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可用性效應指的是漂亮的界面設計可以讓用戶對微小的可用性問題更加寬容,用戶會對你的視覺設計產生正面情感反饋,也更能容忍網站上的微小可用性問題。
這是因為人類喜歡漂亮且吸引人的設計,用戶認為吸引人的產品可用性更好的傾向,也就是用戶傾向於將有吸引力的產品視為更有用。人們往往相信看起來更好的東西用起來也更好,即使它們並不是真的更好用或更高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美學可用性效應
- 外文名:aesthetic-usability effect
相關實驗
1995年,人們第一次在人機互動領域研究美學可用性效應。日立設計中心的Masaaki Hurosu 和Kaori Kashimura要求252位受訪人員對設計可用性及美學吸引力打分,測試了ATM界面的26個變數。
他們發現,受訪者對美學吸引力的評分和感知易用性的相關性比他們對美學吸引力的評分和實際易用性之間的關聯更強。Kurosu和Kashimura得出結論:即使是嘗試評估系統的底層功能時,用戶也會受到既定界面的美學方面的強烈影響。我們的同事Don Norman,在2004寫的《情感設計》這本書中,深入探索了這個概念,因為它適應於各種日常事物。
審美可用性效應表明非技術背景的人更傾向於相信,設計美觀的產品比其他產品會更有用。當美觀的設計沒有作用的時候,這些用戶不會怪罪無效的功能而是責怪自己。也許是一張讓人印象深刻的照片,或者是產品剛好用了你喜歡的顏色,又或者是因為炫目的動畫效果打動了你。儘管產品並不盡如人意,這些積極的情緒反應增進了你和產品的互動,它們補償了產品可用性的缺陷,讓你更加寬容。
“但是,它看起來好好看啊。”這相當於「哇,他看起來好帥,性格一定也很好。如果我們沒能好好相處,一定是我的錯,是我太糟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