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歷史
羅馬城位於地中海中部亞平寧半島的拉丁平原上。拉丁平原上有條台伯河,羅馬城就在台伯河左岸的小山上,距海岸約百餘千米,在早期鐵器時代已形成農業村落。後有拉丁人的一支來此建立據點,隨著經濟發展,人口增加,遂建立城市。
當時為公元前7世紀,比神話傳說中羅慕洛建城的時間稍晚。城市建立,羅馬國家亦告形成,先後經歷共和國和帝國兩時期。
從公元前5世紀~前3世紀,羅馬已由一小城邦而統一義大利全境。後又征服地中海西部和東部廣大地區,擁有今西班牙、法國、希臘、敘利亞、埃及和北非各地,建成古代最大的奴隸制帝國。
直到公元476年羅馬帝國才告結束。在此近千年間,羅馬城一直是地中海地區的大城市,最繁盛時人口逾百萬,為古代世界最大的都城。
建成時間
2014年4月13日,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古羅馬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世界最古老城市之一,但是它的年紀剛剛又長了幾年。
對古羅馬廣場進行發掘的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堵牆的遺蹟,它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900年。這說明“永恆之城”(即古羅馬城———本報注)的興建時間比人們預想的早了100多年。
根據羅馬神話,羅馬城是由雙胞胎兄弟羅慕盧斯與雷穆斯在公元前753年興建的。但是本次發現令知名的義大利考古學家相信,該城的興建時間或許比那還要早100多年。
建築景觀
羅馬古城包括帕拉蒂諾(Collis Palatinus)、卡皮托利(Collis Capitolinus)、埃斯奎利諾(Collis Esquilinus)、維米納萊(Collis Viminalis)、奎里那萊(Collis Quirinalis)、西里歐(Collis Caelius)、阿文提諾(Collis Aventinus)七個山丘,史稱七丘之城。南北長約6200米,東西寬約3500米,城牆跨河依山曲折起伏,整體呈不規則狀,像一隻蹲伏的雄獅。
羅馬廣場
古城中心最重要地段是羅馬廣場,位居帕拉蒂諾、卡皮托利諾和埃斯奎利諾三丘之間的谷地,建城以後即為居民往來集會的中心。主要場地長約134米 ,寬約63米,到共和國末年廣場四周已遍布神廟、會堂、元老院議事堂和凱旋門、紀念柱等。至帝國時期又不斷擴建裝修,其富麗堂皇居整個帝國之冠。
從凱撒以至各朝皇帝,還不斷在羅馬廣場北面和東面建造以帝王為名的廣場,其中最大的是皇帝圖拉真的廣場,由市場、會堂、圖書館、紀念柱和神廟組成,氣象雄偉,建築精美,代表羅馬建築的最高水平。在羅馬廣場西南不遠聳立著的角斗場(見羅馬角斗場),採取圓形劇場的形式,內部可容5萬觀眾,是古代最宏大的劇場建築。此外,城中還有數以百計的神廟、劇場、圖書館、體育場、浴場以及規模宏大的引水道等。
羅馬皇宮
羅馬皇宮則建於帕拉蒂諾山上,後世習稱帕拉蒂諾皇宮,包括大量廳堂、浴室及賽車場、劇場等。這些古蹟只存廢墟,惟有萬神殿完整保留下來。它是一座圓形圓頂的神廟,前有古典式柱廊,圓頂用天然混凝土,即以火山灰石築成,是羅馬建築在結構技術方面的偉大創造。其圓頂高達43米,寬亦相近,氣魄宏偉,結構嚴密,對日後歐洲古典建築有深遠影響。
地下墓窟
公元2~4世紀間,基督教在羅馬流行,但未獲政府承認,信徒遂在城郊地下岩層挖建墓窟,以縱橫交錯的通道置放信徒遺體。現已發現地下墓窟43處,墓道總長達480千米 ,墓穴總數達60萬~80萬個,成為羅馬古城重要古蹟之一。這些墓窟存有基督教內容的題銘、壁畫和宗教圖簽等,對研究早期基督教歷史和美術有重大意義。
建築傳說
像很多古老的民族一樣,羅馬人也是用一個神話傳說來解釋自己城市的起源和命名的。據說,是兩個孿生兄弟羅慕洛和勒莫建立的羅馬城。他們是希臘神話中特洛伊英雄、美神阿佛洛狄忒的兒子埃尼阿斯(Aeneas)的後代。
據傳說,古代特洛伊陷落以後,埃尼阿斯帶領一些保衛城市的人逃了出來。逃亡者的船隻在大海里漂泊了很久,最後海風把他們吹到岸邊。疲憊不堪的逃亡者上了岸,決定在這裡定居下來,這就是義大利東岸,台伯河畔拉丁姆區。埃尼阿斯的兒子在拉丁姆區建立了一座城市,命名為亞爾巴龍伽城。
過了數十年,埃尼阿斯的後代儂米多爾統治著亞爾巴龍伽城。他的弟弟阿穆留斯是一個陰險殘暴的人。他自己想做統治者,便不擇手段,推翻了儂米多爾,竊取了政權。殘暴的阿穆留斯下令殺死他的侄子,又強迫他的侄女西里維亞去做弗斯塔神的女祭司,因為祭司是不能結婚的。阿穆留斯認為這樣一來,使他的哥哥就再沒有後代,也就不會有人向他報仇了。
不久之後,被迫當祭司的老國王的女兒,與戰神瑪爾斯墜入愛河,生下了一對雙胞胎。阿穆留斯聽到這個訊息後又恨又怕,他命令馬上殺死了這個侄女,並讓一個女奴把兩個嬰兒扔到河裡去。女奴把兩個孩子放在一個籃子裡,來到台伯河邊。這時台伯河正在泛濫,大水不斷上漲,沿河白浪滔天。她不敢走到水裡,就把籃子放在河邊,轉身離去了。
沒想到籃子掛在岸邊的一根樹枝上,河水並未把它捲走。不久,河水退去,裡面又傳出了嬰兒的啼哭聲。這時,一頭到河邊飲水的母狼聽到哭聲走了過來,它嗅了嗅籃子裡的嬰兒,不但沒有傷害他們,反而用自己的乳汁來餵養他們。一個牧人看到了這一幕?把兩個孩子帶回了家,精心撫養起來。他又給兩個孩子取了名字,一個叫羅慕洛,一個叫勒莫。
後來牧人經過多方打聽,知道了兩個孩子的身世,但對此一直守口如瓶。在牧人的精心教育下,這對孿生兄弟長大了。由於他們每天跟隨牧人出去打獵,鍛鍊成了敏捷、強壯的青年,而且力大無比。
此時,牧人把他們身世的秘密告訴了兄弟兩人。兄弟倆聽了以後,決心殺死阿穆留斯,為自己的母親和舅父報仇雪恨。羅慕洛與勒莫一起領導亞爾巴龍伽城人民起義,殺死了殘暴的阿穆留斯,又找到隱居鄉間的外公,把政權還給了他。
羅慕洛和勒莫做完這些事後,不願再留在亞爾巴龍伽城,他們決定在昔日河水退去,他們倖存下來的地方建立新城。新城建好了,羅慕洛和勒莫為了用誰的名字來命名新城發生了激烈的爭吵。羅慕洛一怒之下,失手殺死了弟弟。然後他很快挖好了環城的壕溝,成為這座新城的統治者,並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這座城市。據傳說這事發生在公元前753年,羅馬人便以這一年為自己的紀元。
在羅馬的帕拉佐博物館裡,陳列著一座著名的雕像:一隻母狼露出尖銳的牙齒,警惕地注視著前方,在它腹下有兩個男嬰正咬著母狼的乳頭吮吸。狼是公元500~600年的作品,兩個嬰兒是文藝復興時期後添加的。
儘管這是
一個美麗的傳說,但今天的羅馬人依然相信羅馬城是羅慕洛兄弟智慧和生命建成的,並相信他們是戰神瑪爾斯與美神阿佛洛狄忒的後裔,依然銘記並傳承著這種精神與氣節。
社會評價
先進的城市規劃理念
羅馬人對於城市功能設計和構想的完美追求。在敘利亞的帕美娜、黎巴嫩的巴勒貝克、土耳其的以弗所等遺蹟中,也能看到羅馬人追求城市設計功能完整性的影子。但是這些古城大多在地震或戰火中被摧毀殆盡,所剩無幾。由於地理位置優越,處於經商要道和交通樞紐,自身擁有天然良港,非常有利於連線羅馬帝國與周圍城邦國家的貿易往來,龐貝是當時僅次於羅馬的帝國最重要的商業中心,因而它幾乎複製了所有的羅馬城市設計的精華和理念,這些理念甚至讓今天的城市規劃設計者們都自嘆不如。
在龐貝可以看到,這裡的街道、屋舍的外牆立面大多保存完好,只是不見了屋頂,那是被當時幾十米深的厚重炙熱的火山灰壓塌毀壞的。走在大街上,兩旁的建築立牆依舊高大厚重,城內的幾條大街呈“井”字形有規則地縱橫交錯,分為九個街區。其中最主要的“豐足大街”、“幸運大街”、“執政官大街”等,筆直平坦,約7米多寬,全部用青色石板鋪成,兩旁的人行道又比路面高出20厘米,以保證行人的通行安全;引水渠四通八達,街道暗置排水溝,分別有鉛鑄和陶製的排水管將路面的積水分流;由於2000年前尚沒有路燈,聰慧的龐貝人特意在主要街道上的每塊石板間隙縫中,鑲嵌了從那不勒斯灣的海底挖掘出來的白色海石,這樣即使是沒有月亮的黑夜,路人也能藉助白色石塊的反光,分辨道路;在瑪利納城門的入口處,為了通行有序,互不相擾,龐貝人還特意將牲口、車輛和人行分成兩個不同的拱門進出,體現了當時先進的城市交通分流理念。
現今的歐洲,街頭常見有免費直飲的飲水龍頭,以方便路人和遊客解渴。在龐貝幾條主要大街的交接處,我們也發現了不少這樣的公共飲水池和水龍頭。這些水源大多是引自數百公里外的山泉,喜愛沐浴的羅馬人不惜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建石築的引水渠,將溫泉和清水引入城中公共浴池和飲用。按照海拔高度的落差,經過精密計算,逐漸降低引水渠的高度,這樣就產生了自然的水壓和壓強,2000年前的龐貝就有了自然壓力產生的噴泉和飲用水,不能不讓我們讚嘆設計者的聰慧和創造力。
積極的人生態度與活力
雖然經過近400年的不斷挖掘,龐貝至今也只是復原了全貌的1/3,不僅僅是那些倒塌的神廟、損毀的屋舍,或是殘存的麵包坊,而是復原了2000年前龐貝人真實生活的場景。龐貝的酒吧、公共浴場、麵包烘房、印染店、客棧、劇場等等,原本都是人口稠密、商賈發達的喧鬧場所,在維蘇威火山突然爆發的那一刻,生命戛然而止,被封存在凝固、僵硬的火山熔岩中。
羅馬古城遺址真實地保留了災難來臨前人們生活的樣子,讓我們看到了當時龐貝人開放、活躍,富足愉悅、廣泛交流的精神狀態,洋溢著鮮活的人類生活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