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發展到現在,陸地已經成為高等生命的主要生存之地,儘管那些未能走出海洋的生命仍保留著相對原始的形態,但它們卻是生命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擁有最古老的生命、最絢麗的色彩,自古以來就不斷吸引著人類對它的不懈探索和研究。在這本《美麗世界行(藍色海洋)》中,我們將以海洋知識和海洋探索兩條主線為您講述海洋以及人與海洋的故事。《美麗世界行(藍色海洋)》由畲田主編。
基本介紹
- 書名:美麗世界行
- 出版社: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 頁數:167頁
- 開本:16
- 定價:23.80
- 作者:畲田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857471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海洋是孕育地球生命的搖籃,它擁有最古老的生命、最絢麗的色彩、最奇特的現象、最有趣的故事。人類之所以會堅持不懈地探索和研究海洋,是因為海洋中有種類繁多的海洋生物、優質豐富的海洋資源及變化莫測的海洋奇觀。隨著探測技術的發展,我們已經揭開了籠罩在海洋身上的一些迷霧,看到了海洋的“真實”面孔,然而,還有更多的不解之謎等待著人類去探索。在這本《美麗世界行(藍色海洋)》中,我們將以海洋知識和海洋探索兩條主線為您講述海洋以及人與海洋的故事。本書由畲田主編。
圖書目錄
一、地球大洋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南冰洋
二、多姿大海
珊瑚海
北海
巴倫支海
波羅的海
地中海
愛琴海
紅海
黑海
加勒比海
阿拉伯海
日本海
東京灣
孟加拉灣
波斯灣
亞丁灣
幾內亞灣
巴芬灣
哈德孫灣
墨西哥灣
三、海上走廊
馬六甲海峽
韃靼海峽
巴士海峽
托雷斯海峽
巴斯海峽
曼德海峽
莫三比克海峽
直布羅陀海峽
英吉利海峽
白令海峽
德雷克海峽
庫克海峽
博斯普魯斯海峽
四、海洋奇觀
洋流
灣流
熱帶風暴
海上冰山
海底火山
海底瀑布
豐饒漁場
海底河流
海底山脈
黑煙囪
大陸架
五、人文海洋
海洋與文明
玻里尼西亞人的航海
迪亞士的遠航
哥倫布的橫渡大西洋
達·伽馬的東方之航
麥哲倫環球之旅
尋找南極大陸
飛越大西洋
蘇伊士運河
巴拿馬運河
荷蘭攔海大壩
紐約港
馬賽港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南冰洋
二、多姿大海
珊瑚海
北海
巴倫支海
波羅的海
地中海
愛琴海
紅海
黑海
加勒比海
阿拉伯海
日本海
東京灣
孟加拉灣
波斯灣
亞丁灣
幾內亞灣
巴芬灣
哈德孫灣
墨西哥灣
三、海上走廊
馬六甲海峽
韃靼海峽
巴士海峽
托雷斯海峽
巴斯海峽
曼德海峽
莫三比克海峽
直布羅陀海峽
英吉利海峽
白令海峽
德雷克海峽
庫克海峽
博斯普魯斯海峽
四、海洋奇觀
洋流
灣流
熱帶風暴
海上冰山
海底火山
海底瀑布
豐饒漁場
海底河流
海底山脈
黑煙囪
大陸架
五、人文海洋
海洋與文明
玻里尼西亞人的航海
迪亞士的遠航
哥倫布的橫渡大西洋
達·伽馬的東方之航
麥哲倫環球之旅
尋找南極大陸
飛越大西洋
蘇伊士運河
巴拿馬運河
荷蘭攔海大壩
紐約港
馬賽港
文摘
攤開世界地圖,亞洲和美洲大陸從東、西兩個方向形成夾擊之勢,將太平洋包圍在其中,大洋洲則成為漂浮在西太平洋上的孤島。太平洋占地表總面積的35%,海洋面積的49.8%,這意味著它比地球上所有陸地的面積之和還要大。這片遼闊的大洋橫跨南北半球,赤道從其中間穿過,將它分為南太平洋和北太平洋。如此之廣的水域,使它當之無愧地成為四大洋之首。
太平洋,取“平靜的海洋”之意。但事實上,它並不盡如這個名字所描述的這般風平浪靜。歷史上是誰第一個這樣稱呼這片海洋的?說到這個人的名字,大家並不會陌生,他就是首次實現環繞地球航行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
早在麥哲倫進行首次環球航行之前,就有東南亞或美洲的人,漂洋過海來到太平洋上的玻里尼西亞、美拉尼西亞和密克羅尼西亞諸島上定居。他們乘著簡易的獨木舟,冒著隨時會被風浪掀翻而葬身大海的危險,勇敢地開始了他們的冒險旅程,這大概比麥哲倫生活的年代早幾個世紀。
太平洋區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以中華文明為主體的東亞文明和美洲印第安人的瑪雅、阿茲蒂克以及印加文明,在太平洋東西兩岸遙遙相望,交相輝映。由於這兩大文明中心的存在,以及其對太平洋諸島文明的影響與推動作用,使得整個太平洋區域成為人類重要的活動舞台。歷史上,因為太平洋的廣闊無邊,曾給太平洋區域的文化傳播帶來一定的困難。但神奇的大自然卻通過它在北太平洋區域以北,以太平洋副熱帶環流和季風架設的橋樑,促成了亞洲與美洲之間文明的溝通與交流。據相關資料和考古發現表明,遠在史前時代,棲居在我國東南沿海一帶的人群就開始向東南亞和南太平洋遷徙,其到達的地方甚至可能遠及南美洲。
絲綢之路開通後,大約在公元2世紀下半葉,南海貿易航路也隨之興起,中國的絲綢經印度輸往羅馬帝國。由於東南亞地區正是這一貿易航路的必經之地,所以中國與這一地區的交往日益緊密。5世紀時,有印度洋與太平洋“咽喉”之稱的馬六甲海峽成為這一貿易航路的重要通道,中國與東南亞的交往也隨之擴大到了今天的印度尼西亞一帶。此後一直到明朝中期,中國與北起朝鮮、日本,南至東南亞的西太平洋國家和地區一直保持著緊密的聯繫,中華文明對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各個領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明永樂年間(1403—1424),明成祖朱棣為對外弘揚國威,於1405年7月,派三保太監鄭和帶領一支龐大的船隊首次遠航。此後的28年間,鄭和一共進行了七次遠航。七次航行中,他的船隊沿中國南海海域,經今天的東南亞地區,從西太平洋上的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到紅海、麥加等地,甚至一度抵達非洲東海岸。中國的瓷器、茶葉、絲綢以及東南亞的香料、象牙等伴隨著商業貿易的往來,流人歐洲,受到歐洲上流社會的極大歡迎。
鄭和下西洋時的船隊有著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航船和技術設備,其規模之大、航行之遠在那個時代都是史無前例的。此後隨著明朝國力衰落,中央政府再難有雄厚的資本支持這樣的大規模遠航,中國的航海事業隨之放慢腳步,不知不覺被後起的歐洲所趕超。歐洲的航海事業已經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
十五、十六世紀之交,西歐各國想要探尋通往東方的航線,經過一系列航海探險活動,開闢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這些航路通常被叫作新航路。靠近大西洋的葡萄牙與西班牙占據天時、地利,成為新航路開闢的積極推動者。在兩國君主和王公的支持下,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先後完成了自己的航海事業,在人類航海史上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這些航海家的探索要么是沿大西洋順洋流和季風,南下至西非沿岸甚至抵達非洲大陸最南端的好望角;要么就是橫渡大西洋,抵達今天的美洲,即哥倫布所發現的“新大陸”。而率先進行環球航行的人,則是那位葡萄牙沒落貴族出身的麥哲倫。
麥哲倫年輕時就對航海十分神往,30歲時在從印度回國途中因船隻觸礁而受困於孤島,在等待了很長時間後才得以獲救。此後他被升任為船長,並一直在軍隊里服役。這位極富冒險精神的航海家很早就對環球航行懷有強烈的渴望,在未獲得葡萄牙國王資助的情況下,他前往西班牙尋求為西班牙王室效勞的機會。1519年,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資助了他的探險計畫。這次遠航的目的是去尋找向西通往香料群島的貿易路線。
香料群島位於印度尼西亞群島中,東、西分別為紐幾內亞與蘇拉威西島,南臨大洋洲。這一群島成為當時歐洲探險家們競相追逐的目標。1519年8月10日,麥哲倫率領船隊從西班牙港口出發,沿非洲西海岸經過加那利群島和維德角群島,利用赤道洋流和東北信風橫渡大西洋。十年前,麥哲倫曾率船隊繞過好望角,橫渡印度洋,穿過馬六甲海峽而到達菲律賓的棉蘭老島。這次,麥哲倫探索著闖出一條從相反的方向到達遠東的航道。
他們沿美洲南部航行。這是一條沒有人航行過的航路,無法形容有多困難。“維多利亞”號觸礁,“聖地亞哥”號沉沒。麥哲倫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驗,終於在1520年10月21日發現了一條看來很有希望的水道,但這裡的氣候十分惡劣。他們戰風斗浪28天,經受了510多千米的難以忍受的航程,才算闖出這條被後人命名為“麥哲倫海峽”的航道。
穿過麥哲倫海峽,眼前的大海煙波浩渺、風平浪靜,燦爛的陽光映照著天空,絢麗多彩,一派寧靜的太平景象。於是,百感交集的麥哲倫在航海圖上把眼前的這塊洋面標名為“太平洋”。說來也巧,在太平洋航行的3個月,居然一次也未遇到暴風和巨浪的襲擊,一路順風,船隊終於在1521年3月28日駛抵菲律賓棉蘭老島,而“太平洋”的名稱此後也為世界所公認。
在麥哲倫進行環球航行的250年後,詹姆斯·庫克船長率領英國皇家海軍遠征隊,對北美大陸西岸那片浩渺的海洋進行了一系列考察,繪製了航海圖。這次考察航行把杳無人煙的澳大利亞劃入了大英帝國的版圖,並把當時還稱作三明治群島的夏威夷群島闢為英軍在太平洋中途進行淡水和物資補給的停靠港。這段時期,大西洋貿易資源的枯竭,促使歐洲國家和新興的美國開始轉向太平洋地區擴張,太平洋從此開始了一個新的時代。P8-11
太平洋,取“平靜的海洋”之意。但事實上,它並不盡如這個名字所描述的這般風平浪靜。歷史上是誰第一個這樣稱呼這片海洋的?說到這個人的名字,大家並不會陌生,他就是首次實現環繞地球航行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
早在麥哲倫進行首次環球航行之前,就有東南亞或美洲的人,漂洋過海來到太平洋上的玻里尼西亞、美拉尼西亞和密克羅尼西亞諸島上定居。他們乘著簡易的獨木舟,冒著隨時會被風浪掀翻而葬身大海的危險,勇敢地開始了他們的冒險旅程,這大概比麥哲倫生活的年代早幾個世紀。
太平洋區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以中華文明為主體的東亞文明和美洲印第安人的瑪雅、阿茲蒂克以及印加文明,在太平洋東西兩岸遙遙相望,交相輝映。由於這兩大文明中心的存在,以及其對太平洋諸島文明的影響與推動作用,使得整個太平洋區域成為人類重要的活動舞台。歷史上,因為太平洋的廣闊無邊,曾給太平洋區域的文化傳播帶來一定的困難。但神奇的大自然卻通過它在北太平洋區域以北,以太平洋副熱帶環流和季風架設的橋樑,促成了亞洲與美洲之間文明的溝通與交流。據相關資料和考古發現表明,遠在史前時代,棲居在我國東南沿海一帶的人群就開始向東南亞和南太平洋遷徙,其到達的地方甚至可能遠及南美洲。
絲綢之路開通後,大約在公元2世紀下半葉,南海貿易航路也隨之興起,中國的絲綢經印度輸往羅馬帝國。由於東南亞地區正是這一貿易航路的必經之地,所以中國與這一地區的交往日益緊密。5世紀時,有印度洋與太平洋“咽喉”之稱的馬六甲海峽成為這一貿易航路的重要通道,中國與東南亞的交往也隨之擴大到了今天的印度尼西亞一帶。此後一直到明朝中期,中國與北起朝鮮、日本,南至東南亞的西太平洋國家和地區一直保持著緊密的聯繫,中華文明對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各個領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明永樂年間(1403—1424),明成祖朱棣為對外弘揚國威,於1405年7月,派三保太監鄭和帶領一支龐大的船隊首次遠航。此後的28年間,鄭和一共進行了七次遠航。七次航行中,他的船隊沿中國南海海域,經今天的東南亞地區,從西太平洋上的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到紅海、麥加等地,甚至一度抵達非洲東海岸。中國的瓷器、茶葉、絲綢以及東南亞的香料、象牙等伴隨著商業貿易的往來,流人歐洲,受到歐洲上流社會的極大歡迎。
鄭和下西洋時的船隊有著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航船和技術設備,其規模之大、航行之遠在那個時代都是史無前例的。此後隨著明朝國力衰落,中央政府再難有雄厚的資本支持這樣的大規模遠航,中國的航海事業隨之放慢腳步,不知不覺被後起的歐洲所趕超。歐洲的航海事業已經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
十五、十六世紀之交,西歐各國想要探尋通往東方的航線,經過一系列航海探險活動,開闢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這些航路通常被叫作新航路。靠近大西洋的葡萄牙與西班牙占據天時、地利,成為新航路開闢的積極推動者。在兩國君主和王公的支持下,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先後完成了自己的航海事業,在人類航海史上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這些航海家的探索要么是沿大西洋順洋流和季風,南下至西非沿岸甚至抵達非洲大陸最南端的好望角;要么就是橫渡大西洋,抵達今天的美洲,即哥倫布所發現的“新大陸”。而率先進行環球航行的人,則是那位葡萄牙沒落貴族出身的麥哲倫。
麥哲倫年輕時就對航海十分神往,30歲時在從印度回國途中因船隻觸礁而受困於孤島,在等待了很長時間後才得以獲救。此後他被升任為船長,並一直在軍隊里服役。這位極富冒險精神的航海家很早就對環球航行懷有強烈的渴望,在未獲得葡萄牙國王資助的情況下,他前往西班牙尋求為西班牙王室效勞的機會。1519年,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資助了他的探險計畫。這次遠航的目的是去尋找向西通往香料群島的貿易路線。
香料群島位於印度尼西亞群島中,東、西分別為紐幾內亞與蘇拉威西島,南臨大洋洲。這一群島成為當時歐洲探險家們競相追逐的目標。1519年8月10日,麥哲倫率領船隊從西班牙港口出發,沿非洲西海岸經過加那利群島和維德角群島,利用赤道洋流和東北信風橫渡大西洋。十年前,麥哲倫曾率船隊繞過好望角,橫渡印度洋,穿過馬六甲海峽而到達菲律賓的棉蘭老島。這次,麥哲倫探索著闖出一條從相反的方向到達遠東的航道。
他們沿美洲南部航行。這是一條沒有人航行過的航路,無法形容有多困難。“維多利亞”號觸礁,“聖地亞哥”號沉沒。麥哲倫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驗,終於在1520年10月21日發現了一條看來很有希望的水道,但這裡的氣候十分惡劣。他們戰風斗浪28天,經受了510多千米的難以忍受的航程,才算闖出這條被後人命名為“麥哲倫海峽”的航道。
穿過麥哲倫海峽,眼前的大海煙波浩渺、風平浪靜,燦爛的陽光映照著天空,絢麗多彩,一派寧靜的太平景象。於是,百感交集的麥哲倫在航海圖上把眼前的這塊洋面標名為“太平洋”。說來也巧,在太平洋航行的3個月,居然一次也未遇到暴風和巨浪的襲擊,一路順風,船隊終於在1521年3月28日駛抵菲律賓棉蘭老島,而“太平洋”的名稱此後也為世界所公認。
在麥哲倫進行環球航行的250年後,詹姆斯·庫克船長率領英國皇家海軍遠征隊,對北美大陸西岸那片浩渺的海洋進行了一系列考察,繪製了航海圖。這次考察航行把杳無人煙的澳大利亞劃入了大英帝國的版圖,並把當時還稱作三明治群島的夏威夷群島闢為英軍在太平洋中途進行淡水和物資補給的停靠港。這段時期,大西洋貿易資源的枯竭,促使歐洲國家和新興的美國開始轉向太平洋地區擴張,太平洋從此開始了一個新的時代。P8-11
序言
水是地球上的主要物質之一,同時,它也是地球上生命賴以生存的主要物質。從宇宙中看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它是一顆蔚藍色的水球,其表面約3/4的面積被水覆蓋,海洋便成為地球上水的重要載體。而被其他顏色覆蓋的大陸及島嶼與海洋共同形成了地球的七大洲、四大洋,這就是地球的最基本的地理面貌。
海洋是孕育地球生命的搖籃,它擁有最古老的生命、最絢麗的色彩、最奇特的現象、最有趣的故事。人類之所以會堅持不懈地探索和研究海洋,是因為海洋中有種類繁多的海洋生物、優質豐富的海洋資源及變化莫測的海洋奇觀。隨著探測技術的發展,我們已經揭開了籠罩在海洋身上的一些迷霧,看到了海洋的“真實”面孔,然而,還有更多的不解之謎等待著人類去探索。
海洋雖然廣闊,但也很脆弱,保護海洋是每個人的責任所在。
海洋是孕育地球生命的搖籃,它擁有最古老的生命、最絢麗的色彩、最奇特的現象、最有趣的故事。人類之所以會堅持不懈地探索和研究海洋,是因為海洋中有種類繁多的海洋生物、優質豐富的海洋資源及變化莫測的海洋奇觀。隨著探測技術的發展,我們已經揭開了籠罩在海洋身上的一些迷霧,看到了海洋的“真實”面孔,然而,還有更多的不解之謎等待著人類去探索。
海洋雖然廣闊,但也很脆弱,保護海洋是每個人的責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