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伽曆數書,印度古代5部曆數書中的第4部,成書於公元4世紀左右。梵文Romaka的意思是“羅馬的”,因而有人認為與羅馬有關。書中取年長為365·2467日,朔望月長29·530581日,與希臘天文學家伊巴谷(Hipparchus)及托勒玫(Ptole-my)所取值相近。書中以2850年為閏周,其中正含1050個閏月。這與中國春秋中晚期(約公元前6-前5世紀)發現的,希臘人於公元前430年左右發現的19年7閏的周期完全相當(2850=19×150;1050=7×150)。書中給出了太陽及月亮的中心差,其中太陽的中心差值與托勒玫所給的相同,而月亮的則有所更改。此外,推算積日時取一個希臘城市的子午線為基礎,這個城市可能是亞歷山大,也可能是君士坦丁堡(因該兩城市幾乎在同一子午線上)。又,書中給出太陽的遠地點黃經為75°,它與後來印度天文學家阿利耶毗陀所定的78°很相近,而與托勒玫的65°30′則相差較大。因此,有人認為,該書確是淵源於地中海,並由室利舍那校訂過。而印度傳統的看法則認為該書乃室利舍那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