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逐鹿:秦漢之際二十年》以司馬遷筆下的人物描述為線索,詳盡解讀了公元前221年秦朝建國至公元前202年劉項垓下決戰之際“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社會演進歷程,通過二十年間山崩地陷、乾坤翻轉的政治運動,分析揭示了秦楚漢許多政治集團勃興忽亡的內在因果。
基本介紹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群雄逐鹿:秦漢之際二十年》指出秦王朝履至尊而治字內,他們崇尚刑罰,暴虐天下,不久激反民眾,在神州巨瀾中破輪沉沒;在秦末烈火灰燼中崛起的張楚、西楚政權也相繼重蹈了“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覆轍。究竟是什麼主宰著政權的興亡沉浮,古今人們對此一直百思求解。
作者簡介
馮立鰲,1958年12月生,陝西扶風人,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北京大學人才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山大學中外管理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長期從事哲學教學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尤其對中國歷史政治的論析著述頗豐。
圖書目錄
【秦失其鹿——】
推行專制暴虐天下的贏政(秦始皇)
建立郡縣,追求集權
自我中心,役使天下
崇賞刑罰,暴虐民眾
焚書坑儒,迫害士人
權力獨尊,濫施淫威
民怨難平,長生成夢
是非不分。昏庸殘暴的胡亥(秦二世)
誅殺朝臣,維護皇權
嚴刻用法,逼反民眾
追求享樂,督責大臣
不辨是非,命喪奸臣
昏庸為君,徒遺臭名
一意博貴,為虎作倀的李斯
觀鼠為悟,設計人生
數諫贏政,影響政局
憑才博貴,順風使舵
投機政治,出賣靈魂
聰明自誤,反被人欺
秦廷孽物。詭譎亂朝的趙高
擁立昏君,借寵擅政
奸詐詭譎,愚弄主上
工於心計,滿腹險機
惑亂朝政,身敗名裂
力挽王朝,覆於狂瀾的章邯
執舵破輪。殉命江海的子嬰
關於秦國覆亡的議論
【天下共逐之——】
揭竿而起的陳勝
死中奮起,斬木為兵
救生黎民,點火燎原
目短性狹,功敗垂成
熱血濺地,彪炳千秋
追隨陳勝的諸豪傑
輔佐起義,血灑滎陽的吳廣
北徇趙地,自立為王的武臣
以怨報德,居燕自重的韓廣
挑起內訌,反叛義軍的李良
攻地立魏,甘為“忠臣”的周市
投靠張楚,力扶趙國的張耳
喜好儒術,疏於用兵的陳餘
誅叛復仇,追隨新主的呂臣
隨眾反秦,獨樹旗幟的秦嘉
……
【霸王失手——】
【漢王得鹿——】
後記
推行專制暴虐天下的贏政(秦始皇)
建立郡縣,追求集權
自我中心,役使天下
崇賞刑罰,暴虐民眾
焚書坑儒,迫害士人
權力獨尊,濫施淫威
民怨難平,長生成夢
是非不分。昏庸殘暴的胡亥(秦二世)
誅殺朝臣,維護皇權
嚴刻用法,逼反民眾
追求享樂,督責大臣
不辨是非,命喪奸臣
昏庸為君,徒遺臭名
一意博貴,為虎作倀的李斯
觀鼠為悟,設計人生
數諫贏政,影響政局
憑才博貴,順風使舵
投機政治,出賣靈魂
聰明自誤,反被人欺
秦廷孽物。詭譎亂朝的趙高
擁立昏君,借寵擅政
奸詐詭譎,愚弄主上
工於心計,滿腹險機
惑亂朝政,身敗名裂
力挽王朝,覆於狂瀾的章邯
執舵破輪。殉命江海的子嬰
關於秦國覆亡的議論
【天下共逐之——】
揭竿而起的陳勝
死中奮起,斬木為兵
救生黎民,點火燎原
目短性狹,功敗垂成
熱血濺地,彪炳千秋
追隨陳勝的諸豪傑
輔佐起義,血灑滎陽的吳廣
北徇趙地,自立為王的武臣
以怨報德,居燕自重的韓廣
挑起內訌,反叛義軍的李良
攻地立魏,甘為“忠臣”的周市
投靠張楚,力扶趙國的張耳
喜好儒術,疏於用兵的陳餘
誅叛復仇,追隨新主的呂臣
隨眾反秦,獨樹旗幟的秦嘉
……
【霸王失手——】
【漢王得鹿——】
後記
後記
司馬遷是中國偉大的史學家和文學家,他的《史記》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學習和研究中國歷史的必讀書。一部《史記》上起黃帝,下迄漢武帝晚年,其記述略古詳今,對秦皇及其以後的歷史描述尤為備細。本書系對司馬遷所述國史的“當代史”部分進行重讀,敘述從秦始皇到漢武帝約130多年間中國政治演變的基本軌跡,並試圖做出應有分析反思,以揭示司馬遷筆下中國社會政治形態的特點和歷史演進的規律。本部《群雄逐鹿——秦漢之際二十年》,涉及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到前202年漢王劉邦奪取政權及其稍後的政治歷史演變。包括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霸王失手、漢王得鹿、英雄悲歌幾部分,揭示了秦政崩毀、群雄逐鹿和楚漢爭霸一段政治運動中體現的虜史因果。
司馬遷主要是以眾多人物活動為載體來記錄了歷史運動的軌跡,他在敘史上打破編年體而首創紀傳體,這不僅是敘史形式的變化,也體現著司馬遷以人為中心的歷史觀。事實上,歷史活動應該有人的完整映像,應該有不同人性、紛繁人情和各式人生的摻雜表演。按照司馬遷的歷史理念及其方法,本書系各論著選取了許多有影響的人物來提挈政治發展的脈絡,既對人物所涉政治事件做出了系統詳盡的分析,也對各類人物的完整心性做出體認。應該說,對人物性格與命運之複雜關係的體悟,是被當代史論學鑒忽視了的方面,本書系在此做了開拓性工作,具體說來,對於特定的政治人物,書中的分析觸及到了全部資料所涉的思想、性格、心理、謀略、事業及人生軌跡等許多方面。多方位的分析意在強化人物的立體感,並揭示各種政治活動的複雜成因。這更合於司馬遷的史學理念,能使當代讀者能得到許多不同人生的啟悟。
本書系在體系的建構上把對歷史的巨觀把握與微觀解剖相結合,每部論著均按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方式構建分析框架,作為史論形成的時代背景,同時把具體人物放在特定的時代中去認識,而對人物的認識又以其全部史載的具體活動為據;論著通過對具體活動的剖析完成對人物的全面認識,又通過對歷史人物及其相互關係的把握來揭示歷史政治發展的基本趨勢,進而認識中國社會政治的一般特徵。
“社會是單向引長的線,人人都來自昨天;記住往昔的經歷與得失,我們才會走得更端、更遠。”人類社會的無限延續,使昨天的歷史與今天的現實間有著割不斷的聯繫。從一定意義上說來,歷史孕育著現實、包含著現實:現實映照著歷史,包含著歷史。歷史與現實的這種貫通性使任何有意義的歷史反觀都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同時也使任何有意義的歷史反觀必然帶有現實的考量。《重讀司馬遷》以當代人的視角,深入到歷史政治的演進過程中,運用唯物史觀以及政治學、心理學、軍事學、文化學的理論觀點審視歷史政治,分析許多具體的人物關係,心理變化,認識和發掘史遷不朽之作中具有當代意義的歷史智慧和文化內涵。論著以史引論,寓論於史,在歷史事實的展現中闡發著對社會和人生種種問題的思考與看法。史實的敘述在書中只是作為議論的引子,而由此引發的種種思考和理性的歸結才是全書的重點。“文章千秋事,得失寸心知。”作者以敬畏之心對待歷史人物,分析敘述未敢輕率,力求下筆慎重,書中認識和觀點上的任何錯失完全由作者本人負責。閱讀此書的朋友在觀點上如有不同看法,可將寶貴意見發至信箱([email protected]),歡迎做進一步交流切磋。
該書系各論著所用資料完全忠實於《史記》文本,參考使用的是王利器先生主編的三秦出版社1988年版全四冊《史記註譯》,在許多必要的地方,尤其是對司馬遷同代人物的分析取材上參考了《漢書》和《資治通鑑》。全書對紛繁龐雜的徵引資料,採取了內在融化、直白敘述、免去引注的方式,希望能方便閱讀。本人所在單位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為撰著提供了很多幫助,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的領導和朋友給予了熱情鼓勵,楊春霞女士做了許多文字處理工作,中聯華文(北京)圖書有限公司總經理樊景良先生、中聯學林文化發展中心張金良經理及其同事以強烈的事業心和崇高的敬業精神推動了論著的出版,中國文史出版社的幾位編輯朋友為該書系的問世做出了辛勤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作者
2013年10月25日於廣州
司馬遷主要是以眾多人物活動為載體來記錄了歷史運動的軌跡,他在敘史上打破編年體而首創紀傳體,這不僅是敘史形式的變化,也體現著司馬遷以人為中心的歷史觀。事實上,歷史活動應該有人的完整映像,應該有不同人性、紛繁人情和各式人生的摻雜表演。按照司馬遷的歷史理念及其方法,本書系各論著選取了許多有影響的人物來提挈政治發展的脈絡,既對人物所涉政治事件做出了系統詳盡的分析,也對各類人物的完整心性做出體認。應該說,對人物性格與命運之複雜關係的體悟,是被當代史論學鑒忽視了的方面,本書系在此做了開拓性工作,具體說來,對於特定的政治人物,書中的分析觸及到了全部資料所涉的思想、性格、心理、謀略、事業及人生軌跡等許多方面。多方位的分析意在強化人物的立體感,並揭示各種政治活動的複雜成因。這更合於司馬遷的史學理念,能使當代讀者能得到許多不同人生的啟悟。
本書系在體系的建構上把對歷史的巨觀把握與微觀解剖相結合,每部論著均按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方式構建分析框架,作為史論形成的時代背景,同時把具體人物放在特定的時代中去認識,而對人物的認識又以其全部史載的具體活動為據;論著通過對具體活動的剖析完成對人物的全面認識,又通過對歷史人物及其相互關係的把握來揭示歷史政治發展的基本趨勢,進而認識中國社會政治的一般特徵。
“社會是單向引長的線,人人都來自昨天;記住往昔的經歷與得失,我們才會走得更端、更遠。”人類社會的無限延續,使昨天的歷史與今天的現實間有著割不斷的聯繫。從一定意義上說來,歷史孕育著現實、包含著現實:現實映照著歷史,包含著歷史。歷史與現實的這種貫通性使任何有意義的歷史反觀都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同時也使任何有意義的歷史反觀必然帶有現實的考量。《重讀司馬遷》以當代人的視角,深入到歷史政治的演進過程中,運用唯物史觀以及政治學、心理學、軍事學、文化學的理論觀點審視歷史政治,分析許多具體的人物關係,心理變化,認識和發掘史遷不朽之作中具有當代意義的歷史智慧和文化內涵。論著以史引論,寓論於史,在歷史事實的展現中闡發著對社會和人生種種問題的思考與看法。史實的敘述在書中只是作為議論的引子,而由此引發的種種思考和理性的歸結才是全書的重點。“文章千秋事,得失寸心知。”作者以敬畏之心對待歷史人物,分析敘述未敢輕率,力求下筆慎重,書中認識和觀點上的任何錯失完全由作者本人負責。閱讀此書的朋友在觀點上如有不同看法,可將寶貴意見發至信箱([email protected]),歡迎做進一步交流切磋。
該書系各論著所用資料完全忠實於《史記》文本,參考使用的是王利器先生主編的三秦出版社1988年版全四冊《史記註譯》,在許多必要的地方,尤其是對司馬遷同代人物的分析取材上參考了《漢書》和《資治通鑑》。全書對紛繁龐雜的徵引資料,採取了內在融化、直白敘述、免去引注的方式,希望能方便閱讀。本人所在單位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為撰著提供了很多幫助,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的領導和朋友給予了熱情鼓勵,楊春霞女士做了許多文字處理工作,中聯華文(北京)圖書有限公司總經理樊景良先生、中聯學林文化發展中心張金良經理及其同事以強烈的事業心和崇高的敬業精神推動了論著的出版,中國文史出版社的幾位編輯朋友為該書系的問世做出了辛勤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作者
2013年10月25日於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