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背景
2011年8月,美國兩黨圍繞提高債務上限問題達成一項削減聯邦政府赤字妥協方案,該方案分兩部分執行:第一部分要求在十年內削減赤字9170億美元,同時將公共債務上限提高9000億美元,這部分內容已經啟動;第二部分是在國會成立一個減赤特別委員會,由12名兩黨議員組成,負責在11月23日前就第二部分債務上限以及削減1.2萬億美元以上赤字的具體內容提出建議。如果“超級委員會”未能達成妥協方案,美國將在2013年啟動自動削減赤字機制,即在十年內對等削減國防等安全開支和國內其他項目開支共約1.2萬億美元。
成員
委員會成員包括民主黨及共和黨國會議員各6名。
主席
民主黨參議員馬瑞和共和黨眾議員亨薩林將擔任委員會聯席主席。
民主黨
來自
南卡羅來納州的詹姆斯克萊伯(James Clyburn),來自
馬里蘭州的克里斯范浩倫(Chris Van Hollen )和來自
加利福尼亞州的埃克斯維爾貝塞拉(Xavier Becerra),來自
華盛頓州的馬瑞(Murray),來自
蒙大拿州的巴卡斯(Baucus)和來自
麻薩諸塞州的克里(Kerry)。
共和黨
赤字削減
“超級委員會”提出建議遵循的是簡單多數原則,即12名成員至少要有7名成員同意。
立場
在削減赤字問題上,民主黨人要求增稅,並通過
歐巴馬政府提出的就業促進法案,但民主黨人不願意在共和黨人主張大幅削減的醫療等社會福利領域讓步過多。共和黨人還堅決反對給年收入超過百萬美元的美國富人增稅。
除了黨派利益,被任命的“超級委員會”成員在做決定時還要顧慮到他們參加競選活動的支持者和捐贈者,而這些通常都是一些利益機構和各類團體——從醫療機構到房地產開發業、從律師到退休老人,都會受到稅收和財政支出政策改變的影響。
削減失敗
2011年11月21日,負責削減赤字談判的“超級委員會”領導人宣布,他們未能在規定期限內就削減1.2萬億美元聯邦赤字達成協定,這表明該委員會自2011年8月份成立以來的減赤努力以失敗告終。
影響
主權評級
惠譽稱,國會減赤談判失敗有可能會導致其將美國的債務評級前景從目前的“穩定”調降至“負面”,但不大可能會造成降級。
標準普爾和
穆迪也先後表態,稱國會減赤談判失敗暫時不會影響美國的主權信用評級。
民眾反應
這一訊息導致歐美股市應聲大跌,也給民眾對國會、政客的不滿情緒火上澆油。
超過55%的民眾認為兩黨均應為“超級委員會”的失敗承擔責任,其中多數人認為共和黨應負主要責任。
與此同時,過半數的美國人嚴重質疑國會解決當前美國所面臨危機的能力。
廣大民眾的失望和不滿情緒也成為“
占領華爾街”運動的
催化劑。
11月22日,約100名抗議者經過長途跋涉抵達首都華盛頓,其中包括21名來自紐約的“占領華爾街”運動成員。他們是在9日紐約警方清理祖科蒂公園之前從
曼哈頓動身出發的,經過近400公里的徒步行走來到了華盛頓。他們的目標,是要讓國會山聽到美國人民反對“經濟不平等”的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