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海軍特種部隊,背景介紹,研製武器,突擊和破壞設備的研製和使用,馬爾他慘敗 水面部隊全軍覆沒,亞歷山大港大捷,二戰後的發展,隊員的任務、選拔和訓練,水上突擊大隊和水下行動大隊,水下作業,
義大利海軍特種部隊
背景介紹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義大利是世界上唯一能在海上突擊領域做出驚人成績的國家,至今仍占世界領先地位。在海上突擊設備發展史上,二戰期間的義大利海軍之所以另闢蹊徑,研製所謂的新武器,主要原因是弱小和貧窮,這也是義大利始終未向海軍強國英國公開宣戰的主要原因。海軍實力弱小的義大利當時被迫尋找新武器,希望藉助一種造價不高、生產能力較強的新型武器,對英國發動出其不意的打擊,削弱其作戰實力。
研製武器
當時的義大利海軍潛艇支隊工程兵中尉泰塞伊和托斯基積極從事這一課題的研究,在“羅塞蒂”潛水裝置基礎上,研製出一種更完善的魚雷武器,由兩名潛水員操縱,秘密接近目標後布雷,並能在任務完成後順利返回基地。1936年初,少數志願者開始學習可控魚雷的操縱,後來成為新建的第10突擊快艇支隊的骨幹。幾乎與此同時,空軍將軍德奧斯塔決定用另外一種方式達到同樣的目標,建議在戰事之初使用飛行器向敵方艦隊基地運送小型爆破艇,在舵手確信精確引導對準目標後,把爆破艇投到海上,使其高速行駛沖向敵方目標。
其後的兩年內,義大利人成功進行了可控魚雷和爆破艇的試驗,但這一構想卻未得到應有的發展,主要原因在於當時國際局勢的變化使墨索里尼認為戰爭可能會推遲進行,從而放慢了研製進程,正是這一決定導致喪失了時機,對新武器的戰鬥套用產生了重要影響。
938年,義大利海軍還是成立了第1高速反潛魚雷艇支隊,裝備了新型突擊設備,同時恢復可控魚雷的研製工作,1940年,建造了12艘魚雷快艇。
突擊和破壞設備的研製和使用
二戰期間,義大利海上突擊破壞部隊裝備有排水量12噸的CA型超小潛艇,能發射2枚魚雷,之後進行改進,研製出了排水量30噸的CB型潛艇,由4名乘員操縱。另外還裝備了托斯基和泰塞伊研製的SLC型、SLB完善型可控魚雷,後者裝備部隊時,義大利已準備退出戰爭,因此未能得到戰鬥使用。
為運送可控魚雷到達戰鬥地區,義大利海軍專門改裝了一些特種潛艇,內部裝配3個可控魚雷武器運輸艙。快艇大隊裝備速度高達32節的MTM型及尺寸稍小的MTR型突擊魚雷艇。另外還專門為蛙人研製了分別重達2千克、4.5千克的“奇米切”和“巴烏列蒂”特種彈藥,蛙人執行任務時可在腰帶上攜帶5枚這種彈藥。
“奇米切”型彈藥採用定時引信,“巴烏列蒂”則有更精巧的爆破機制,蛙人把它們固定在敵方港口船隻底部,這些炸彈的引信中有螺旋感應裝置,當被布雷的艦艇出海達到一定的航行速度時,螺旋裝置開始旋轉,引信進入工作狀態,一段時間後,引爆炸彈。這樣,船隻就在海上爆炸,通常沉沒,根本無法查找爆炸原因。
雖然在海上突擊或破壞設備製造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但在戰爭初期,義大利卻未能正確使用。首次接近亞歷山大港的嘗試以失敗告終,對方航空兵發現了運送可控魚雷的“伊吉列”潛艇,把其炸沉,部分乘員和突擊隊員死亡。首戰失敗之後,針對英國海軍在亞歷山大和直布羅陀港的海軍艦艇的攻擊行動也未能成功。
1941年3月15日,第10反潛摩托魚雷艇支隊從第1支隊中獨立出來,由莫卡加塔中校指揮。第10支隊由司令部、作戰處、研究處和辦公室組成。戰鬥分隊為水面大隊和潛艇大隊,裝備突擊快艇、潛艇和可控魚雷。另外還建有專門培訓魚雷操縱員的學校、選拔隊員的生物學中心、研究隊員水下長時間停留問題的潛水中心,同時開始生產各種新型突擊設備,積極進行戰鬥訓練。
儘管多次攻擊敵方港口的行動都以失敗告終,1941年3月底,義大利海上突擊隊還是取得了首次勝利。3月25日夜至26日,在蘇達灣,水面部隊艦艇成功襲擊了1艘巡洋艦、1艘輪船、2艘油輪,導致巡洋艦嚴重損傷,沉沒在近岸淺灘,油輪和輪船傾翻。
馬爾他慘敗 水面部隊全軍覆沒
早在二戰前,義大利海軍就曾計畫攻擊馬爾他瓦萊塔港,戰爭開始後,義大利海上突擊隊對島嶼、港口入口、防禦設施、炮兵陣地進行了長時間的偵察,由於裝備完好率低,加上惡劣的氣候條件,攻擊馬爾他的計畫兩次被迫推遲。在吸取先前的經驗教訓後,行動計畫得到完善,1941年7月25日夜至26日,開始發動第3次行動.除9艘突擊快艇外,還有2枚可控魚雷分別由2名乘員操縱發動攻擊。第1枚魚雷由泰塞伊負責操縱,根據行動計畫,應炸毀入口處的障礙網,為第2枚魚雷飛襲主港開道。第2枚魚雷由科斯塔負責操縱,任務是滲透到潛艇基地穆舍特灣布雷,至少炸毀1艘潛艇。但是,行動一開始就遭到失敗,9艘快艇中的1艘發動機熄火,快艇沉沒,科斯塔在操縱第2枚魚雷時,發現魚雷發動機工作不穩定,為排除故障,喪失了行動時間。為保障整個行動計畫不被破壞,泰塞伊在港口大橋下直接引爆魚雷,不久,橋樑坍塌,堵住了剛剛炸開的通道,衝進港口的快艇沒了退路,戰鬥中遭到猛烈的炮火反擊,6艘突擊艇被當場擊沉,另外2艘在撤退時被英軍戰機擊毀。未能進入港口的第2枚魚雷上的科斯塔及其搭檔被俘。支隊和水面部隊指揮官在保障艇上指揮整個行動,遭到英軍航空兵的襲擊後,與保障艇一起沉入大海。
亞歷山大港大捷
1941年9月20日夜至21日,可控魚雷攻擊行動最終取得了成功,義大利海軍水下突擊隊在直布羅陀炸毀了英軍4艘船隻(3艘油輪,1艘內燃機戰船),總排水量1萬噸。此次行動的成功主要歸功於臨時負責支隊指揮的博爾格澤少校,他指揮“斯基爾”號潛艇,把蛙人秘密運送到了直布羅陀海域。
1941年12月19日,義大利蛙人在亞歷山大港取得了其戰史上最大的一場勝利,使用可控魚雷,炸沉了英國海軍“伊莉莎白女王”號、“先鋒”號戰列艦。這一勝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當年11月份,德國潛艇在地中海擊沉了4艘英軍戰列艦中的2艘:“巴勒姆”號和“皇家方舟”號。在義大利蛙人12月19日大捷之後,英國海軍徹底失去了在地中海海域的兵力優勢,無法與義大利海軍5艘戰列艦相抗衡。
此次勝利一方面歸功於行動的出其不意,義大利海軍在直接臨近直布羅陀的阿爾赫西拉斯地區建立可控魚雷生產基地,使用受損的義大利民用蒸汽輪“奧爾特拉”號,海上突擊隊員偽裝成普通船員,在船艙內部建成一個可控魚雷組裝車間,魚雷組件全部假冒普通零配件和維修設備運送而來,行動時在船艙底部的專用隔艙內發射,完成致命一擊。另外,義大利積極使用外交掩護,在義大利駐土耳其領事館秘書幫助下,使用領館工作人員身份作掩護的突擊隊員摸清了亞歷山大勒塔港的情況,在幾艘軍艦底部順利布雷,並安裝了“巴烏列蒂”特種彈藥。
二戰期間,義大利蛙人共擊沉了英軍4艘軍艦,總排水量75690噸;27艘商船,總排水量189662噸。相比之下,義大利海軍的損失微不足道,這充分證明海上突擊隊具有較高的作戰效率和戰鬥使用必要性。如果能密切結合實際情況,正確而及時套用,完全能對戰局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二戰後的發展
戰爭結束後,作為戰敗國,義大利軍隊無權擁有突擊部隊,海軍第10支隊被解散,但特種作戰專家得以保留,被派到其他水下行動部隊服役。1954年義大利加入北約之後,開始在二戰時著名的海上突擊隊基礎上,組建了義大利海軍水下行動突擊隊(Comsubin),在與蘇聯為首的華約集團進行的對抗中,其在海上突擊破壞方面的突出表現受到了盟國的高度評價。
目前,水下行動突擊隊被納入到義大利海軍第10支隊的戰鬥編成,隊長為海軍少將,由海軍參謀長直接領導,基地位於拉斯佩齊亞省瓦里恩亞諾港口。在組織體制上有3支基本作戰分隊組成:突擊行動大隊、水下行動大隊、特種浮游設備大隊,另外還有培訓專家用的教學分隊和彈藥裝備研究分隊,教學和研究機構直接設在作戰部隊中,能夠直接靈活地完善現役武器裝備,隨時彌補戰鬥使用過程中發現的缺陷。
隊員的任務、選拔和訓練
水下行動突擊隊隊員的選拔和訓練由突擊隊培訓學校體系內的教學分隊負責,每年5月開始挑選候補隊員,參加海軍特種部隊的初期培訓課程,整個選拔過程持續54周。經過將近一年的殘酷的體能和心理訓練後,能夠留下的隊員只有5-15%,新隊員年齡不能大於27歲,通常從海軍現役人員中挑選,包括軍官、士官、列兵和契約兵,也有來自陸軍部隊的隊員,大部分來自於“聖馬可”海軍陸戰團兩棲作戰部隊。初期訓練、選拔期間,隊員的職位、專業範疇、其他成績和特長對能否最終勝出來說沒有任何意義。
編制訓練課程共分4個訓練階段,每個階段都以系列體能和心理考核為結束,不合格者隨時被淘汰。之前先進行2個星期的初期選拔,主要是醫學、生理和水上技能考核,後者包括下水、游泳、水中奔跑、突破水障、水中匍匐前進以及其他能確定未來隊員特長的測試內容,之後開始進行真正的訓練。
第一階段課程內容是地面戰鬥訓練,為期12周,學員們經常在全副武裝情況下進行陸戰訓練,同時還要學習地形測繪,完成教學射擊、急行軍、戰地出擊等科目。全副戰鬥武裝條件下的40公里行軍要求在7小時內完成,崎嶇地形下布設各種可能障礙的急行軍要求在70分鐘內完成。
第二階段主要是水上戰事訓練,為期13周,主要進行使用水中供氣裝置(氧氣瓶,面罩)和閉循環裝置條件下的水上和水下游泳練習。課程結束時,學員們應在61分鐘內游完2公里的海面,在2小時38分鐘內,穿上潛水服和腳蹼,水下潛游6000米,同時還要藉助羅盤確定方位,方向和距離偏差不能超過15度和1000米。
第三階段是兩棲戰訓練,為期12周,主要包括平面導航學習,登入,攻占沿岸地區,向敵境滲透,小組(巡邏隊)偵察等,同時還要掌握排雷布雷爆破技能,學會使用輕武器,實施偵察,突襲地面目標。該階段末期的考核時間比較短,但強度較大。
最後階段持續15周,全部由系統性演練和考核組成,過了這最後一關的學員將得到象徵水下行動突擊隊的綠色貝雷帽及特種專業標誌。
順利通過初期訓練課程的新隊員隨後要進行6個月的特種訓練,包括在比薩市特種訓練中心進行的跳傘訓練,最後決定新隊員在特種部隊中的專業分工。蛙人職業技能水平在整個服役期間(通常在35年以下)都在不斷完善,隨時根據任務需要,進行高空跳傘、登山、狙擊、布雷、爆破、航空攝像、防止被俘、被俘後逃跑、醫學救護常識和其他技能的訓練。
水上突擊大隊和水下行動大隊
水上突擊大隊(GOI)由司令部和戰鬥分隊組成,戰鬥分隊有6個騎兵連,每連25人,至少有連長和副連長2名軍官。騎兵連由6-10人的班或行動小組構成,具體人數根據任務需要而定。騎兵連作為一個特種分隊,全體人員都有非常高的訓練水平,既能執行海上特種突擊任務,也能進行海上反恐和解救人質行動。戰鬥訓練時,要完成所有科目的訓練內容,參加各種演練或戰鬥行動,提高戰鬥合作能力,執行任務時,隊員們通常兩人一組配合行動。
水下行動大隊(GOS)由6個蛙人小隊組成,每個小隊有1名軍官和7名隊員,分別部署在卡格利亞里、奧古斯塔、塔蘭托、拉斯佩齊亞、安科納、拉馬達列納港,主要執行水下排雷、防止敵方蛙人滲透等任務。
特種浮游設備大隊(GNS)用於保障突擊隊員和蛙人的行動,裝備有搜尋救援船、最新型潛水裝置和輔助船隻。
從行動角度上看,水上突擊大隊和水下行動大隊間的區別在於每個大隊的任務不同。如果說突擊隊員主要從事主動的、積極的、侵略性的行動的話,那么,水下行動部隊主要是採取防禦性措施,防護敵方類似破壞行動,是反水下破壞部隊,主要防護港口、沿岸地段、船隻不被敵方蛙人部隊破壞和滲透。事實上,他們的角色可以互換,因為所有隊員都既擁有潛水技能,可進行水下行動,又有突擊技能,可參加水面戰鬥。
水下作業
在和平時期,義大利海軍特種部隊的蛙人們仍然從事比較危險的工作,主要是搜尋和排除海底危險爆炸物。1999年5-6月南斯拉夫戰爭期間,義大利海軍特種部隊曾在齊奧吉亞沿岸500多平方公里的水域內排除了34枚航空炸彈。對南斯拉夫地面目標實施攻擊的北約飛機出現危險情況或受損後,有時會把炸彈投到大海中,為排除這些致命危險物,義大利海軍派出了10艘艦艇500名官兵參加排險,其中就包括30名水下行動大隊的蛙人。
蛙人裝備有最新型輕裝潛水裝置及排除水雷和彈藥的特種裝置,如能以2000單位大氣壓向危險爆炸物噴射水流的水炮及特種簡易聲納等。為搜尋沉船和發生事故的潛艇,救助潛水員,水下行動大隊裝備有能在深水作業的特種潛水裝置和設備,如MSM\1SUSEL型微型潛艇,以及能運送一次可疏散12名海員的水下救援船,並能在整個地中海海域深水作業時使用。水下行動大隊還裝備有加拿大生產的ADS自救潛水服,能根據下潛深度調節人體呼吸。
義大利海軍特種部隊隊員裝備使用SC70“貝雷特”突擊步槍、各種MP-5改型衝鋒鎗、PM12型“貝雷特”衝鋒鎗、92SB“貝雷特”手槍、P11水下手槍,必要時還能使用M16、G3步槍,FN、M3機槍等武器。
義大利海軍水下行動突擊隊還與美國、英國、西班牙、以色列海軍特種部隊密切合作,被西方專家視為訓練水平和職業素養較高、人員配備較好、作戰能力超強的特種部隊,近年來還積極參加了索馬里、黎巴嫩、阿爾巴尼亞、盧安達、東蒂汶維和行動,受到較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