祖孟
王西彥
朱恆
駱正深
宋汝紀
吳椿
吳東明
何輪
徐食祿
三、特級教師名錄
四、義烏籍博士名錄
五、義烏籍教授名錄
六、教師獲得省以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政府授予綜合性榮譽稱號
七、歷屆浙江省教壇新秀
八、歷屆浙江省“春蠶獎”獲得者
九、歷屆浙江省“綠葉獎”獲得者
附錄二教育文獻輯存
一、關於加強黨的領導、加速開創教育工作新局面的決定
二、義烏市關於社會力量辦學實施細則
三、義烏市流動人口中適齡兒童、少年就學管理辦法(試行)
四、義烏市教育事業發展和學校布局規劃
五、義烏市教育系統人事制度改革實施意見(試行)
六、關於加快我市幼兒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的實施意見
七、中共義烏市委、義烏市人民政府關於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若干意見
八、義烏市學校布局與建設規劃(2005~2010年)
九、義烏市教育現代化建設綱要(2005~2020年)
後記
著作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