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梅村

美梅村

美梅村位於海榆中線19.5公里西側約2公里處,海口市西南部秀英區永興鎮建群管區。該村古樹參天,綠陰環抱,古樸幽雅,風光宜人,是一個集自然風光和人文勝景於一體的美麗古村。美梅村始建於元明期間,古稱美眉村,寓意該村美麗如眉。清代改為美梅村。以吳姓為主,占全村人口的90%左右;還有少量的王姓和符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美梅村
  • 別名:美眉村
  • 始建:元明期間
  • 位置海口市
地理位置,歷史人物,

地理位置

美梅村地處羊山地區腹地,村內外到處可見蜂窩狀的火山石。因此,這裡的火山石建築很多,而且保存完好,是一個盡情張揚火山石文化的古村。古老的火山石村門,保民護村的火山石炮樓,幽深宏大的火山石民宅,莊嚴肅穆的牌坊石匾,無不依然保存完好,呈現出良好的原生態特徵,展現著石文化的無限魅力。
石建築是歷史的忠實記錄者和傳承者,無言地傳遞著久遠的信息。是後人尋找歷史軌跡最寶貴的財富和最可靠的嚮導。
村東南面300米左右有一座 “耆年碩德”石匾牌坊,坐西朝東,為四柱三門通天牌坊。柱礎為圓形,柱為方形,每柱前後均有石條斜撐,中間兩柱橫石樑有四隻石雕龍頭向中間相對,外兩側是石獅子,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於民國十一年二月大總統孫中山為美梅村壽民吳汝功題頌,內務部總長陳炯明批示瓊山縣縣長吳邦安為壽民吳汝功立坊。石匾長240厘米,高75厘米。石匾正反面均鐫刻著孫中山題寫的“耆年碩德”四字,字為陰刻行書,每字約45厘米見方。
該牌坊造型精美,石料花紋雕刻工藝精湛,整體構件保存完善令人嘆為觀止。這是民國時期海南僅存的保存最完整的石牌坊,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

歷史人物

吳汝功生於清道光年間,壽享92歲,生平持躬謹愿,待人忠誠,克勤克儉,與妻白頭偕老,四代同堂,樂敘天倫。美梅村有座吳家大院,即為吳汝功的祖屋。該大院縱深九進,為木石建築,一列九進的古民宅保存至今,屬瓊島罕見。
吳家大院位於美梅村老村中央,建於清代,迄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九進石屋一列排下來,十分壯觀。九進石屋有院門相連,前後相通,每進之間有天井、小院,兩側有院門,氣勢恢宏。
大院的主人在清代和民國時期屬大富人家,書香門第,當地的名門望族。自清代以來,家族中文人輩出,有的出仕為官,在瓊州和廣東各地任職。至民國十一年,吳氏家族後裔吳汝功終年92歲,地方人士呈瓊山縣縣長轉請內務部褒揚,中華民國大總統孫中山題寫“耆年碩德”立牌坊旌表,成為吳氏家族的榮譽,榮耀子孫後代。
吳家大院用上等的石料和木材建造,石屋牆面都是用打鑿平整的火山石砌成,石面平整方正,石石相扣,天衣無縫。木樑和隔板都是用上好的鳳梨格製作,屏風、神龕、供桌、椅子都雕刻著精美的圖案。
大院第二進廳堂神龕上,刻著福祿來崇,燕翼詒謀,鴻圖啟瑞等文字。還有喜鵲鬧春,歲寒四友等花卉和飛鳥圖案,雕刻的紋路線條流暢,圖案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巧奪天工。這些古老的木雕圖案,堪稱民間藝術的瑰寶。
村東北方向600米左右處,有口古井,井口有4個石孔,呈梅花狀。東西兩邊各有兩個打水的石孔,石孔旁有鑿凹的踏腳處,人踩站在凹石處打水不會滑腳,從這個小小的細節可以看出修井的古人想得很周到,體現了一種人文關懷。這口古井不但美梅村的人使用,附近黃李村的村民以前也取用此井的水。
在村莊的北邊有座古老的村門,用火山石砌成,石門有石階,從側面上去,東側有個窗戶,石門用木板隔成一個小樓,從東側石窗可進到樓閣中,樓閣前後有窗戶可以看到村內村外。
古時候村裡有兩座石門,一座是北門,一座是東門,村四周用火山石砌成護村圍牆,在村東側還建有一座炮樓。每天村里都安排村丁在炮樓和村門樓上放哨,遇到山匪海盜來進村打劫,用火藥槍和山豬炮將盜匪擊潰於村外。
村北門的東側,原有一座吳氏宗祠,後來毀損了,原址上只剩下殘牆斷壁和一塊古老的石碑,石碑兩面分別刻載著清嘉慶十二年和清鹹豐七年關於美梅村吳氏遷居該村的本支來歷,從碑文上可以得知,美梅村的吳氏是唐代戶部尚書吳賢秀的後裔,從福建遷瓊後,定居瓊山,其後裔遍布瓊州大地,其中在羊山地區有很多村莊都是吳賢秀後裔。
村東邊離東村石門不遠處有座炮樓。炮樓用火山石砌成,四面平整,炮樓頂上有凹凸的牆垛。底下是一座可通行的大門。炮樓後側有石階進到樓頂,四面都布滿槍眼,居高臨下,可以射擊到打劫村莊的盜匪賊寇。歷史的硝煙已經遠去,炮樓石牆上的槍孔還清晰可見,古老的炮樓望上去還是那么森嚴。
村東門和北門造型和建築風格十分相似,只是東門的木樓已經毀損了,但石門的外形還在,透著古樸和滄桑。
古村內外長滿了各種樹木,四周綠蔭環圍,綠影婆娑,風光宜人,秀美如畫。
村東門口旁邊有棵古老的見血封喉樹,這棵巨冠如蓋的古樹上有一植物奇觀,從樹上雜生了另外一顆樹,寄生樹的根莖從高大的加布樹上垂下伸到土壤中。這些從空中延伸到土壤中的根莖有的筆直,像鋼管般紮根在土壤中,令人嘆為觀止。據說這棵寄生在見血封喉樹上的寄生樹是飛鳥把樹種子叼到樹枝上後,種子自己發芽生根長成大樹和見血封喉樹合二為一,融為一體的。兩棵樹血肉相連,枝幹相接,難分你我,堪稱奇觀。
村東南方向約300米處有個廟宇群,由八角亭、儒學廟和梁仙娘娘行宮廟組成,金碧輝煌。由美梅村和附近多個村莊共同籌資興建,是一片規模較大的廟宇建築群。
儒學廟坐南向北,廟門有副對聯:“儒家傳聖道長興國運,學府育賢才丕振邦風”。廟門後殿走廊西側有一“慈山萬壽”牌,立於清乾隆三十一年。上刻“稟川岳之精,午夜旁求,奠漢家於磐石”。儒學廟裡除尊崇孔子儒學外,還供奉著班帥侯王。古時此處曾建班帥祠。
班帥在漢代征匈奴立功,施德於民,其殞後祀於州郡,在海南羊山地區古村,古代建有眾多的班帥廟。該地區的居民大多數為從內地入瓊的漢族官宦後裔,推崇儒學和班帥的愛國思想,並興建廟宇,將其遺風傳承。因此,在瓊北羊山地區,有很多村莊都是與儒字來命名,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
儒學廟東側50米左右處是北均梁仙娘娘行宮廟。始建於光緒年間,所見為2004年新建。廟門前對聯為:“梁婆赫濯恩波廣布潤梓里,仙女英靈德澤長揚濟人間”。 傳梁氏兄妹各奔他鄉異地,梁仙二妹降殞儒學北均境地,雷虎紳民慰其梁仙之德澤,光緒年間於北均建廟奉祀,沐念豐功偉績。梁仙素來驅邪扶正,護境佑民,功德聞名遐邇。 梁仙娘娘廟幾經廢損,後均得以重修。近年來,附近村坊信眾樂意踴捐重修正殿,古廟重放異彩,香火鼎盛,神靈永駐,成為一道風景。
位於梁仙娘娘行宮廟和儒學廟之間有座八角亭,是香客和附近村民休憩之所。
八角亭的東北側,有一排碑林,是附近鄉坊信眾捐資重修廟宇亭閣的芳名錄,幾十塊碑文,排列在一起,頗為壯觀。
每逢廟會,儒學廟前的廣場上,附近村坊的居民聚集於此,看瓊戲,祀神靈,人聲鼎沸,寄予無限的祝福。
“文革”期間破“四舊”,村里一些古籍文物被抄走,遭焚燒毀損。一些古老的族譜和文牒毀於一旦,成為無法彌補的損失和缺憾,令人痛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