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民事沒收制度研究》由緒論和六個章節組成,緒論中簡要介紹了問題的提出以及相關專題的國內外研究狀況;第一章為美國民事沒收制度的歷史發展,這一章筆者主要論述了民事沒收制度的起源以及美國民事沒收立法的發展概況;第二章美國民事沒收制度的類型與特徵,這一章筆者主要介紹了美國民事沒收中的行政沒收與司法民事沒收兩種類型,並簡要介紹了美國民事沒收制度的優缺點等。
基本介紹
- 書名:美國民事沒收制度研究
- 出版社: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 頁數:251頁
- 開本:32
- 品牌: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 作者:王俊梅
- 出版日期:2013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2049821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美國民事沒收制度研究》由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王俊梅,1974年出生,羌族,四川汶川人,法學博士,現為北京建築大學法律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刑事法學。在《法學雜誌》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合著及參與撰寫各類著作6部。
圖書目錄
序
摘要
緒論
第一章美國民事沒收制度的歷史發展
第一節民事沒收制度的起源
一、民事沒收制度的起源
二、英國早期普通法中的沒收制度
第二節美國內戰前的民事沒收立法及判例
一、美國內戰前民事沒收立法概況及其主要內容
二、美國內戰前民事沒收的判例
第三節美國內戰時期的民事沒收立法
第四節 美國內戰後至禁酒令時期的民事沒收立法及判例
一、美國內戰後至禁酒令時期的民事沒收立法
二、美國內戰後至禁酒令時期的民事沒收判例
第五節20世紀末美國沒收立法的快速發展
第六節當前美國有關民事沒收的主要法律規定
一、有關毒品犯罪的民事沒收法律規定
二、有關金融犯罪的民事沒收法律規定
三、海關和移民法中有關民事沒收的法律規定
四、《2000年民事沒收改革法》
五、其他有關民事沒收的法律規定
第七節小結
第二章美國民事沒收制度的類型與特徵
第一節美國民事沒收的類型
一、行政沒收(administrative forfeiture)
二、司法民事沒收(judicial civil forfeiture)
第二節美國民事沒收的特徵及優點
一、對物不對人
二、不以刑事定罪為前提
三、較輕的證明責任
四、沒收的財產不限於某一確定的犯罪案件的財產
五、可以沒收第三人的財產
第三節美國民事沒收的弊端
一、有重複起訴的嫌疑
二、提出民事沒收訴訟有期限的限制
三、可能造成刑事調查信息的泄露
四、民事沒收只限於沒收可以追溯到犯罪的財產
五、勝訴的權利申請人可以要求政府為其支付律師費用
第三章美國民事沒收制度的實體性法律問題研究
第一節美國民事沒收的適用範圍
第二節美國民事沒收的適用對象
一、美國民事沒收的適用對象
一、美國民事沒收適用對象中的相關概念
第三節美國民事沒收的啟動主體
一、美國行政沒收的啟動主體
一、美國司法民事沒收的啟動主體
第四節美國民事沒收的適用理由
一、美國內戰前適用民事沒收的理由
一、美國當前適用民事沒收的理由
第四章美國民事沒收制度的程式性法律問題研究
第一節美國行政沒收的程式
一、有關送達沒收通知(notice)的規定
一、權利申請人提出申請(filing a claim)的程式
三、行政沒收的司法審查
第二節不動產的民事沒收程式
一、18 U.S.C.§985的適用範圍
一、對不動產適用民事沒收的方式
三、對不動產提起民事沒收訴訟前的財產保全措施
四、不動產民事沒收訴訟提起的步驟
五、政府違反有關規定的法律後果
第三節美國司法民事沒收的程式
一、司法民事沒收訴訟的提起
一、司法民事沒收訴訟的管轄
三、司法民事沒收訴訟中權利申請人(第三方)的訴訟資
格
四、司法民事沒收訴訟的證明
五、無辜所有者抗辯(the innocent owner defense)
第五章美國民事沒收制度的憲法性問題研究
第一節美國民事沒收與正當程式
一、被沒收財產所有人是無辜所有者
二、財產被扣押前的告知權和聽證權
三、財產被扣押後的告知權
四、財產被扣押後政府提出民事沒收訴訟的期限
第二節美國民事沒收與過度懲罰(excessive fines)
一、問題的提出
二、“總體不相適應”標準的確立
三、“總體不相適應”標準的發展和適用
第三節美國民事沒收與禁止雙重危險(double jeopardy)
第六章美國民事沒收制度對我國的啟示
第一節我國違法所得沒收程式概述
一、違法所得沒收程式增設的背景
二、新增違法所得沒收程式的意義
三、違法所得沒收程式的特點
四、違法所得沒收程式適用條件的理解
第二節美國民事沒收在適用範圍方面對我國違法所得沒收程式的啟示
一、我國違法所得沒收程式適用範圍的規定不是十分明確
一、美國民事沒收制度中有關沒收適用範圍的規定
三、對我國的啟示
第三節美國民事沒收在適用對象方面對我國違法所得沒
收程式的啟示
一、我國違法所得沒收程式適用對象規定的不足
一、美國民事沒收制度中有關沒收適用對象的規定
三、對我國的啟示
第四節美國民事沒收在審判管轄方面對我國違法所得沒收程式的啟示
第五節美國民事沒收在證明方面對我國違法所得沒收程式的啟示
一、在證明對象方面對我國違法所得沒收程式的啟示
一、在舉證責任方面對我國違法所得沒收程式的啟示
三、在證明標準方面對我國違法所得沒收程式的啟示
第六節美國民事沒收在利害關係人的權利保障方面對我國的啟示
一、公告程式方面的啟示
一、權利救濟程式方面的啟示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摘要
緒論
第一章美國民事沒收制度的歷史發展
第一節民事沒收制度的起源
一、民事沒收制度的起源
二、英國早期普通法中的沒收制度
第二節美國內戰前的民事沒收立法及判例
一、美國內戰前民事沒收立法概況及其主要內容
二、美國內戰前民事沒收的判例
第三節美國內戰時期的民事沒收立法
第四節 美國內戰後至禁酒令時期的民事沒收立法及判例
一、美國內戰後至禁酒令時期的民事沒收立法
二、美國內戰後至禁酒令時期的民事沒收判例
第五節20世紀末美國沒收立法的快速發展
第六節當前美國有關民事沒收的主要法律規定
一、有關毒品犯罪的民事沒收法律規定
二、有關金融犯罪的民事沒收法律規定
三、海關和移民法中有關民事沒收的法律規定
四、《2000年民事沒收改革法》
五、其他有關民事沒收的法律規定
第七節小結
第二章美國民事沒收制度的類型與特徵
第一節美國民事沒收的類型
一、行政沒收(administrative forfeiture)
二、司法民事沒收(judicial civil forfeiture)
第二節美國民事沒收的特徵及優點
一、對物不對人
二、不以刑事定罪為前提
三、較輕的證明責任
四、沒收的財產不限於某一確定的犯罪案件的財產
五、可以沒收第三人的財產
第三節美國民事沒收的弊端
一、有重複起訴的嫌疑
二、提出民事沒收訴訟有期限的限制
三、可能造成刑事調查信息的泄露
四、民事沒收只限於沒收可以追溯到犯罪的財產
五、勝訴的權利申請人可以要求政府為其支付律師費用
第三章美國民事沒收制度的實體性法律問題研究
第一節美國民事沒收的適用範圍
第二節美國民事沒收的適用對象
一、美國民事沒收的適用對象
一、美國民事沒收適用對象中的相關概念
第三節美國民事沒收的啟動主體
一、美國行政沒收的啟動主體
一、美國司法民事沒收的啟動主體
第四節美國民事沒收的適用理由
一、美國內戰前適用民事沒收的理由
一、美國當前適用民事沒收的理由
第四章美國民事沒收制度的程式性法律問題研究
第一節美國行政沒收的程式
一、有關送達沒收通知(notice)的規定
一、權利申請人提出申請(filing a claim)的程式
三、行政沒收的司法審查
第二節不動產的民事沒收程式
一、18 U.S.C.§985的適用範圍
一、對不動產適用民事沒收的方式
三、對不動產提起民事沒收訴訟前的財產保全措施
四、不動產民事沒收訴訟提起的步驟
五、政府違反有關規定的法律後果
第三節美國司法民事沒收的程式
一、司法民事沒收訴訟的提起
一、司法民事沒收訴訟的管轄
三、司法民事沒收訴訟中權利申請人(第三方)的訴訟資
格
四、司法民事沒收訴訟的證明
五、無辜所有者抗辯(the innocent owner defense)
第五章美國民事沒收制度的憲法性問題研究
第一節美國民事沒收與正當程式
一、被沒收財產所有人是無辜所有者
二、財產被扣押前的告知權和聽證權
三、財產被扣押後的告知權
四、財產被扣押後政府提出民事沒收訴訟的期限
第二節美國民事沒收與過度懲罰(excessive fines)
一、問題的提出
二、“總體不相適應”標準的確立
三、“總體不相適應”標準的發展和適用
第三節美國民事沒收與禁止雙重危險(double jeopardy)
第六章美國民事沒收制度對我國的啟示
第一節我國違法所得沒收程式概述
一、違法所得沒收程式增設的背景
二、新增違法所得沒收程式的意義
三、違法所得沒收程式的特點
四、違法所得沒收程式適用條件的理解
第二節美國民事沒收在適用範圍方面對我國違法所得沒收程式的啟示
一、我國違法所得沒收程式適用範圍的規定不是十分明確
一、美國民事沒收制度中有關沒收適用範圍的規定
三、對我國的啟示
第三節美國民事沒收在適用對象方面對我國違法所得沒
收程式的啟示
一、我國違法所得沒收程式適用對象規定的不足
一、美國民事沒收制度中有關沒收適用對象的規定
三、對我國的啟示
第四節美國民事沒收在審判管轄方面對我國違法所得沒收程式的啟示
第五節美國民事沒收在證明方面對我國違法所得沒收程式的啟示
一、在證明對象方面對我國違法所得沒收程式的啟示
一、在舉證責任方面對我國違法所得沒收程式的啟示
三、在證明標準方面對我國違法所得沒收程式的啟示
第六節美國民事沒收在利害關係人的權利保障方面對我國的啟示
一、公告程式方面的啟示
一、權利救濟程式方面的啟示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