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龍游古城

群龍游古城

民俗表演《群龍游古城》。歙縣和中國其它歷史文化名城一樣,對龍的尊重,對龍的崇拜那是放在一切崇拜之首的崇拜。古老的歙縣除了有“十戶之村不廢誦讀”之美譽,還有村村均有嬉龍之習俗。村許村鎮的板凳龍,經濟學家王茂蔭故鄉——杞梓里鎮的布龍,還有古歙南鄉第一村的昌溪鄉舞草龍,它們各具特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群龍游古城
  • 外文名:Ancient city of pawns to swim
  • 實質:各具特色
  • 特點:有嬉龍之習俗
起源,動作,

起源

許村的板凳龍。相傳很久以前,遇上大旱,土地龜裂,民不聊生,東海的一條龍不顧一切躍出水現,下了場大雨,拯救了禾苗,拯救了蒼生,但由於水龍的行動沒有得到上帝的同意,違反了天條,被剁成一段一段,撒向人間。這樣的好龍,老百姓很是心疼,他們把龍體放在板凳上,並把它連線起來,不分晝夜地奔走禱告,於是舞板凳龍的習俗由此產生。許村的板凳龍舞在明代中期就成形,每戶男丁出一條板凳,最旺時有一百多條板凳,可謂是神龍見首不見尾。
昌溪的舞草龍每年的秋收季節,村民們便在收穫的田間地頭,閒暇談笑中就地取材,利用收割的新鮮稻草,編紮成栩栩如生的草龍。待到中秋月圓之夜,將草龍周身插上燃亮的竹香,放響成串的彩炮,敲起歡快的鑼鼓,自發組織,自由配合,自撐自舞以表達人們對豐收的喜慶,祈求來年的風調雨順。
梓里的布龍則更具人性化,因為在整個自然界裡,只有人類是穿衣著裳的,把龍穿上青布衣,這是梓里人對龍的愛戴和對龍的尊重。杞梓里王姓發源於山西太原,明洪武初年輾轉遷徒定居於歙縣杞梓里,其舞龍習俗也由關中帶入。開宗立派以後,春節,元霄期間開展舞龍自娛自樂活動,既增強了族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增添了節日的喜慶,祥和氣氛,又寄寓著族人“新的一年裡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避邪去災,青吉平安”的良好企盼。杞梓里龍為青色,寓意“青青吉吉”。(青龍全長20米左右,分大(閏)小(平)年確定長度,閏年為13節,平年12節。結構以竹篾為骨架,綿紙紮糊,白布龍衣,飾以青色花紋圖案,龍鬚用苧麻染就)。

動作

舞龍的程式動作有:龍戲水、三點水、拜四方、噴火花、三進三出、擺龍威、盤龍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