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雜誌攝影師訪談錄之三》簡介:非同尋常的訪談,真實的自白;44位偉大新聞攝影師的傳奇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戰到20世紀70年代的重大歷史事件……《生活》雜誌攝影師締造了世界新聞攝影的開端,也創造了世界新聞攝影的輝煌,為我們留下了這個時代難忘的歷史剪影。1936年,隨著《生活》雜誌的創刊,新聞攝影作為美國人敘述故事的一種革新方式,開始以迅猛之姿進入人們的視野。這裡是那些創造圖片故事和圖像文體的先鋒們不容置疑的聲音。系列訪談從新聞攝影之父——艾爾弗雷德·艾森斯塔特開始,他們的精彩故事提示了艱難的奮鬥歷程和取得的光輝勝利,這些因素創造了令人瞠目的攝影傳奇,並使《生活》雜誌成為美國人的家庭相冊。
基本介紹
- 書名:美國《生活》雜誌攝影師訪談錄之三
- 譯者:徐家樹
- 出版社:中國攝影出版社
- 頁數:152頁
- ISBN:7800079872
- 作者:約翰•洛恩加德 (John Loengard)
- 類型:藝術
- 出版日期:2006年7月1日
- 開本:32開
- 品牌:中國攝影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美國雜誌攝影師訪談錄之三》:非同尋常的訪談,真實的自白;44位偉大新聞攝影師的傳奇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戰到20世紀70年代的重大歷史事件……《生活》雜誌攝影師締造了世界新聞攝影的開端,也創造了世界新聞攝影的輝煌,為我們留下了這個時代難忘的歷史剪影。
1936年,隨著《生活》雜誌的創刊,新聞攝影作為美國人敘述故事的一種革新方式,開始以迅猛之姿進入人們的視野。這裡是那些創造圖片故事和圖像文體的先鋒們不容置疑的聲音。系列訪談從新聞攝影之父——艾爾弗雷德·艾森斯塔特開始,他們的精彩故事提示了艱難的奮鬥歷程和取得的光輝勝利,這些因素創造了令人瞠目的攝影傳奇,並使《生活》雜誌成為美國人的家庭相冊。
1936年,隨著《生活》雜誌的創刊,新聞攝影作為美國人敘述故事的一種革新方式,開始以迅猛之姿進入人們的視野。這裡是那些創造圖片故事和圖像文體的先鋒們不容置疑的聲音。系列訪談從新聞攝影之父——艾爾弗雷德·艾森斯塔特開始,他們的精彩故事提示了艱難的奮鬥歷程和取得的光輝勝利,這些因素創造了令人瞠目的攝影傳奇,並使《生活》雜誌成為美國人的家庭相冊。
作者簡介
作者:(美)約翰·洛恩加德 (John Loengard) 譯者:徐家樹
約翰·洛恩加德 (John Loengard),1961年加入《生活》雜誌。20世紀60年代被認為是《生活》雜誌最有影響的攝影師。1978年為《生活》雜誌作為月刊復刊時起了很大作用。他在《生活》雜誌任圖片編輯直至1987年,現居紐約。他自己的圖片書籍包括:Pictures under DiscUSSlOn,Celebcating the Negative和Georgia O’Keeffe at Ghost Ranch,時他也是LIFE Classic Photographs:A Personal Interpre—tation和LIFE Faces的編輯。
約翰·洛恩加德 (John Loengard),1961年加入《生活》雜誌。20世紀60年代被認為是《生活》雜誌最有影響的攝影師。1978年為《生活》雜誌作為月刊復刊時起了很大作用。他在《生活》雜誌任圖片編輯直至1987年,現居紐約。他自己的圖片書籍包括:Pictures under DiscUSSlOn,Celebcating the Negative和Georgia O’Keeffe at Ghost Ranch,時他也是LIFE Classic Photographs:A Personal Interpre—tation和LIFE Faces的編輯。
媒體推薦
書評
“翻閱《生活》雜誌,能夠看見全世界,見證重大的歷史事件……”
——摘自美國《生活》雜誌序言
“翻閱《生活》雜誌,能夠看見全世界,見證重大的歷史事件……”
——摘自美國《生活》雜誌序言
圖書目錄
沃爾特·B.萊恩(Walter B.Lane):以拍攝維多利亞女王的曾孫、二戰時東南亞盟軍最高統帥——勞特·路易斯·蒙巴頓而出名。
尼娜·利恩(Nina Leen):《生活》雜誌四名女攝影師之一。兒時夢想成為一名動物園的女攝影師,曾經為拍攝美國著名女電影演員海倫’凱勒而拒拍約翰·甘迺迪總統。
查爾斯·斯坦海默(Charles Steinheimer):1946年以拍攝戰犯監獄聖昆廷而出名。他認為攝影只是一種實體,好的照片在於抓住人們的表情和姿態,但大多數的照片也是對個人的侵犯。
柯耐爾·卡帕(Cornell Capa):與羅伯特·卡帕並稱《生活》雜誌兄弟攝影師。1951年,拍攝的邱吉爾與艾森斯塔特在一起的照片,神態對比誇張、強烈,影響至今。信奉“只為和平不為戰爭而攝影”的準則,唯一拍攝的戰爭是中東“六次戰爭”。
安東尼·林克(Anthony Linck):一位帶眼鏡的飛機駕駛員,曾駕駛波音707飛機在甘迺迪機場安全著陸。因拍攝二戰中被蹂躪的殘廢兒童而被捕,被捕時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與警察對峙,後安全獲釋。
傑克·伯恩斯(Jack Birns):一個決定拍與別的攝影師不同照片的人,在中國的兩年,拍攝了中國國內戰爭後期的事態變化,喜歡中國,但也深感在中國工作的困難。
盧米斯·迪安(Loomis Dean):以拍王室出名。他以專業攝影師的身份認為名人只不過是一朵轉瞬即逝的花,拍攝名人但從不與名人交朋友,他認為好的照片就是在拍攝的同時以專業的眼光搜尋適於在雜誌上發表的拍攝主體和氛圍。
阿倫·格蘭特(Allan Grant):中學時同學以一台相機強行換取了他自製的模型飛機,他的攝影生涯從此開始。1962年,他給美國電影明星瑪麗蓮·夢露拍了她在世的最後一張照片。
耶爾·喬爾(Yale Joel):拍攝眾多國家元首、科學家。他曾經把相機架在核反應堆上,為站在梯子上的核艇鼻祖、美國海軍上將阿特馬羅,哈曼,里科弗拍了一幅照片。照片在《生活》雜誌上刊出後,上將頭極大,身子變得很小。但是照片傳神地表現了上將的特徵,當他再一次見到上將時,上將以老朋友的待遇接見了他。
威廉·J.薩米茨(Willian J.Sumits):沒有完成中學學業,卻能進入要求有大學學位的《生活》雜誌的攝影師,以勤奮、準備充分、靈活機動和細心著稱。為了拍攝喜怒無常的英國首相邱吉爾,他每天先向負責邱吉爾安全的警方了解當天邱吉爾的心情,如果巡警說:“今天你最好離得遠點!”他就知趣而退。或者巡警說:“他今天感覺相當不錯,來吧!”他就勇猛直前。為此,他拍攝到許多其他攝影師沒有拍到的照片。
喬·謝爾謝爾(Joe Scherschel):對新聞事件不知所措的攝影師,在一次老人被汽車屆重撞傷而致喉頭大肆滴血的突發交通事故中,呆若木雞,只是拿著相機。事後他總結道:好的攝影師也應該是一位新聞攝影師,要對事物敏感,並在不斷的拍攝行動中鍛鍊這種敏感。
戈登·帕克斯(Gordon Parks):20世紀50、60年代兩次拍攝黑人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因採訪報導美國黑人政黨成員“黑豹黨人”而招致暗殺,舉家遷到國外,後毅然隻身回到紐約,繼續拍攝報導。
約翰·多米尼斯(John Dominis):以拍攝政壇高層領導出名,多次拍攝美國各屆總統及其外事會晤。1969年,跟隨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以照片的形式記錄了周恩來總理與尼克森總統會晤的歷史瞬間。
尼娜·利恩(Nina Leen):《生活》雜誌四名女攝影師之一。兒時夢想成為一名動物園的女攝影師,曾經為拍攝美國著名女電影演員海倫’凱勒而拒拍約翰·甘迺迪總統。
查爾斯·斯坦海默(Charles Steinheimer):1946年以拍攝戰犯監獄聖昆廷而出名。他認為攝影只是一種實體,好的照片在於抓住人們的表情和姿態,但大多數的照片也是對個人的侵犯。
柯耐爾·卡帕(Cornell Capa):與羅伯特·卡帕並稱《生活》雜誌兄弟攝影師。1951年,拍攝的邱吉爾與艾森斯塔特在一起的照片,神態對比誇張、強烈,影響至今。信奉“只為和平不為戰爭而攝影”的準則,唯一拍攝的戰爭是中東“六次戰爭”。
安東尼·林克(Anthony Linck):一位帶眼鏡的飛機駕駛員,曾駕駛波音707飛機在甘迺迪機場安全著陸。因拍攝二戰中被蹂躪的殘廢兒童而被捕,被捕時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與警察對峙,後安全獲釋。
傑克·伯恩斯(Jack Birns):一個決定拍與別的攝影師不同照片的人,在中國的兩年,拍攝了中國國內戰爭後期的事態變化,喜歡中國,但也深感在中國工作的困難。
盧米斯·迪安(Loomis Dean):以拍王室出名。他以專業攝影師的身份認為名人只不過是一朵轉瞬即逝的花,拍攝名人但從不與名人交朋友,他認為好的照片就是在拍攝的同時以專業的眼光搜尋適於在雜誌上發表的拍攝主體和氛圍。
阿倫·格蘭特(Allan Grant):中學時同學以一台相機強行換取了他自製的模型飛機,他的攝影生涯從此開始。1962年,他給美國電影明星瑪麗蓮·夢露拍了她在世的最後一張照片。
耶爾·喬爾(Yale Joel):拍攝眾多國家元首、科學家。他曾經把相機架在核反應堆上,為站在梯子上的核艇鼻祖、美國海軍上將阿特馬羅,哈曼,里科弗拍了一幅照片。照片在《生活》雜誌上刊出後,上將頭極大,身子變得很小。但是照片傳神地表現了上將的特徵,當他再一次見到上將時,上將以老朋友的待遇接見了他。
威廉·J.薩米茨(Willian J.Sumits):沒有完成中學學業,卻能進入要求有大學學位的《生活》雜誌的攝影師,以勤奮、準備充分、靈活機動和細心著稱。為了拍攝喜怒無常的英國首相邱吉爾,他每天先向負責邱吉爾安全的警方了解當天邱吉爾的心情,如果巡警說:“今天你最好離得遠點!”他就知趣而退。或者巡警說:“他今天感覺相當不錯,來吧!”他就勇猛直前。為此,他拍攝到許多其他攝影師沒有拍到的照片。
喬·謝爾謝爾(Joe Scherschel):對新聞事件不知所措的攝影師,在一次老人被汽車屆重撞傷而致喉頭大肆滴血的突發交通事故中,呆若木雞,只是拿著相機。事後他總結道:好的攝影師也應該是一位新聞攝影師,要對事物敏感,並在不斷的拍攝行動中鍛鍊這種敏感。
戈登·帕克斯(Gordon Parks):20世紀50、60年代兩次拍攝黑人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因採訪報導美國黑人政黨成員“黑豹黨人”而招致暗殺,舉家遷到國外,後毅然隻身回到紐約,繼續拍攝報導。
約翰·多米尼斯(John Dominis):以拍攝政壇高層領導出名,多次拍攝美國各屆總統及其外事會晤。1969年,跟隨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以照片的形式記錄了周恩來總理與尼克森總統會晤的歷史瞬間。
文摘
書摘
沃爾特·B.萊恩(以下簡稱萊恩):中學畢業後,我在一家電影公司找到一份工作,這之後又給一位攝影師當助手,他在華盛頓萊克興頓大街有辦公室。我們在瑪麗女皇號豪華遊輪上拍了不少照片。但他的生意開始走下坡路,他雇不起我,只能讓我走了。這時我發現一家叫Pix的攝影圖片代理公司要找人手,1937年3月我被這家圖片社雇用。柯耐爾·卡帕與我一起在Pix的暗房工作了一年。有時簡單的拍攝工作,我也會幹一點。Pix圖片社有一次希望拍到在曼迪遜廣場花園舉行競技表演的遊行,我爬到橡木上拍到了非常精采的照片。《生活》雜誌刊用了它並且認為“這個年輕人拍得不錯”。從1941年開始,我與《生活》雜誌華盛頓辦事處簽訂契約,以預付拍攝費的形式工作。8月底,有一天下午《生活》雜誌對我說:“快到諾福克去,英國皇家海軍的‘輝煌,號要到了。”這是英國海軍的一艘航空母艦,在地中海遭到德國的轟炸而嚴重受損。該艦的艦長是勞特·路易斯·蒙巴頓(Lord Louis M0utbatten,英國海軍元帥,維多利亞女王的曾孫,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任東南亞盟軍最高統帥。譯註)。我找不到合適的火車,不然從華盛頓到諾福克正好可以及時趕到。所以我只能沿波托馬克河開,總算找到一艘當夜啟航的船,但艙位全滿了,我說服了船長,他讓我睡在機房的長椅上。這艘船在第二天早上六點三刻到達諾福克,我上了岸,急急忙忙叫了一輛計程車——就像電影中常有的——路上又被一輛有120節車廂的貨車擋住。最後我趕到了第一街碼頭大門,但那兒的海軍陸戰隊門衛告訴我,“輝煌”號在第四街碼頭。
背著那隻大號攝影包,我跑得上氣不接下氣。到了大門口,那裡的海軍陸戰隊警衛說:“我不能讓你進去。”
我說:“我一定得進去,不然我會丟掉我的飯碗,我一定得登上‘輝煌’號才行。”
那個警衛對另一名海軍陸戰隊員說:“把這傢伙帶上船去。”當我登上“輝煌”號的甲板,蒙巴頓正好從艦橋上往下走來檢閱他的士兵。我彎下一條腿,從下往上拍了一幅照片。從諾福克到華盛頓的路上與來時一樣辛苦,我剛剛回到華盛頓,《生活》雜誌又對我說:“你必須馬上去冰島。”這是因為美國部隊將在那兒設基地。
在幾小時之內,《生活》雜誌就為我辦好了去冰島的護照,我乘飛機到達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哈利法克斯。因為加拿大正在戰時,所以我帶的全部攝影器材都被海關沒收了。一名加拿大皇家騎警一直與我呆在一起,直到登上去冰島的飛機。到達冰島之後,我到處走,看到一家報攤邊上一堆《生活》雜誌,我習慣性地拿起一本雜誌從最後一頁往前翻,翻到封面,我高興極了,因為封面上用的正是我拍的蒙巴頓的照片,編輯把照片放大了,把水手們從照片上裁掉了。照片上只有蒙巴頓的大半身肖像,這成了極好的一幅封面。
我登上那艘“黃金瀑布”號船,一名皇家騎警把我的照相器材轉交給那艘船的船長說:“先別把這些東西交給他,直到船開出15海里。”P21-22
沃爾特·B.萊恩(以下簡稱萊恩):中學畢業後,我在一家電影公司找到一份工作,這之後又給一位攝影師當助手,他在華盛頓萊克興頓大街有辦公室。我們在瑪麗女皇號豪華遊輪上拍了不少照片。但他的生意開始走下坡路,他雇不起我,只能讓我走了。這時我發現一家叫Pix的攝影圖片代理公司要找人手,1937年3月我被這家圖片社雇用。柯耐爾·卡帕與我一起在Pix的暗房工作了一年。有時簡單的拍攝工作,我也會幹一點。Pix圖片社有一次希望拍到在曼迪遜廣場花園舉行競技表演的遊行,我爬到橡木上拍到了非常精采的照片。《生活》雜誌刊用了它並且認為“這個年輕人拍得不錯”。從1941年開始,我與《生活》雜誌華盛頓辦事處簽訂契約,以預付拍攝費的形式工作。8月底,有一天下午《生活》雜誌對我說:“快到諾福克去,英國皇家海軍的‘輝煌,號要到了。”這是英國海軍的一艘航空母艦,在地中海遭到德國的轟炸而嚴重受損。該艦的艦長是勞特·路易斯·蒙巴頓(Lord Louis M0utbatten,英國海軍元帥,維多利亞女王的曾孫,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任東南亞盟軍最高統帥。譯註)。我找不到合適的火車,不然從華盛頓到諾福克正好可以及時趕到。所以我只能沿波托馬克河開,總算找到一艘當夜啟航的船,但艙位全滿了,我說服了船長,他讓我睡在機房的長椅上。這艘船在第二天早上六點三刻到達諾福克,我上了岸,急急忙忙叫了一輛計程車——就像電影中常有的——路上又被一輛有120節車廂的貨車擋住。最後我趕到了第一街碼頭大門,但那兒的海軍陸戰隊門衛告訴我,“輝煌”號在第四街碼頭。
背著那隻大號攝影包,我跑得上氣不接下氣。到了大門口,那裡的海軍陸戰隊警衛說:“我不能讓你進去。”
我說:“我一定得進去,不然我會丟掉我的飯碗,我一定得登上‘輝煌’號才行。”
那個警衛對另一名海軍陸戰隊員說:“把這傢伙帶上船去。”當我登上“輝煌”號的甲板,蒙巴頓正好從艦橋上往下走來檢閱他的士兵。我彎下一條腿,從下往上拍了一幅照片。從諾福克到華盛頓的路上與來時一樣辛苦,我剛剛回到華盛頓,《生活》雜誌又對我說:“你必須馬上去冰島。”這是因為美國部隊將在那兒設基地。
在幾小時之內,《生活》雜誌就為我辦好了去冰島的護照,我乘飛機到達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哈利法克斯。因為加拿大正在戰時,所以我帶的全部攝影器材都被海關沒收了。一名加拿大皇家騎警一直與我呆在一起,直到登上去冰島的飛機。到達冰島之後,我到處走,看到一家報攤邊上一堆《生活》雜誌,我習慣性地拿起一本雜誌從最後一頁往前翻,翻到封面,我高興極了,因為封面上用的正是我拍的蒙巴頓的照片,編輯把照片放大了,把水手們從照片上裁掉了。照片上只有蒙巴頓的大半身肖像,這成了極好的一幅封面。
我登上那艘“黃金瀑布”號船,一名皇家騎警把我的照相器材轉交給那艘船的船長說:“先別把這些東西交給他,直到船開出15海里。”P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