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文氏樹蛙是一種樹蛙科動物,為香港的特有物種,於1952年首次發現。在全球分布狹窄,只發現於赤鱲角、大嶼山及蒲台島等地。其身體短小,雄蛙平均長度只有1.5厘米,雌蛙稍大,亦只有2.5厘米,是中國最小的蛙。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盧文氏樹蛙
- 拉丁學名:Liuixalus romeri
- 別稱:盧氏小樹蛙或羅默氏小樹蛙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兩棲綱
- 目:無尾目
- 亞目:新蛙亞目
- 科:樹蛙科
- 屬:Liuixalus
- 種:盧文氏樹蛙
- 分布區域:中國香港的赤鱲角、大嶼山及蒲台島等地。
- 英文名:Romer's Tree Frog
簡介,特徵,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生長繁殖,發現,首次發現,其他地域發現,保護級別,保護重視,列入瀕危動物保護,生物分類學,分類學爭議,物種分類,瀕臨滅絕原因,
簡介
盧文氏樹蛙是香港獨有的物種,數量稀少,被列入《野生動物保護條例》之中的保護物種之一。
特徵
形態特徵
在香港的22種蛙類及蟾蜍中以盧文氏樹蛙的體積最細小。雌性體型比雄性略大。身體腹部白色,背部呈棕色而背部有交叉斑紋,可作為保護色,布滿小痣粒。兩眼中間有一道黑帶紋。尖吻,有明顯鼓膜。幼長的後肢有多條黑色帶紋,足趾有小吸盤。
生活習性
生長繁殖
發現
首次發現
其他地域發現
保護級別
保護重視
盧文氏樹蛙是極易滅絕的香港本土物種。成年盧文氏樹蛙體型僅有0.8英尺長,為香港的特有物種。受香港機場建設破壞其棲息地的影響,科學家一度認為盧文氏樹蛙已經滅絕。好訊息是,在野生動物學家的保護下,上世紀九十年代,野生動物學家向大自然放歸2000餘只盧文氏樹蛙,此後盧文氏樹蛙又再在香港的野外繁殖起來。但盧文氏樹蛙野外生存環境條件極其惡劣,在棲息地被人為的進一步蠶食的同時,一些外來品種的淡水魚,如食蚊魚,會吃掉盧文氏樹蛙的蝌蚪。
世界自然基金會收集了一些盧文氏樹蛙,飼養在香港大學,並送往澳大利亞的墨爾本皇家動物園和德國的柏林動物園進行人工飼養和繁殖,再送回香港,但只有墨爾本皇家動物園成功繁殖。 香港政府亦聯同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等進行遷地保育,釋放盧文氏樹蛙在選定的八個遷地保育區。 漁護署亦於2002年展開盧文氏樹蛙持續監察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