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第二版)》是由張曉嘉、魏明坤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該教材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五年制高專、本科院校舉辦的職業技術學院、套用型本科、成人教育、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教材,也可供學前教育工作者和幼稚園教師參考。
《美術(第二版)》分為“觀看之道”“對話繪畫”“作圖擬案”“手工物語”四個模組,共有十二個單元,包括美術常識、美術作品鑑賞、素描、色彩、版畫、中國畫、簡筆畫·兒童畫、圖案的設計製作、紙工、泥塑·陶藝、染織、綜合材料設計製作。
基本介紹
- 書名:美術(第二版)
- 又名:張曉嘉、魏明坤
- ISBN:978-7-04-036288-6
- 類別:“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
- 頁數:259頁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8月12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版面字數:430千字
- CIP核字號:2014058583
成書過程,修訂情況,出版工作,內容簡介,教材目錄,教學資源,教材特色,作者簡介,
成書過程
修訂情況
該教材是在《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職業教育部分精神的基礎上,力求遵循2011年教育部頒布的《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以下簡稱《標準》)中的基本課程與教學理念,貫徹《標準》中教師教育課程目標與課程設定的有關精神,更新美術及相關教育領域的知識技能基礎上修訂而成。。
該次修訂工作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第二版教材中補充修改了第一版中遺漏的圖片作品名稱;對部分手工製作步驟圖進行了調整;調整増加了兒童畫創編的學生作品範例。在教材修訂工作中,對個別錯漏的文字、圖片以及與其他章節不夠協調的文字表述都做了相應的調整和修改。
2014年7月28日,《美術(第二版)》入選第一批“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
出版工作
2014年8月12日,《美術(第二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策劃編輯 | 責任編輯 | 封面設計 | 版式設計 | 責任校對 | 責任印製 |
---|---|---|---|---|---|
張慶波 | 趙清梅 | 楊立新 | 王艷紅 | 陳旭 | 田甜 |
內容簡介
《美術(第二版)》分為“觀看之道”“對話繪畫”“作圖擬案”“手工物語”四個模組,共有十二個單元,主要包括美術常識、美術作品鑑賞、素描、色彩、版畫、中國畫、簡筆畫·兒童畫、圖案的設計製作、紙工、泥塑·陶藝、染織、綜合材料設計製作等內容。
教材目錄
前言模組一觀看之道 單元一美術常識 第一節美術的分類 第二節美術語言 第三節美術的風格與流派 單元二美術作品鑑賞 第一節中外繪畫作品鑑賞 第二節中外雕塑作品鑑賞 第三節中外工藝美術作品鑑賞 第四節中外建築作品鑑賞 拓展空間Ⅰ當代藝術作品鑑賞 拓展空間Ⅱ中外兒童美術作品欣賞 模組二對話繪畫 單元三素描 第一節素描概述 第二節造型基礎訓練 第三節石膏幾何形體寫生 第四節靜物寫生 第五節風景速寫 第六節人物速寫 拓展空間Ⅲ表現素描·設計素描 單元四色彩 第一節色彩概述 第二節寫生色彩 第三節油畫棒畫·色粉畫·彩色鉛筆畫 第四節裝飾色彩 拓展空間Ⅳ表現性色彩 單元五版畫 第一節版畫概述 第二節黑白木刻 第三節紙版畫 單元六中國畫 第一節中國畫概述 第二節工筆畫 第三節寫意畫 單元七簡筆畫·兒童畫 第一節簡筆畫的造型方法和表現形式 第二節簡筆畫創編 | 第三節兒童畫的造型方法和表現形式 第四節兒童畫創編 拓展空間ⅤCG兒童插畫製作 模組三作圖擬案 單元八圖案的設計製作 第一節圖案與生活 第二節圖案的形式美原理與法則 第三節圖案的造型方法 第四節圖案的製作技法 第五節圖案的組織形式 拓展空間ⅥPOP海報 模組四手工物語 單元九紙工 第一節摺紙 第二節剪紙 第三節紙浮雕 第四節立體紙工 拓展空間Ⅶ賀卡製作 單元十泥塑·陶藝 第一節泥塑概述 第二節泥塑的造型規律及製作工藝 第三節陶藝概述 第四節陶藝成型技法 第五節陶藝裝飾技法 第六節陶藝燒制 單元十一染織 第一節中國結 第二節纖維藝術 第三節扎染與蠟染 單元十二綜合材料設計製作 第一節綜合材料設計概述 第二節點材造型 第三節線材造型 第四節面材、塊材造型 拓展空間Ⅷ幼稚園環境創設 拓展空間Ⅸ潮流手工藝 參考文獻 著作權 |
(註:目錄排版順序為從左列至右列)
教學資源
《美術(第二版)》配有“《美術》(第二版)”教學課件。
數字課程名稱 | 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內容提供者 |
---|---|---|---|
“《美術》(第二版)”教學課件 |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 | 2016年5月 | 張曉嘉、魏明坤 |
教材特色
該教材有利於教與學的延展探究及實現教材內容與課程標準的對接,帶動形成其他相關的對接,使教材成為課程理念的具體體現和載體,促進課程標準的再創造、再組織。該教材寬範圍覆蓋相關美術知識體系的同時,整合學前美術教育研究的新理論、新思維和教學的新理念,突出學前教育的專業特色,緊密聯繫學前教育教學實踐,強調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