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起源,特點,
起源
民謠道:“太原頭腦西安泡,新絳羊湯也蠻好”。它與運城地區其它地方的羊湯、羊雜割不同,雖然同樣是用羊雜做成,但不雜放豆腐、粉條。每天早晨顧客盈門,一搶而空。羊肉、羊油、羊血、羊湯,含有較高脂肪、鐵質和蛋白質,發熱量大,屬於熱性食物,所以,冬天人們特別喜歡吃。
特點
:油而不膩,清香爽口。 新絳人及周邊人們管羊下水叫羊雜爛,羊湯或羊雜碎,雜爛菜。青草返黃,秋風乍起的時候,新絳的城鄉各地就有羊雜爛在賣了。 賣羊雜爛這個行當在新絳本地被稱作擺雜爛鍋子的。一個很大的黑色沙鍋擺在爐子上,一鍋子雪白的融化了羊腦子的骨頭湯,裡面翻滾著片得很薄的羊頭肉,擇骨肉,心肝肺腎;切成細絲的大腸,羊肚,百葉;比麻將塊還大的四四方方的血豆腐;還有指節般長短一咬就流油的油腸。上面漂著青白的大蔥軲轆,紅色的辣椒油。羊湯的香味充斥著街道,勾引著來來往往行人的饞蟲。滿臉油光的攤主站在“骨都骨都’煮著的雜爛鍋子旁,一手拿粗瓷碗,一手拿一柄撇勺,邊舀邊不停的招呼客人:“不要肺?”“多舀點腦子?”“大碗羊肚-----”食客們都坐著小條凳,低頭趴在條案上,一手拿筷,一手拿餅或麻花,吃得滿頭缸氣,唏呀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