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繡幫扶計畫

羌繡幫扶計畫

羌繡幫扶計畫是“5·12汶川大地震”災後恢復重建項目之一,是在中共阿壩州委、阿壩州人民政府的指導和支持下,由中國紅十字會李連杰壹基金、成都高屯子文化機構聯合發起,經阿壩州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審批,在州民政局登記備案而成立的民辦非企業組織。幫扶中心獨立運營並接受社會及相關部門監督。該項目由阿壩州婦女羌繡就業幫扶中心負責實施。羌繡幫扶計畫是一項長期、持久的災後重建援助計畫和民族文化保護工程。旨在廣泛發動災區婦女從事羌繡手工勞動,鼓勵和幫助其就業,自力更生、生產自救。同時,幫扶計畫的實施,將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羌繡文化進行保護和拯救,加快民族文化產業化進程,拓展產業救災和科學重建新渠道。該計畫由中國紅十字會李連杰壹基金提供資金支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羌繡幫扶計畫
  • 目的:對羌繡文化進行保護和拯救
  • 實施地: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
  • 實施人:阿壩州婦女羌繡就業幫扶中心
實施,目標,背景,

實施

幫扶計畫是一項長期、持久的災後重建援助計畫和民族文化保護工程。旨在廣泛發動災區婦女從事羌繡手工勞動,鼓勵和幫助其就業,自力更生、生產自救。同時,幫扶計畫的實施,將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羌繡文化進行保護和拯救,加快民族文化產業化進程,拓展產業救災和科學重建新渠道。該計畫由中國紅十字會李連杰壹基金提供資金支持。
幫扶計畫的實施由6大環節構成:研發、培訓、生產、銷售、推廣、回報。
1、研發:通過自組和聯合設計界力量組建研發團隊,設計開發羌繡創新圖案和產品形式;
2、培訓:聯合三縣(汶川縣、茂縣、理縣)就業局,組織院校老師和民間藝人為災區婦女提供羌繡技藝培訓;
3、生產:在三縣建立幫扶工作站和幫扶點,招聘培訓合格的婦女成為契約制繡工,按月計件發放工資;
4、銷售:幫扶中心聯合各類資源建立線上電子商務體系、線下實體店面行銷體系,根據訂單建立“以銷定產”的經營模式;
5、推廣:羌繡產品在銷售的同時,也使羌文化得到更大範圍的傳播,為現代人所熟知和喜愛,激發更多的人去關注和研究,從而達到拯救和傳承的目的;
6、回報:幫扶計畫實施第一年的全部利潤用於災區婦女就業幫扶。第二年起的利潤用於計畫的持續運作;用於建立羌繡生產創新獎勵基金;用於對災區貧困老人、兒童、婦女的愛心援助;用於羌文化的保護和研究。
災後重建是一項長期持久的工程,幫扶計畫運作初期以3年為限,通過具體實施和運營,將初步實現其5大目標:解決就業、自我造血、脫貧致富、文化拯興、復甦經濟。“3年3萬人次”的就業技能培訓規劃將讓災後民眾獲得一定的就業謀生技能;幫扶中心的良性發展態勢,將逐步實現從社會輸血到自我造血的轉換;羌繡產品的市場化行為將讓更多的人關注和喜愛羌文化,吸引社會力量研究和保護羌族文化遺產;羌繡產品行銷渠道的建立,將讓災區人民在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和生產自救的道路上走得更為穩健;羌文化品牌的建立將讓民族文化產業融入市場經濟大潮。
3年後,幫扶中心將持續運作,為民族文化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的發展創立一個具有高度學習和研究價值的範本。

目標

幫扶計畫致力於實現5大目標:解決就業、自我造血、脫貧致富、文化拯興、復甦經濟。
1、解決就業:幫扶中心制定“3年3萬人次就業培訓規劃”。2008年底幫扶汶川、茂縣、理縣共3000人,至2010年底完成30000人次的羌繡技能培訓。
2、自我造血:幫扶計畫初期運營時,將有一筆慈善資金的投入。在逐批次生產並銷售羌繡產品後,將實現資金的回籠和積累,慈善資金的投入也將視情況逐次遞減。最終幫扶中心將依靠銷售盈利擴大規模、良性發展,從而真正實現災區經濟的“自我造血”機能和社會回饋機制。
3、脫貧致富:震前三縣婦女從事羌繡勞動,月均收入約300元;震後基本失去生活來源,參加幫扶計畫後,技藝好產能高的婦女繡工按月計件工資可達500元左右,普通級別的婦女繡工,在提高技藝水平後月收入也將突破千元。
4、文化拯興:震後羌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拯救迫在眉睫,將羌繡產品作為羌文化傳播載體,通過市場行銷和品牌推廣活動,引起社會廣泛的關注和支持,從而拯興文化、發展產業。
5、復甦經濟:震後,當地的支柱產業——旅遊經濟遭受毀滅性打擊,短期之內難以恢復。羌繡產品的推廣運營,將逐步形成以文化為核心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在坐等遊客前往景區消費之外,開闢一條旅遊產品走向市場的道路。從而,助推災後重建進程,加速經濟復甦速度。

背景

“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處於地震重災區的汶川、理縣、茂縣經濟生產體系瀕臨瓦解,民眾生活陷於困頓,心理情緒波動很大,當地民族文化受損嚴重。災後經濟恢復重建,需要各方力量的參與和支持,需要長久的堅持和持續的投入,拓展重建渠道、保護民族文化,成為當務之急,在當前這個特殊時期和背景下實施更具有特別重要和深遠的意義。
一、拯救文化
羌族是我們中華大家庭的古老民族之一。千百年來,羌民族和我們民族大家庭的其他成員一道,共同創造了中華民族輝煌燦爛的偉大文明。5·12汶川大地震的重災區,正是中國32萬羌族兒女的聚居區,古羌文化正面臨生死存亡之際。“羌繡”是留存至今最為鮮活生動,與羌人生活最為密切,最能與現實世界對話的羌文化遺產,其構圖、配色、針法具有顯著的民族特色。深厚的羌民族文化底蘊和廣泛的運用空間,使羌繡具備了融入現代人生活領域的必要條件,羌文化也籍此載體得到發揚和傳承。幫扶羌繡成為拯救羌文化的關鍵。
二、實現就業
羌繡在當地約10.8萬名婦女的生產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擅繡者眾多。羌族婦女足不出戶即可依靠手工製作為家庭創造經濟收入。羌繡是勞動密集型行業,開發羌繡能達到“一人就業,帶動全家”的效果。
三、產業發展
由於旅遊線路遭受嚴重破壞,岷江河谷旅遊業短期內難以恢復。汶川、理縣、茂縣等羌族聚居區農副產品銷售、旅遊業經營都將面臨困境,開發羌繡產品短期內可解決受災民眾就業與心理撫慰,更重要的是,這一項目可成為開發旅遊產品,帶動旅遊業復甦,增加老百姓收入的長久之計。
四、情感連線
5·12汶川大地震受到了全人類的廣泛關注,國內外愛心人士給予災區多方面的熱情援助,國內民眾團結一致、眾志成城,體現了空前的民族凝聚力。災後,全國人民對災區民眾的愛心,以及災區民眾對全國人民的感恩,都需要真誠的表達。羌族婦女一針一線繡出的羌繡產品,是表達這一情感的理想載體,是災區人民和各界愛心人士情感連線、情感互動的紐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