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長江中游及其以南地區少數民族的泛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群蠻
- 性質:以南地區少數民族的泛稱
- 拼音:qunman
- 出自:左傳
qunman
群蠻
《左傳》載,文公十六年(前611)有“庸人帥群蠻以叛楚”。群蠻是楚國境內“苗蠻”各部落的統稱。先秦古籍里的“六蠻”、“八蠻”或“百蠻”,與群蠻的“黨眾繁多”、“部落滋蔓”同義。群蠻與百濮(見濮)、盧戎等非華夏族,又通稱為“南蠻”,分布在長江中游和漢水流域的楚國西北部地區。他們之中流行瓠的傳說。群蠻上承三苗之緒,下開長沙武陵蠻之源。《左傳》關於群蠻的記載很簡略,僅述及他們在庸國的率領下,利用楚國發生饑荒與山戎入侵的機會,與麇人統領的百濮一起“伐楚”,結果,楚滅庸,群蠻也從屬於楚,成了楚國的編戶齊民。他們以種植水稻等穀物為主要生業。衣飾、風俗同於武陵蠻。自魏晉南北朝以後,南蠻的活動範圍,已遍及今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西、四川、貴州、雲南、廣西 9省、區的大部或一部分地區。群蠻的封建化以及漢族農民為逃避繁重賦役或因經商進入蠻族地區, 加速了民族融合的進程。 自《後漢書》以迄《明史》的有關傳記,仍沿用群蠻或“諸蠻”的說法,但不僅僅指武陵蠻等崇信瓠傳說的民族,而是泛指南方除吐蕃以外的各少數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