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鐘

《美國時鐘》創作於八十年代初,米勒稱自己受到美國作家特科爾的《艱難的日子:一部關於大蕭條時期的口述歷史》(1970)一書的啟發,寫出一部以三十年代美國大蕭條為背景的社會劇,目的是使年輕一代了解歷史上的悲慘一幕: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恐慌給美國人民精神和生活帶來的悲慘景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美國時鐘
  • 外文名:America clock
  • 國籍:美國
  • 創作年代:八十年代初
全劇人物多達四十餘人,幾乎囊括了美國社會各階層人士。米勒用戲劇的形式在觀眾面前展現了一幅文獻性的壁畫,側重災難的全貌,從而重振人們的尊嚴與信心。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全局闡述了美國人民歷經了那次浩劫後終於意識到“這個國家其實是屬於他們的。”以此作為結尾,表明米勒用心良苦,目的在於告誡美國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不要在虛假繁榮的景像中忘記過去沉痛的苦難,直至今日還是受益匪淺。
美國時鐘通過李·鮑姆和阿瑟·埃·羅伯遜兩位歷經過美國三十年代經濟大危機的見證者的回憶與講述,描繪出美國歷史上啼笑皆非的一幕:一方面,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恐慌給美國人民精神和生活帶來的悲慘景象;另一方面,人們之間那種久違的親情、友情、愛情卻越發的凸顯,真正的民族信念也隨之樹立。全局闡述了美國人民歷經了那次浩劫後終於意識到“這個國家其實是屬於他們的。”其目的在於告誡美國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不要在虛假繁榮的景像中忘記過去沉痛的苦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