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雪霽圖》是元代畫家曹知白創作的紙本墨筆畫,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此圖近景陂陀上聳立三株松樹,姿態挺拔蒼勁,孤高偉岸,對岸水榭樓閣,岡巒起伏,屋宇茅亭隱約可見,一泓泉水從山間石縫中潺緩而下。此畫氣勢不凡,田園景色秀美。在技巧上,曹知白以疏朗柔松的簡略筆致見長,清淡溫和的墨色領勝,雪景森然,產生了不寒而慄的強烈效果。縱觀全畫,墨色技巧高超,柔松疏朗,溫文爾雅,具有難得之清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群山雪霽圖
- 規格:縱129.7厘米,橫56.4厘米
- 材質:紙本
- 畫作類型:墨筆畫
- 現收藏地:台北故宮博物院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者:曹知白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技巧,構圖,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自識“群山雪霽”,鈐有朱文一印。又識:“窪盈軒為懶雲窩作”,鈐二印。此圖亦是採用三段式。近景,坡陀左側畫有三株松樹,挺拔蒼勁,屹立於斜坡上,枝葉疏密有致,松根旁有幾株矮樹穿插其間,掩映在蒼松蔭下,枝葉下垂;中景即對岸水榭樓閣,左側有了株巨松屹立在臨水坡地上,枝葉茂密似一把展開的雨傘。往上岡巒起伏,層層疊疊,岡坡上和山坳問,枯木長松參差,在松林雜樹掩映下,房屋水榭隱約可見,一泓泉水從山問石縫中噴射而出。又有幾重岡巒緊相連;遠景為層層山岩,山峰聳立,層岩積雪,茫然一片。
此圖有黃公望至正十年(350)的題跋:“雲翁為西瑛作此年七十有九……”
創作背景
雪景,是歷代山水畫家所喜歡錶現的題材之畫史上,以畫雪景著名的李成、范寬、燕肅、郭熙王詵等多是北方山水畫家。北方山水畫派創造的一系列程式,如蕭硫清曠的捲雲、厚重繁密的雨點嫩以及畫寒林的鹿角、蟹爪式枯樹枝,都十分適宜表達雪景,因此,雪景也可以說是北方山水畫派的一大特色,並具有深遠的淵源。
曹知白作為元代山水畫師承李、郭一系的傑出代表,他未必見過真正的北方山水,談不上理解和對天塞地凍的造化有所感受,但他卻可以駕馭北方山水畫派的程式和技巧,同時,用江南山水風貌用他從生活中體會到的冰雪嚴寒的感受,來組織成他心中的雪景圖。所以《群山雪霽圖》,與其說為山水傳神寫照毋寧說是程式與經驗的複合更為確切。
根據該圖自識和題跋,可知是曹知白晚年傑作。
作品鑑賞
技巧
在技巧上,李成的“毫鋒穎脫,墨粉精微”,郭熙的“多多益壯”,反映了五代、北宋崇尚的壯美風格,曹知白以疏朗柔松的簡略筆致見長,清淡溫和的墨色領勝,顯而易見是從李、郭傳統中淘洗而成的,從簡筆淡墨里反映出來的乃是江南雪景把北方的“河朔氣象”,化為靜宓恬適的情調,這正是他的用心、用力處和情理所在也是元代畫家所刻意追求的秀美風格。壯美多從外部打入觀者的內心,使之震懾,故北方山水畫的雪景往往有望而生畏、不寒而慄的強烈效果;秀美則在不緊不慢之中用平易近人溫文爾雅的內蘊力量與觀者娓娓交談,此圖便是以敦厚的態度與觀者建立感情互通的網路。
構圖
曹知白在此圖的布置上所採用的是高遠法,但山體造型,卻不是北方山水畫那種慣見的險峻峭拔,巍峨森嚴的氣勢,他將元代的文人畫意識融入了北方山水畫淡化了險勢,沖和了峻氣畫面里的山體造型在平緩中體現高遠,近景和中景之間置一水隔開,減去了繁縟的鋪設。
名家點評
當代書畫家陳振濂:疏朗的筆觸,平實的線條,淡雅的渲染,即使是崇山大嶂,亦是舉重若輕,我們在此中看不到南宋馬、夏一派的勾勒頓挫,也看不到上溯宋初的董源式的渲淡——前者表明曹知白不取北派剛狠之弊而求溫潤之趣,後者則可能是基於題材的雪景,無法渲得厚而蔥鬱、潤而華滋。
作者簡介
曹知白(1272—1355),元代畫家。字又玄、貞素,號雲西,華亭(今上海松江)人。至元中官崑山縣教諭,未久辭去。與倪瓚、顧瑛同為太湖一帶著名文人。家築園池,聞名一時,“所蓄書數千百卷,法書墨跡數十百卷”。常邀賓客論文賦詩,撫琴唱歌。喜黃老之學,隔其居日:“常清淨。”善畫山水,受趙孟頻影響,而趨向李成、郭熈,也吸取董源、巨然,筆墨疏秀清潤。後期作品用乾筆皴擦,情味變為簡淡,為黃公望、倪瓚所推崇。存世作品有《雪山清霽》、《疏鬆幽岫》、《疏林亭子》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