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公報》是世界上最早的官方公報。除了題銘和新聞信,古羅馬還創辦了公告式的手抄官方公報《元老院紀事》(Acta Senatus)和《每日紀聞》(Acta Diurna),統稱《羅馬公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馬公報
- 性質:世界上最早的官方公報
社會背景,旗下產品,每日紀聞,元老院紀事,社會意義,
社會背景
公元前59年,尤里烏斯·凱撒被選為古羅馬共和國執政官。他發布的第一條命令是:“嗣後元老院工作的報告,務須每日寫出公布之。”當時,古羅馬貴族派與民主派之間的鬥爭十分激烈。
旗下產品
每日紀聞
公元前27年1月16日,凱撒的繼承人、養子屋大維被元老院授予“奧古斯都”(意為至聖至尊)尊號,成為國家元首,古羅馬共和國演變為古羅馬帝國。公元前6年,屋大維在《元老院紀事》的基礎上創辦《每日紀聞》。
《中國大百科全書·新聞出版》卷,對《每日紀聞》作了如下介紹:
羅馬帝國執政官於公元前1世紀下令頒布官報《每日紀聞》。它是一種手抄布告,公布於羅馬和各省公共場所,內容為公民投票、官吏任命、政府命令、條約、戰爭和宗教新聞等。
《每日紀聞》較《元老院紀事》題材更為多樣,內容更為豐富,元老院會議記錄、帝國政事、戰爭訊息、刑事案件、名人言論、稅收情況、宗教祭祀、帝國嫁娶、趣聞軼事、煽情故事等無所不包。屋大維本人曾為《每日紀聞》撰文,反對大家庭制度;古羅馬作家老普林尼在其著作中曾提到公元47年的一期《每日紀聞》報導了羅馬正在展示一隻鳳凰。對於不同的新聞題材,《每日紀聞》在寫法上各有側重:民刑二庭新聞需要強調時效,選舉訊息要製成特寫,皇族起居則講究實錄。作為權威的官方公報,《每日紀聞》除繕寫在公告板上,還由書記員抄寫多份,頒發給各地要人和駐軍首長。隨著古羅馬帝國版圖的擴張,其傳播範圍也越來越廣。
《每日紀聞》可能一直出版到公元330年古羅馬帝國遷都君士坦丁堡為止,但在已知的文獻中最後一次提到《每日紀聞》是公元222年。
元老院紀事
所謂的《元老院紀事》不過是豎立在元老院門外大街上,每天由專人在上面書寫元老院議事內容的一塊塗了石膏的白木板,當時被稱為“阿爾布”(Album),意為公告板,後人則名之為《元老院紀事》,其內容除元老院活動摘要外,還有首都及各行省嬰兒出生和死亡的人數、各項稅收入庫情況、法庭審判及政要活動等方面的信息。當凱撒拒絕稱王時,《元老院紀事》還發表評論稱頌他。
從這個政府機構的“喉舌”僅是一塊塗有石膏的白木板,可看出當時文字新聞傳媒的簡陋、原始的特點,但它卻是現代報刊的鼻祖和世界上最早的定期手抄新聞傳媒。
公元前44年3月15日,凱撒在元老院開會時遇刺身亡,《元老院紀事》對此進行了報導,但凱撒死後就停止刊布了。
作為民主派的首領,凱撒創辦《元老院紀事》的目的,就是想通過公布元老院和公民大會議事內容,“使元老院的一舉一動公開給大眾”,藉此打壓貴族派的氣焰,爭取輿論支持,擴大政治影響,因為“會議記錄的發表,迫使議員們講話時心中要有會場外的公眾”。
社會意義
有學者認為,羅馬帝國之所以能統治遼闊疆域,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它有一個發達的,包括《每日紀聞》在內的傳播系統。而其滅亡,部分原因是由於《每日紀聞》的停辦,傳播組織遠落後于軍事、商業、行政等社會組織的發展,無法協調複雜的活動。
西方人一直認為世界上最早的報紙是羅馬共和國在公元前60年創建的《每日紀聞》,他最早是一塊樹立在羅馬元老院門口的木牌,用於向廣大羅馬市民發布元老院的最新決策。相當於現在的公告欄,後來,隨著羅馬的版圖不斷擴大,已經遠遠不局限於義大利,為了使廣大疆域上的各部落臣民都能“沐浴”到共和國的恩澤,共和國最後一任執行官愷撒責專人,將《每日紀聞》的內容書寫在布匹上,帶到各個行政省的首府,並在那裡翻譯成各種語言,再通過公告欄的形式發布給民眾。這一信息傳播的方式對西方後世影響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