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碧玉

群碧玉

群碧玉(學名:Conophytum minutum var. pearsonii (N.E.Br.) Boom)是番杏科肉錐花屬植物,多肉植物,植株群生,具極端內質的對生葉,葉綠色,無花紋,頂面平坦每年的秋季從淺縫中開出紫紅色花朵,花朵通常在陽光充足的白天開放,榜晚閉合,如此晝開夜閉,單花能開放5-7天,如果栽培環境光照不足或陰天則不能開放。

群碧玉原於產南非小納馬蘭地區。喜涼爽下燥和陽光充足的環境,不耐寒冷,更怕酷熱,怕水澇,耐乾旱。

群碧玉表皮顏色和花都很別致,可供植物園及一部分愛好者栽培。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播種,分株,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肉植物,植株群生,具極端內質的對生葉,綠色,無花紋,頂面平坦,中央有淺縫,每年的秋季從淺縫中開出紫紅色花朵,花朵通常在陽光充足的白天開放,榜晚閉合,如此晝開夜閉,單花能開放5-7天,如果栽培環境光照不足或陰天則不能開放。
群碧玉群碧玉

產地生境

群碧玉原產於南非小納馬蘭地區。喜涼爽下燥和陽光充足的環境,不耐寒冷,更怕酷熱,怕水澇,耐乾旱。
群碧玉群碧玉

繁殖方法

播種

可在秋季節進行,種子細小,播後覆蓋玻璃片,澆水時應採用“洇水”的方法,將花盆放在盛有水的盆中,使水從盆底的排水孔中慢慢洇濕土壤,苗期管理也用此法澆水。出苗不久的肉錐花常常會東倒西歪,根部也裸露在土壤外面,可用牙籤、鑷子或其他小工具用土將露在外面的根部覆蓋,並將歪倒的植株扶正。
生長習性奇特,從每年的秋季開始,植株大致要經歷“開花、新的球狀葉孕育發生、新的球狀葉充實長大、休眠、蛻皮分頭開花”這樣一個新舊交替的循環過程。夏季高溫吋植株處於休眠狀態,對生的球狀葉萎縮,只剩下一層乾枯的皮膜,包裹在新的球狀葉外面,使其順利地度過炎熱乾旱的夏季。秋涼後新葉進一步長大,漲破老葉,露出新株,繼而開花。到了春末夏初,其老葉又開始逐漸變薄,新葉在老葉內逐步形成,並充實長大,而老葉越來越薄並萎縮,最後像層皮包裹在新葉外面。在生長環境良好的條件下,植株生長旺盛,蛻皮後會“一分為二”、“一分為三”,甚至“一分為四”,成為兩株、三株、四株,因此生長多年的植株多為群生狀。但如果生長環境不太好,蛻皮後只能一株代替一株。

分株

一般結合秋季換盆進行分株,方法是將叢生的植株分開,分株時注意每株都要帶根,稍晾1至2天,等傷口乾燥後栽於盆中,栽後不要澆水,以防腐爛,過3至5天后等盆土稍乾燥後再噴少許的水,以後保持盆土半乾,使其髮根。

栽培技術

夏季高溫的休眠期,可放在通風涼爽處養護,避免烈日曝曬和雨淋,也不要澆太多的水,只有當土壤過分乾燥時才澆少量的水,經驗不足的養護者甚至可完全斷水,以防腐爛。到秋涼時植株開始生長,並綻放出美麗的花朵,可移到光線明亮處,並適當澆水,長勢好的植株可每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開花時注意掌握時機進行人工授粉。冬季要求有充足的陽光,控制澆水,保持乾燥,不低於5℃可安全越冬。春季隨著植株的生長,果實逐漸成熟,應注意採收。栽培中要避免雨淋,土壤也不能積水,生長期要多接受陽光的照射,否則會造成植株徒長,不能開花。根據生長情況,每1-2年翻盆一次,盆土可用腐葉土加12左右的粗砂或蛭石,不論是粗砂還是蛭石,都不能過細。栽後可在盆土表面鋪一層石子,既可增加觀賞性,又能防止澆水、施肥時肥水濺到植株上,避免球狀葉腐爛。

主要價值

群碧玉表皮顏色和花都很別致,可供植物園及一部分愛好者栽培。
群碧玉群碧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