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設計(美術基礎教學分科輔導大全)》分五章介紹了工業設計基礎知識;工業設計發展簡史;工業設計的觀念;工業設計的程式與方法;工業設計表現技法等。
基本介紹
- 書名:美術基礎教學分科輔導大全:工業設計
- 出版社:河北美術出版社
- 頁數:51頁
- 開本:16
- 品牌:河南美術出版社
- 作者:趙超
- 出版日期:1999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1011638、9787531011637
內容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美術基礎教學分科輔導大全:工業設計》由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
媒體推薦
後記
應朋友之約,我將近年來在設計實踐中所積累的一點點認識和取得的成績,整理成這本小冊子,奉獻給廣大讀者。
記得當初自己從學習繪畫轉向學習設計時,中國的工業設計尚處於啟蒙階段。直至今日,這門邊緣性學科也僅僅在我們這個開發中國家根植十餘年。古語有云:“十年磨一劍。”這十餘年中,我深深地為身邊師長的無畏拓荒精神所感動,正是他們的心血與信念,才開闢了一條通往不可能的設計之路!
今天,工業設計的觀念已不僅僅局限於其自身的學科範圍,更延展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它是科學,是藝術,是社會學,是人類學,更是哲學,是方法論……
今天,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我們的民族產業必須藉助科技,藉助設計,才能在國際競爭中處於優勢!從這一角度來看,設計也是一種生產力。做為一名年青的設計師,我慶幸自己選擇了一條艱苦的路,在這條路上,我們不僅僅要充當技術人員,藝術家,詩人,還要充當行銷人員和商人……在這條路上,我們願意用我們的熱情與青春,為“設計興國”的理想,塗抹上濃重的一筆。
在這本小冊子的寫作過程中,由衷的感謝劉雅莉小姐對本書文稿的反覆校審。另外,特別要提到的是我的大學同窗李春雷先生,在他的幫助和北京市工藝美術學校領導的關懷下,使本書所收錄的效果圖質量得以保證。
由於筆者水平有限和時間的倉促,本書的錯誤和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讀者和同行給予批評指正。
趙超
1999年7月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
應朋友之約,我將近年來在設計實踐中所積累的一點點認識和取得的成績,整理成這本小冊子,奉獻給廣大讀者。
記得當初自己從學習繪畫轉向學習設計時,中國的工業設計尚處於啟蒙階段。直至今日,這門邊緣性學科也僅僅在我們這個開發中國家根植十餘年。古語有云:“十年磨一劍。”這十餘年中,我深深地為身邊師長的無畏拓荒精神所感動,正是他們的心血與信念,才開闢了一條通往不可能的設計之路!
今天,工業設計的觀念已不僅僅局限於其自身的學科範圍,更延展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它是科學,是藝術,是社會學,是人類學,更是哲學,是方法論……
今天,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我們的民族產業必須藉助科技,藉助設計,才能在國際競爭中處於優勢!從這一角度來看,設計也是一種生產力。做為一名年青的設計師,我慶幸自己選擇了一條艱苦的路,在這條路上,我們不僅僅要充當技術人員,藝術家,詩人,還要充當行銷人員和商人……在這條路上,我們願意用我們的熱情與青春,為“設計興國”的理想,塗抹上濃重的一筆。
在這本小冊子的寫作過程中,由衷的感謝劉雅莉小姐對本書文稿的反覆校審。另外,特別要提到的是我的大學同窗李春雷先生,在他的幫助和北京市工藝美術學校領導的關懷下,使本書所收錄的效果圖質量得以保證。
由於筆者水平有限和時間的倉促,本書的錯誤和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讀者和同行給予批評指正。
趙超
1999年7月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工業設計基礎知識
第一節 現代設計的基礎
第二節 工業設計的定義
第二章 工業設計發展簡史
第一節 工藝美術運動
第二節 新藝術運動
第三節 裝飾藝術運動
第四節 包浩斯及現代主義的產生
第五節 第二鎰世界大戰後現代主義的發展
第三章 工業設計的觀念
第一節 文化藝術與科學技術的結合
第二節 設計的目的——以人為本
第三節 以創造合理的生存方式為原則
第四節 多元化的後現代設計觀念
第四章 工業設計的程式與方法
第一節 通材型的設計師
第二節 產品設計的程式與方法
第五章 工業設計表現技法
第一節 產品表現技法的特徵與功能
第二節 產品表現技法的類型
第三節 結構素描
第四節 設計草圖
第五節 水粉畫法
第六節 透明水色畫法
第七節 麥克筆畫法
第八節 色粉畫法
第九節 電腦輔助設計
後記
第一節 現代設計的基礎
第二節 工業設計的定義
第二章 工業設計發展簡史
第一節 工藝美術運動
第二節 新藝術運動
第三節 裝飾藝術運動
第四節 包浩斯及現代主義的產生
第五節 第二鎰世界大戰後現代主義的發展
第三章 工業設計的觀念
第一節 文化藝術與科學技術的結合
第二節 設計的目的——以人為本
第三節 以創造合理的生存方式為原則
第四節 多元化的後現代設計觀念
第四章 工業設計的程式與方法
第一節 通材型的設計師
第二節 產品設計的程式與方法
第五章 工業設計表現技法
第一節 產品表現技法的特徵與功能
第二節 產品表現技法的類型
第三節 結構素描
第四節 設計草圖
第五節 水粉畫法
第六節 透明水色畫法
第七節 麥克筆畫法
第八節 色粉畫法
第九節 電腦輔助設計
後記
文摘
書摘
在當代的系統哲學觀中,也對適應性原則作了詳盡的論述,同時指出,由於任何演化過程都是相對短暫的,都不是走向全局“最優”狀態的,真實的進化過程不存在終極的目的,而對客觀環境的適應性而言,也總是局部的、暫時的。這就為工業設計的評價目標提出了相對和暫時的原則,把這種“合理的生存方式”界定在有限的範圍內,因此這種“合理”與“適應”也就是“較最佳化”的。
“設計”是一種文化,是一種方式,在當今全球經濟政治一體化的前提下,這種方式說不僅包含著微觀的具體設計實踐活動,而且影響著人類社會的巨觀設計行為,這包括:最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長,全面提高人類的文明和素質,向舊的傳統觀念、意識形態等挑戰,要增強全球公民的意識和危機,要研究規劃全新的道德行為規範、義務、權利等。設計師的強有力的手段就是改造家庭及社會的生活構造和生活方式,而實施這種手段的道具就是“產品”。
(二)產品設計中的方式學說
人們生存的基礎行為是生活,談到生活,離不開衣、食、住、行等具體的動作行為。而設計正是通過對生活中諸多行為的道具——產品的限定與規範,使人類本質的生活質量與生存空間得到改善,更符合真、善、美的評價標準。
設計更合理的生存方式的途徑有多種,一方面它可以通過對現有不合理方式的改良來實現,如人類幾十年來不斷進行的對汽車安全系統的改良設計,不僅創造了安全汽囊,而且使衝撞實驗所取得的模擬數據更為可靠,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交通事故中的傷亡人數。另一方面通過對未來生活方式的開發創造,來提高生活質量。比如索尼公司開發的walkman攜帶型錄音機,不僅開發了廣闊的市場,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創造了在快節奏、高效率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嶄新的娛樂方式。
人們改造自然是通過創造工具實施勞動來實現的。而這種創造工具的過程就是產品設計的過程。以創造合理的生存方式為原則的工業設計,將“合理”性界定得更為具體,它通過合理的設計定位、合理的設計程式、合理的市場目標及評價原則,綜合決策了一種生存方式的合理性原則。
第四節多元化的後現代設計觀念
在當代的文化進程中,對現代主義設計的反對與牴觸的現象在不斷地出現。設計的目標已不僅僅取決於經濟和政治觀念,它更加走上了一條超越自身的多元化道路。
(一)後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徵
我們已經逐步地認同:人類正生活在一個新的時代。正如美國評論家弗雷德里克·詹姆森所形容的,這個時代是“可以用各種說法來概括的一個新的社會,後工業社會、跨國資本主義、消費社會、信息社會……新的消費模式,有計畫的人為的商品廢棄,服裝時尚日益加快地變換節奏,廣告的滲透,電視和傳播媒介在社會中前所未有的普及;由於郊區和全面的標準化的設立而去除了城市和鄉村之間、中央與外省之間原有的矛盾性,高速公路的增長;另外一些標誌著與戰前舊的社會的徹底決裂的跡象等等,而當時,高度的現代主義只是一種潛在力量”。詹姆森認為,後現代主義有一個中心主題——歷史感的失去——我們整個當代社會體系一點點地失去了保留過去的可能。與此同時,人類的文化已經由於不斷變化的電子手段的釆用和趨於飽和,使社會分工趨於模糊化。總之,戰後的社會狀況與戰前有巨大區別,戰前因為新能源的釆用,機械化的推動,產生了工業化社會;戰後社會變化的最大特點是傳播媒介、各種信息的大爆炸,產生了一個依附於傳播、電子技術、信息技術的新時代。現代主義之後的多元化設計的文化現象正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產生的。其中以都市為中心的文脈主義尤為盛行,其表達手段是多方面的,如使用各種隱喻、歷史象徵等手段。概括起來,後現代設計的特徵主要有兩方面。其一是歷史主義和裝飾主義立場,其二是對歷史動機的折衷主義立場。
……
書摘1
在當代的系統哲學觀中,也對適應性原則作了詳盡的論述,同時指出,由於任何演化過程都是相對短暫的,都不是走向全局“最優”狀態的,真實的進化過程不存在終極的目的,而對客觀環境的適應性而言,也總是局部的、暫時的。這就為工業設計的評價目標提出了相對和暫時的原則,把這種“合理的生存方式”界定在有限的範圍內,因此這種“合理”與“適應”也就是“較最佳化”的。
“設計”是一種文化,是一種方式,在當今全球經濟政治一體化的前提下,這種方式說不僅包含著微觀的具體設計實踐活動,而且影響著人類社會的巨觀設計行為,這包括:最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長,全面提高人類的文明和素質,向舊的傳統觀念、意識形態等挑戰,要增強全球公民的意識和危機,要研究規劃全新的道德行為規範、義務、權利等。設計師的強有力的手段就是改造家庭及社會的生活構造和生活方式,而實施這種手段的道具就是“產品”。
(二)產品設計中的方式學說
人們生存的基礎行為是生活,談到生活,離不開衣、食、住、行等具體的動作行為。而設計正是通過對生活中諸多行為的道具——產品的限定與規範,使人類本質的生活質量與生存空間得到改善,更符合真、善、美的評價標準。
設計更合理的生存方式的途徑有多種,一方面它可以通過對現有不合理方式的改良來實現,如人類幾十年來不斷進行的對汽車安全系統的改良設計,不僅創造了安全汽囊,而且使衝撞實驗所取得的模擬數據更為可靠,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交通事故中的傷亡人數。另一方面通過對未來生活方式的開發創造,來提高生活質量。比如索尼公司開發的walkman攜帶型錄音機,不僅開發了廣闊的市場,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創造了在快節奏、高效率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嶄新的娛樂方式。
人們改造自然是通過創造工具實施勞動來實現的。而這種創造工具的過程就是產品設計的過程。以創造合理的生存方式為原則的工業設計,將“合理”性界定得更為具體,它通過合理的設計定位、合理的設計程式、合理的市場目標及評價原則,綜合決策了一種生存方式的合理性原則。
第四節多元化的後現代設計觀念
在當代的文化進程中,對現代主義設計的反對與牴觸的現象在不斷地出現。設計的目標已不僅僅取決於經濟和政治觀念,它更加走上了一條超越自身的多元化道路。
(一)後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徵
我們已經逐步地認同:人類正生活在一個新的時代。正如美國評論家弗雷德里克·詹姆森所形容的,這個時代是“可以用各種說法來概括的一個新的社會,後工業社會、跨國資本主義、消費社會、信息社會……新的消費模式,有計畫的人為的商品廢棄,服裝時尚日益加快地變換節奏,廣告的滲透,電視和傳播媒介在社會中前所未有的普及;由於郊區和全面的標準化的設立而去除了城市和鄉村之間、中央與外省之間原有的矛盾性,高速公路的增長;另外一些標誌著與戰前舊的社會的徹底決裂的跡象等等,而當時,高度的現代主義只是一種潛在力量”。詹姆森認為,後現代主義有一個中心主題——歷史感的失去——我們整個當代社會體系一點點地失去了保留過去的可能。與此同時,人類的文化已經由於不斷變化的電子手段的釆用和趨於飽和,使社會分工趨於模糊化。總之,戰後的社會狀況與戰前有巨大區別,戰前因為新能源的釆用,機械化的推動,產生了工業化社會;戰後社會變化的最大特點是傳播媒介、各種信息的大爆炸,產生了一個依附於傳播、電子技術、信息技術的新時代。現代主義之後的多元化設計的文化現象正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產生的。其中以都市為中心的文脈主義尤為盛行,其表達手段是多方面的,如使用各種隱喻、歷史象徵等手段。概括起來,後現代設計的特徵主要有兩方面。其一是歷史主義和裝飾主義立場,其二是對歷史動機的折衷主義立場。
……
書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