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小說是關於五個女子的尋愛之旅:戀人之愛,親人之愛,友人之愛,夢想、靈魂之愛。麥芽兒、葉小碗、張小洗、字幕小姐、莫小梅……這五位女子或拋夫棄子,從鄉村奔向城市,毫無畏懼地追求寫作之夢;或輾轉於數位男人間,卻只將千般風情留給自己;或一度沉浸於母女、姐妹的相愛相殺,最終徹悟並永遠地離去……這是女人們的年代故事,瀰漫著濃郁的命運感;同時,作者通過觀察女人、想像女人、書寫女人,演奏了一曲低婉悠長的時代交響樂。
基本介紹
- 書名:群芳:五個靈魂與香水一樣迷人的中國女子
- 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
- 頁數:295頁
- 開本:32
- 品牌:江蘇文藝出版社
- 作者:羅望子
- 出版日期:2014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9972121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五位靈魂與香水一般迷人的中國女子,五段互不關聯的人生旅程,五個關於追尋的故事。麥芽兒、葉小碗、張小洗、字幕小姐……作者以詩意而澄澈的目光穿越城市與鄉村,經過江南水鄉的青石街道,經過校園的花叢深處,細細審視這一個個在夢想與愛的激流中沉浮的女子:她們因夢想和愛而美麗、堅韌,並從未停止追尋的腳步。這是女人們的故事,同樣它也關乎時代,作者通過觀察女人、想像女人、書寫女人演奏了一曲低婉、綿長的時代交響樂。
這部作品瀰漫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其風格質樸古雅,結構簡潔明了,長篇體量的豐富則將五個看似毫無關聯的故事串聯在女人的年代故事這一線索中,瀰漫著對命運濃郁而悠長的回味。同時,《群芳》也體現了作者回歸現實與傳統小說的“詩性”訴求,從而能夠給予讀者非同一般的閱讀體驗。
這部作品瀰漫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其風格質樸古雅,結構簡潔明了,長篇體量的豐富則將五個看似毫無關聯的故事串聯在女人的年代故事這一線索中,瀰漫著對命運濃郁而悠長的回味。同時,《群芳》也體現了作者回歸現實與傳統小說的“詩性”訴求,從而能夠給予讀者非同一般的閱讀體驗。
作者簡介
羅望子,原名周誠,江蘇海安人。1986年開始發表作品。200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國家一級作家。著有長篇小說《曖昧》、《在靦腆的橋上求愛》、《梅花弄》等,中篇小說《旋轉木馬》、《識字課本》,短篇小說《老相好》、《過街時與天使交流》等。已發表小說近300萬字,被譽為“最會講中國故事的人”。
圖書目錄
第一枝麥芽兒的故事/5
第二枝葉小碗的故事/45
第三枝張小洗的故事/115
第四枝字母小姐的故事/191
第五枝莫小梅的故事/227
跋/294
第二枝葉小碗的故事/45
第三枝張小洗的故事/115
第四枝字母小姐的故事/191
第五枝莫小梅的故事/227
跋/294
後記
跋
小時候,我家門前不遠處,住著四爺爺老兩口。聽說,四爺爺的父親和我爺爺的父親還是親兄弟。
四爺爺喜歡打魚。他每天的活計,除了打魚,就是補網。他家的楝樹上,永遠晾著一張網,浸過豬血。微風輕拂,網就滴血。他有一雙高靴子,黑色,套在腿上,直齊大腿根,非常威武。
我上國中時,四爺爺已經八十多歲了,還是天天下河捕魚。
奇怪的是,一到夏天,步入晚年的四爺爺每趟外出捕魚前,總是穿得整整齊齊,回來時,卻常常不著一縷,光溜溜的背著魚簍漁具。四奶奶怎么罵,他都不理。就是坐在楝樹下,就著傍晚的光線修補魚網,他也光著身子,哼著《何文秀》、《薜仁貴征東》之類的戲文,搖頭晃腦,自得其樂。
這個當口,我往往既很好奇,又不敢靠近他半步。
在我們那個鄉村,八九歲的孩子夏天是不穿衣服的,身子玩髒了,到河裡一衝就是,大家也習以為常了。
事隔多年,我還記得四奶奶罵他“不曉得醜”的樣子。現在想來,四爺爺不是不曉得醜,而是沒有醜。晚年的四爺爺沒有醜美之分了。正如孩子們赤條條地來,四爺爺赤條條地去。在他看來,他已經沒有可供遮蔽的部分,穿與不穿是一回事,有時候穿了還是累贅,得看自己舒服不舒服。
天地人合,四爺爺大概已經到了返老還童的修真境界。
也許從嚴格意義上講,這本書不像一個長篇小說。依我之見,它恰恰又是一部長篇。它敘述的主角都是女人,是女人們的年代故事。故事的共同主題都是尋愛。既有戀人之愛,親人之愛,也有友人之愛,夢想、靈魂之愛。長篇小說必然具備的命運感,也多多少少的得到了體現。
這樣的結構,無關創造,更非創新。以我有限的閱讀,在西方小說及影視作品中,類似的並置與暗合先例多多。我的想法,只不過希望借觀察女人,想像女人,敘寫女人,來演奏一曲時代交響曲。至於能否實現,能夠實現多少,就不是我所能控制的了。
這些年來,我的寫作一直走在回家的路上。回家途中,又免不了時不時的回頭望望。我尊重經驗,迷戀傳統,又想突破經驗,超越現實。我不喜歡“一地雞毛”,卻崇拜“一句頂一萬句”。我不可能像我的第一部長篇《暖昧》那樣,完全沉醉於碎片化的形式與寓言化的靜思默想,又不可能完全拋棄簡潔明了的結構以及對長篇體量的豐富。本書也算是對中國經驗,中國意象和中國式敘述再次地表示敬意吧。
2014年元月,海安
小時候,我家門前不遠處,住著四爺爺老兩口。聽說,四爺爺的父親和我爺爺的父親還是親兄弟。
四爺爺喜歡打魚。他每天的活計,除了打魚,就是補網。他家的楝樹上,永遠晾著一張網,浸過豬血。微風輕拂,網就滴血。他有一雙高靴子,黑色,套在腿上,直齊大腿根,非常威武。
我上國中時,四爺爺已經八十多歲了,還是天天下河捕魚。
奇怪的是,一到夏天,步入晚年的四爺爺每趟外出捕魚前,總是穿得整整齊齊,回來時,卻常常不著一縷,光溜溜的背著魚簍漁具。四奶奶怎么罵,他都不理。就是坐在楝樹下,就著傍晚的光線修補魚網,他也光著身子,哼著《何文秀》、《薜仁貴征東》之類的戲文,搖頭晃腦,自得其樂。
這個當口,我往往既很好奇,又不敢靠近他半步。
在我們那個鄉村,八九歲的孩子夏天是不穿衣服的,身子玩髒了,到河裡一衝就是,大家也習以為常了。
事隔多年,我還記得四奶奶罵他“不曉得醜”的樣子。現在想來,四爺爺不是不曉得醜,而是沒有醜。晚年的四爺爺沒有醜美之分了。正如孩子們赤條條地來,四爺爺赤條條地去。在他看來,他已經沒有可供遮蔽的部分,穿與不穿是一回事,有時候穿了還是累贅,得看自己舒服不舒服。
天地人合,四爺爺大概已經到了返老還童的修真境界。
也許從嚴格意義上講,這本書不像一個長篇小說。依我之見,它恰恰又是一部長篇。它敘述的主角都是女人,是女人們的年代故事。故事的共同主題都是尋愛。既有戀人之愛,親人之愛,也有友人之愛,夢想、靈魂之愛。長篇小說必然具備的命運感,也多多少少的得到了體現。
這樣的結構,無關創造,更非創新。以我有限的閱讀,在西方小說及影視作品中,類似的並置與暗合先例多多。我的想法,只不過希望借觀察女人,想像女人,敘寫女人,來演奏一曲時代交響曲。至於能否實現,能夠實現多少,就不是我所能控制的了。
這些年來,我的寫作一直走在回家的路上。回家途中,又免不了時不時的回頭望望。我尊重經驗,迷戀傳統,又想突破經驗,超越現實。我不喜歡“一地雞毛”,卻崇拜“一句頂一萬句”。我不可能像我的第一部長篇《暖昧》那樣,完全沉醉於碎片化的形式與寓言化的靜思默想,又不可能完全拋棄簡潔明了的結構以及對長篇體量的豐富。本書也算是對中國經驗,中國意象和中國式敘述再次地表示敬意吧。
2014年元月,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