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社會運動的政治過程

美國社會運動的政治過程

自建國後美國國內爆發的武裝起義和暴力革命寥寥無幾,但各種社會運動以及伴隨而來的社會變革此起彼伏,從未間斷。社會運動作為美國實現社會變革、推進社會發展的重要自我調節方式之一,貫穿了美國國家的整個發展進程。由楊悅所著的《美國社會運動的政治過程》以政治過程理論為基礎,以社會政治經濟變遷、運動組織動員、運動訴求、運動話語構建與傳播、運動策略與手段五個核心變數搭建政治過程比較分析模型,對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美國左右翼社會運動,特別是最新的茶黨運動與“占領華爾街”運動進行比較分析,突出了學界關注不夠的左右翼社會運動案例的比較研究,有助於更好地了解20世紀60年代美國社會運動高漲時期之後左右翼社會運動的發展與嬗變,並有助於認識美國在該段時期內的社會政治經濟變遷。

基本介紹

  • 外文名:Political Process Of The American Social Movements
  • 書名:美國社會運動的政治過程
  • 作者:楊悅
  • 出版日期:2014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9757611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頁數:278頁
  • 開本:16
  • 品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作者簡介

楊悅

現任教於外交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美國研究系法學博士,副教授,中美富布萊特學者。分別於2000年和2008年獲得吉林大學文學碩±學位和美國喬治敦大學法學碩士學位。主要從事美國政治、美國社會、話語政治等方面的研究。曾在《美國研究》《國際論壇》《當代世界》等期刊發表論文數篇,出版傅立民的《美國在中東的厄運》等多部譯著。

圖書目錄

緒論

一 問題的提出及理論、現實意義

二 相關概念闡述

(一)社會運動

(二)社會運動組織

(三)左翼、右翼

三 研究現狀、文獻綜述及研究路徑

(一)社會運動的理論範式研究

(二)美國社會運動的實證研究

(三)研究路徑

四 研究方法、創新之處和研究架構

第一章 理論視角:政治過程理論

第一節 美國早期社會運動研究理論

一 美國社會運動研究理論的思想淵源

二 美國傳統社會運動研究理論:功能主義與社會心理學視角

三 奧爾森的集體行動理論

第二節 資源動員理論與政治過程理論

一 資源動員理論

二 政治過程理論

第三節 政治過程理論:一種分析範式

小結

第二章 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社會運動的變遷

第一節 20世紀60年代社會運動的衰落

一 衰落的內部誘因

二 衰落的外部誘因

第二節 20世紀60年代社會運動的遺產

一 對左翼社會運動的影響

二 對右翼社會運動的影響

第三節 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社會運動概觀

一 後工業社會與新社會運動

二 社會資本與新社會運動

小結

第三章 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左右翼社會運動的政治過程比較

第一節 組織動員模式

第二節 運動訴求

第三節 運動話語構建與傳播

第四節 運動策略與手段

第五節 外部機遇環境

一 社會機遇

二 政治機遇

三 經濟機遇

小結

第四章 美國右翼社會運動最新案例――茶黨運動

第一節 運動組織動員

一 運動緣起

二 運動參與者構成

三 核心運動組織與動員

第二節 運動訴求

一 運動訴求內容及特點

二 老曲新唱

第三節 運動話語構建與傳播

一 運動口號與話語構建

二 網媒與運動話語傳播

第四節 運動策略與手段

一 草根動員階段

二 與共和黨結盟及助選階段

第五節 外部機遇環境

一 社會機遇

二 政治機遇

三 經濟機遇

小結

第五章 美國左翼社會運動最新案例――“占領華爾街”運動

第一節 運動組織動員

一 運動緣起

二 網路信息技術與組織動員

三 參與者的構成

第二節 運動訴求

第三節 運動話語構建與傳播

一 運動口號與話語構建

二 媒體與話語傳播

第四節 運動策略與手段

一 網路組織動員

二 “缺乏統一訴求與核心領袖”的紮營策略

三 直接行動委員會與公民大會制度

四 非暴力抵抗到暴力抵抗的演變

五 “占領華爾街”運動、選舉政治與精英結盟

第五節 外部機遇環境:“占領華爾街”運動相對式微的緣由

小結

結論

一個核心假設和四個核心研究問題

美國社會運動周期

索 引

參考文獻

一 英文資料

二 中文資料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