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豐大夫第

群豐大夫第

群豐大夫第又名仁厚溫公祠,位於梅州市梅縣區丙村鎮群豐村。它始建於明朝弘治年間(1490年),由溫氏九世祖應瓊公所建,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群豐大夫第整個建築坐西北向東南,為三堂八橫三圍屋,由堂屋、橫屋、圍屋、化胎、池塘五部分組成。整體布局前低後高,總面闊87米,總進深123米,占地面積約20000平方米。建築形式為合瓦屋面,土木石結構。群豐大夫第規模宏大,保存完好,是唯一收入中國建築學會編撰的巨著《中國傳統民居建築》一書的客家圍龍屋。是宗祠與住宅合一的民居建築,具有研究客家傳統民居的建築史、民俗史的較高價值。

2012年10月20日,群豐大夫第被列入第七批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群豐大夫第
  • 地理位置:梅州市梅縣區丙村鎮群豐村
  • 占地面積:約20000平方米
  • 所處時代:明代
  • 保護級別:第七批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廣東省人民政府
  • 編號:25
  • 分類號:Ⅲ-14
歷史沿革,建築特色,格局,特點,旅遊信息,地址,交通,

歷史沿革

群豐大夫第,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宗祠與住宅合一的客家圍龍屋建築,龐大無比,但非一次建成,而是分數次建成。始於12 世祖,至今已傳到28 世,前後跨越16 代約400 年。據溫氏族譜記載,該建築始建於明朝弘治三年(1490) ,
1993 年居住在圍屋裡的溫姓後人有413 人,到2004年大多數人突“圍”而出,居住在屋內的人數不到200 人。

建築特色

格局

梅州仁厚戶禁海溫公祠四進三堂八橫三圍,構造精巧,由堂屋、橫屋、圍屋、化胎、池塘組成,中堂分上、中、下三個廳堂,是族人祭陵希祖、慶典、宴客拳灑良之處。上廳最高,中廳最大可擺20 台宴席。堂屋的兩邊各有四行橫屋,共“八橫”,八行橫屋整齊對稱共有240 間房。堂屋和橫屋的後面是三重弧形似長龍的圍屋,又有房102 間。在堂挨戲拘悼屋和圍屋之間是寬闊的化胎。整座建築坐北朝南偏向東;中間有一中軸線,兩邊平行對稱,山前至後漸次升高,戶習驗屋內天街、巷道、走廊如脈絡相連,四通八少乘射凝達。
仁厚溫公祠整體布局前低後高,使得正午的陽光可普照屋內每個角落;雨季時排水順暢,無淋漓瀝澇之苦不會出現瀝澇災害;一熱店乃年四季溫潤的東南風可吹遍每家每戶;冬季寒冷的北風被擋在圍屋外面,族人在屋內可享受冬日的陽光。

特點

仁厚溫公祠的構建科學而巧妙:全屋五部分主次分明,堂屋居中,其餘成向心之勢,既有中原傳統民居之遺風,又有新環境新條件下的創新。堂屋、橫屋的前面是一口半月形的池塘,圍屋與池塘使全屋的外形呈橢圓形。

旅遊信息

地址

交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