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烈廟

義烈廟

義烈廟位於泉州市泉港區圭峰半島東北隅,又稱“姑媽宮”。始建於明嘉靖年間,系族人自發創建的一座小廟。明熹宗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由邦元公會同族中長老士紳主持擴建,並塑姑媽金身寶像,因姑媽“素明大義,秉性真烈”,故正式命名“義烈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義烈廟
  • 位置:圭峰半島東北隅
  • 別稱:姑媽宮
  • 始建時間:明嘉靖年間
義烈廟概況,滄桑歷史,姑媽精神萬古亘存,義烈光輝千秋永耀,

義烈廟概況

義烈廟位於(峰尾)圭峰半島東北隅、又稱“姑媽宮”,始建於明嘉靖年間,系族人自發創建的一座小廟。明熹宗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由邦元公會同族中長老士紳主持擴建,並塑姑媽金身寶像,因姑媽“素明大義,秉性真烈”,故正式命名“義烈廟”。

滄桑歷史

清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清廷為了鎮壓抗清名將鄭成功,勒令沿海一帶全部內遷,並燒毀各地防卒營、居民住宅及祠堂廟宇,義烈廟也被付之一炬。姑媽神像隨民眾遷往仙遊歐厝。清嘉慶十九年(公元1814年),峰尾漁運興旺商貿發達,民眾深感姑媽的佑護之恩,又一次大興土木重建義烈廟,六年後工程告竣,在族中耆宿縉紳的策動下,眾善男信女集隊前往歐厝,將姑媽金身寶像迎回峰尾。
1957年,惠安縣文化局確認義烈廟為文物保護單位。文革期間義烈廟再次遭到破壞,1980年以後,峰尾鄉親與海外僑親、港澳台族親捐資籌款,全面修復了義烈廟,進而築建戲台、整飾埕地,使其顯得更加宏偉壯觀。義烈廟飛瞻翹脊,雕樑畫棟,系硬山式屋頂,宮殿式建築,面闊14米,進深12米,占地面積170平方米。正殿供奉姑媽娘娘,左殿奉祀二路元帥,右殿奉祀列位相公。姑媽娘娘,鳳冠霞踱繡袍花襖,手執拂塵玉笏,慈眉善目,神態端莊。殿前有一對清乾隆時期的輝綠岩鳳柱聳立左右,柱石質地堅硬又不失細膩。繞桂鳳凰或仁立、或歡飛、或俯衝、或騰舉,形態各異,巧奪天王。兩側原有壁柱四對,現已以石易木,牆面繪有備種籤詩故事。四處布滿牌匾楹聯,這些歷代名家真跡墨寶,彌足珍貴,諸如“一德壽民”為明穆宗年間,郡人大學士史繼階題贈; “坤德孚民”為明神宗年間,武英殿大學士張瑞圖題贈; “婆心濟世”為明熹宗年間,都御史郭必昌題贈。姑媽劉益娘,原名大娘,又名乙娘,系入峰始祖士賢第六代、予岳第五代孫女。

姑媽精神萬古亘存

姑媽諱益娘,原名大娘,又名乙娘,生於明孝宗(弘治)已未十二(1499)年十一月十七日寅時,逝於武宗(正德)戊寅十三(1518)年九月廿二日亥時,在世凡二十春秋。系入峰始祖士賢公第六代,予岳公第五代孫女,父乾復,陳氏,有胞弟三人(長慶恩、次慶友、三慶節)。
姑媽誕生時,異香四溢,滿室生故聰明伶俐,志操不凡,以“溫淑清順、懿惠中和”智慧超人見稱,出生數月便會說話,未滿周歲即象成人一樣行走,幼年時就很通情達理,謙恭有禮,長大後愈加豁達大度,寬厚誠懇。一生勤勞儉樸,貞信自守,與人為善,捨己為人。每逢天氣驟變、暴風雨即將來臨之時,她總是坐立不安,經常通宵達旦站在海邊或尾山埔細心觀察,一旦有危情便點火為號,引導漁船順利返航安全入澳,這種義舉善行令漁船民感恩戴德稱讚不已。
姑媽18歲那年,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許配給郭厝後柳村程家為媳,次年9月22日,姑媽攜三弟慶節自外祖母處回,路過甘蔗園,因三弟見蔗口饞,哭鬧要吃,姑媽無奈取銅錢二枚,用紅頭繩系在另株甘蔗葉上,然後拗蔗一株,遞與弟解渴。此時蔗主適至,不問緣由不容分說,破口大罵,甚至出手給姑媽狠狠一記耳光,姑媽受此侮辱羞恥難言,回到夫家後悶悶不樂鬱鬱寡歡,遂於當晚懸樑自盡,結束了短暫而亮麗的一生。

義烈光輝千秋永耀

風雨滄桑話古廟
義烈廟是峰尾人民奉祀姑媽的勝地,也是峰尾人民幾經挫折,不斷努力,逐漸建築完善的。它始於明嘉靖年間,系族人自發創建的一座小廟,習稱“姑媽宮”。由於姑媽的影響不斷擴大,供奉姑媽的人越來越多,香火十分旺盛,數椽幾瓦的區區小廟已漸漸容納不下,熹宗天啟,即辛酉(1621)年,由邦元公會同族中長老士紳發動民眾,同心協力,加以拓展擴建,並塑金身寶像奉祀,因姑媽“素明大義,秉性真烈”,故正式命名“義烈廟”。
清順治辛丑十八(1661)年,清廷為了鎮壓抗清名將鄭成功,勒令峰尾人民全部內遷,並燒毀各地防卒營廟宇以及居民住宅,義烈廟也不例外,廟內一切包括姑媽明代的“誥封詔書”等,均被付之一炬。姑媽神像隨民眾遷往仙遊香田裡歐厝。嘉慶甲戌(1814)年,峰尾漁運興旺商貿發達,人民安居樂業深感姑媽的恩典保佑,故又一次大興土木重新壁壘,使義烈廟規模進一步擴大,建築更加完美。六年後工程告竣,在族耆宿紳的組織帶動下,廣大的善男信女集隊前往歐厝行香,擁護正宗姑媽的金身寶像回歸峰尾,同時舉行了隆重的開光點眼儀式和各種慶典活動。
解放後,惠安縣文化局於1957年確認義烈廟為文物保護單位。文革期間義烈廟和東嶽廟、永全社一樣作為“四舊”,遭到嚴重的破壞,十年過去,風雨飄搖,梁廢柱傾,岌岌可危。1980年以後,經撥亂反正,恢復了文物保護工作。這時省外僑親、港澳台族親紛紛歸來,奔走交涉,要求重開放被禁錮多年的義烈廟之門。內地的姑媽裔孫信上也積極回響,措資籌款,為全面修復義烈廟各盡其力,進而築建戲台、整飾埕地,修葺一新的義烈廟蔚為壯觀,乃成目前的規模,顯得更加宏偉壯麗,光彩奪目。1998年肖厝開發區重新核准義烈廟為區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義烈廟受到應有關愛和重視。
義烈廟地址
崔嵬軒昂雄寶殿
義烈廟飛檐翹脊,雕樑畫棟,系硬山屋頂,古宮式建築,面闊14米,進深12米,占地面積170平方米。廟內,琳琅滿目,古樸典雅。正殿恭奉姑媽娘娘,左殿奉祀二路元帥,右殿奉祀列位相公。姑媽娘娘,風冠霞帔繡袍花襖,手持塵笏腳履金蓮,低眉端坐,神采奕奕。殿前,輝綠岩鳳柱,左右聳立,其質地堅硬細膩,造型奇巧逼真,敲之有聲,鏘鏘其鳴。繞柱鳳凰,或佇立,或歡飛,或俯翀,或騰舉,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精雕細琢,巧奪天工。此系前清裔孫劉清茂、劉文杰二信士捐建,是乾隆時代的珍貴文物,至今保持完好,令人嘆為觀止。兩側,有壁柱四對,現已以石易木,牆面繪有各種籤詩故事。天頂,描檁畫椽,懸梲吊頂,斗來拱接,縱橫交錯。四處布滿牌匾楹聯,多是歷代名家真跡墨寶,彌足珍貴,諸如“一德壽民”(明穆宗朱載垕年間,郡人大學上史繼階題贈),“坤德孚民”(神宗朱翊年間,極建殿大學士張瑞圖題贈),“婆心濟世”(熹宗朱由校年間,都御史郭必昌題贈),這些文物國粹雖因年代久遠,風雨侵蝕不復存在,但後代裔孫信上,摩真仿古,鑒舊創新,俱已一一補上。今日之義烈廟,形勢嵯峨,寶殿崇嚴,流金溢彩,富麗堂皇,令人神往,引人入勝。
由於人們對姑媽的信仰和崇拜與日俱增,巑尾的漁船民無論走到那裡,都把姑媽的神靈傳播到那裡。福建沿海各地,諸如仙遊楓亭、仙遊郊尾湖宅村、莆田秀嶼前雲,甚至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也都相繼建立“姑媽宮”,台灣台北還組織姑媽會,可見姑媽恩威之大,義烈廟分布之廣。
義烈廟大門義烈廟大門
五百年華誕盛況空前
農曆11月17日是姑媽華誕吉辰,每年這時,義烈廟燈燭輝煌、香所氤氳、演戲酬神、迎賓宴客、熙熙攘攘、熱鬧非凡。聚居或僑寓惠莆仙各市縣的劉姓族親,年年成批來峰省親謁祖,叩拜姑媽,許多旅居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以及港澳台的峰藉僑民,也不遠萬里相率來此頂禮膜拜許願謝恩,形成一年一度的義烈廟會。1999年系世紀之交,神州大地:建國50周年、迎接澳門回歸、喜事大事接二連三。義烈廟也難得一逢姑媽娘娘五百周年華誕。從11月初8到20日,義烈廟鐘磬迭起、梵音繚繞、彩旗招展、好戲連台、香客如雲、遊人似鯽。自海外歸來的僑親特多,他們有組織有領導,先後乘包機先期而至。十五、六兩日峰城內外,岩山上下,萬人空巷,一片歡騰。女的紅衫紅褲、男的禮帽輕裘,燒大香、擁神像、抬香鼓亭、扛龍鳳旗、擊鼓揚威、鳴鑼開道,整隊到鳳髻山前崢嶸路口,迎接來自仙遊楓亭、仙遊郊尾湖宅村歐厝、莆田前雲秀嶼的族親。經批准沿七社內的鄉鄉里里大街小巷,開始聲勢浩大的民俗踩街和化裝遊行。沿途觀眾搭彩樓、擺香案、送水奉茶、迎來送往,一路鑼鼓喧天、鞭炮震地、彩旗飄揚、人聲沸騰。弦管西樂悠揚亢奮,南音北曲纏綿起伏,家家點燈掛彩,戶戶焚香跪接。11月15日上午,義烈廟前,笙簫歌舞,弄龍舞獅,人山人海,盛況空前。8時整,一個以學習姑媽崇高品質,弘揚姑媽義烈精神,際會東南巨鎮,振興鄒魯名城,紀念姑媽誕生五百周年,歡迎三胞回國投資建設的大會,在這時隆重舉行,義烈廟文物保護小組,圭峰文化研究會的負責同志相繼在會上發言。鎮、村級的有關領導也應邀出席,並在會上作重要講話,他們號召峰尾人民以及萬千姑媽信徒,以紀念姑媽五百周年華誕為契機,“著力發揮姑媽家鄉山海資源優勢;共同國中泉港城市中心遠景藍圖”。
義烈廟會年年有,廟會勝往年。時維已卯序屬隆冬,寒威盡退陽氣潛生,風和日麗溫暖如春,姑媽家鄉東南巨鎮,無異是一個歡樂的海洋,馨香的世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