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靜蘭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57年出生
- 職業:西北大學地質學系教授
- 畢業院校:西北大學
- 性別:女
講授課程,科研成果,研究項目,發表論文,
講授課程
現為本科生講授《晶體光學與光學礦物學》課程;為研究生講授《儲層沉積學》、《火山岩油氣藏地質學》、《岩石學(晶體光學部分)》等課程。以第二主編合作出版本科教學示範基地教材《晶體光學與岩石學實習指導教材》一部。為西北大學“長江學者和能源盆地油氣地質創新團隊”與“岩石學與礦物學教學創新團隊”骨幹成員。
自2000年以來,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二級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二級課題2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項目三級子課題1項和陝西省教委基金項目1項。主持的各大油田橫向科研項目20多項。主要從事兩個領域與方向的研究:碎屑岩沉積體系與沉積相、物源示蹤、儲層沉積學;火山岩油藏岩相學、儲層地質學與成岩作用研究。
科研成果
1.碎屑岩沉積體系與沉積相、物源示蹤、儲層沉積學
研究區與研究方向:長期致力於鄂爾多斯盆地侏羅系、上三疊統延長組、上古生界與石油和天然氣相關的沉積體系與沉積相、物源示蹤、低滲-超低滲碎屑岩儲層特徵、成岩過程與儲集性能演化及其與烴類充注間的關係、儲層儲集性能控制因素等研究。此外,對我國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柴達木盆地、庫木庫里盆地、華北盆地等也進行過相關研究。
研究意義:查明低滲-超低滲砂岩儲層較強非均質性的因素對於該類油藏的研究、勘探和開發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鄂爾多斯盆地上三疊統延長組、上古生界儲層由於砂體單層薄、橫向變化大,加之沉積相、成岩作用、砂岩物質成分的影響,致使砂岩的儲集性能表現出較強的非均質性,增加了儲層預測難度。本人的碎屑岩儲層沉積學研究方向正是緊緊抓住沉積相與物源、儲層非均質性與成岩作用可能是導致低滲-特低滲砂岩儲層儲集性能的主要因素這一關鍵問題,從細緻的沉積相與物源、砂岩岩石學、埋藏-成岩演化-烴類充注過程等研究入手,研究不同沉積體系中各沉積微相、砂岩的岩石學特徵及其空間展布規律對儲層物性的影響,特別是探討與盆地埋藏史相應的主要成岩作用過程對低孔、低滲砂岩儲層物性演化的影響機理。同時,在研究中注意了裂縫對儲層物性及開發注水效果的影響等實際問題。在研究中強調各成岩作用階段中岩石與各種流體之間的反應以及有機與無機酸性溶液和大氣降水對形成次生孔隙的影響和機理,這樣成岩作用研究的範圍不僅僅只是岩體本身這樣一個封閉體系,而且包括了圍岩及各種流體這樣一個開放體系,更符合實際地質情況。同時正在嘗試將流體動力學引入碎屑岩成岩作用研究,從而使成岩作用的研究從靜態研究向動態研究發展,可望在此方面獲得實質性突破。為豐富我國低孔、低滲型砂岩油氣藏的理論和勘探開發實踐做出貢獻。
取得的主要成果與認識:利用盆地模擬技術建立了鄂爾多斯盆地上三疊統~中生代地層的埋藏熱演化史,指出鄂爾多斯盆地自晚三疊世以來經歷了兩次明顯的抬升剝蝕事件、一次沉積間斷和三次沉降作用過程;再造了侏羅系和上三疊系河流-湖泊三角洲相砂岩儲層的成岩作用演化史,指出儲層物性主要受沉積相與水動力條件和埋藏-成岩-烴類充注作用過程的控制;利用LA-ICPMS微區U-Pb定年技術,結合野外露頭剖面相標誌、岩相特徵、相序組合與古流向測定,砂岩的骨架礦物與重礦物分析、陰極發光技術、微量元素與稀土元素等沉積地球化學分析方法,分別對鄂爾多斯盆地周緣、盆地西南部與東北部延長組,以及烏審旗地區、延長探區的上古生界沉積體系與沉積相進行了系統研究,開展了物源示蹤研究,建立了碎屑鋯石的年齡譜系,精確厘定了物源方向與源區位置,母岩地層時代及母岩性質,探討了源區構造背景以及盆地沉積和構造演化特徵;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氣優質儲層控制因素的研究結果顯示,源區母岩性質、沉積作用與水動力條件是控制砂岩儲層物性的內因,而成岩作用過程、成岩作用方式導致的膠結物類型與成岩相帶的差異、以及成岩圈閉、微裂縫及其發育程度是控制優質儲層的關鍵因素。
2000年以來,上述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分別在國內外著名刊物《Journal of Petroleum Geology》、《Sciences in China》、《Acta Geologica Sinica》、《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中國科學》、《沉積學報》、《石油與天然氣地質》、《石油學報》、《地質學報》、《地質通報》及《西北大學學報》上發表論文近20篇。
2.火山岩油藏岩相學、儲層地質學與成岩作用研究
研究區與研究方向:先後對我國華北盆地黃驊坳陷、松遼盆地大慶油田與遼河油田、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區、準噶爾盆地陸東-五彩灣地區的火成岩油氣藏進行過火山岩的岩石學、岩相學、岩石地球化學、火山活動機制與火成岩形成機理、火山岩儲層儲集特徵、成岩作用過程及其儲集物性演化影響因素等的研究。
研究意義:本研究方向從專業方面講,通過岩石學與岩相學、岩石地球化學、同位素地質學、儲層地質學、石油地質學、地震與地球物理測井等多學科新理論、新思路與方法相結合,是多學科的交叉與綜合,有利於培養和造就複合性地球科學人才;在科學意義上,該研究方向將揭示我國火山岩儲層儲集性能的形成和演化規律,以及火山岩儲層的岩石學、岩相學和岩石地球化學特徵、埋藏史及成岩作用對其儲集物性的控制作用機理。研究成果將豐富和更新當代石油地質學理論,推動我國特種油藏儲層地質學的研究和發展;在實踐上,該研究成果可直接套用於油田的勘探與開發實踐,預測有利的油氣遠景區,為火山岩油氣藏的油氣勘探和開發指明方向,可以減少火山岩油氣藏勘探開發的風險,提高經濟效益。
取得的主要成果與認識:對我國黃驊坳陷風化店中生代火山岩的形成時代與層位歸屬、火山岩的岩性與岩相特徵提出了與前人不同的見解,研究了火山岩儲層的孔隙類型、油氣的形成與聚集規律、討火山岩儲集物性與火山岩岩相的關係、火山岩的地球化學特徵及其形成的大地構造背景;首次利用LA-ICPMS單礦物鋯石微區U-Pb定年方法對塔河地區火山岩進行了定年,得出火山岩的精確形成時代為時代為二疊紀,否認了火山岩為石炭系的觀點,同時對塔河地區二疊紀火山活動機制以及火山岩的展布特點、火山岩的岩石學與岩相學特徵、火山活動機制、火山岩的地球化學特徵進行了系統和詳細的研究,結果顯示,塔河地區二疊紀火山岩表現出以基性玄武岩和酸性~中酸性火山岩為主的“雙峰式”分布模式,其玄武岩形成於大陸板內環境,是大陸裂谷岩漿活動的產物。對黃驊坳陷歧口凹陷中、新生代火成岩進行了鋯石LA-ICPMS微區U-Pb定年,並在火成岩形成時代、火山岩地球化學特徵、火山岩成因與形成構造背景等研究方面取得了創新性成果。此外,分別對遼河盆地興隆台潛山侏羅系火山岩油藏、大慶油田徐家圍子侏羅系-白堊系火山岩儲層、大慶油田下白堊統營城組火山岩天然氣藏進行了火山岩岩相、火山岩儲層特徵、火山岩優質儲層控制因素、成岩作用及其對儲層物性的影響等系統研究。並在火山岩的形成時代、火山岩的岩性及岩石類型、各岩石類型的儲集特徵及含油氣情況、火山岩岩石學特徵和成岩過程及其對儲集物性的影響以及火山岩油藏油源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以上研究成果以17篇論文發表在國外著名刊物《AAPG Bulletin》、《Journal of Petroleum Geology》、《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以及國內有影響的刊物《岩石學報》、《石油學報》、《地質科學》、《石油與天然氣地質》、《石油實驗地質》、《中國地質》、《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西北大學學報》等刊物上。
研究項目
1.國家級縱向課題
2002-200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埋藏成岩作用對火山岩儲層儲集物性演化的影響”(批准號:40172055)
2002-200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華北克拉通及其鄰區中新生代下地殼的形成和演化”二級子課題“華北盆地新生代火山岩”(批准號:40133020)
2004-2008: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項目《多種能源礦產成生-富集環境和成藏(礦)機理》三級子課題“上古生界含氣砂岩成岩史的重建及其物性的演變” (編號:2003CB214603-3)
2008-2010: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二級子課題“超低滲儲層成岩過程及儲集物性演化”(編號:2008ZX05008-004-076)
2008-2010: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二級子課題“北疆、松遼盆地南部火山岩儲層成岩作用與有利儲層分布預測”(編號:2008ZX05001-003)
2009-201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鄂爾多斯盆地東勝地區砂岩型鈾礦碎屑鋯石U-Pb定年、Hf、O同位素示蹤物源研究”(批准號:40872083)
2011-2015: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二級子課題“鄂爾多斯盆地東部上古生界緻密含氣砂岩的成岩與物性演變過程及其與烴類充注間的關係”(編號:2011ZX05008-004)
2.橫向課題
2001-2002: 大慶油田徐家圍子侏羅系-白堊系火山岩儲層特徵及其成岩作用對儲層物性的影響(大慶石油管理局項目)
2002:新疆塔河地區火山岩展布與火山活動機制研究(中石化新星公司西北石油局中標項目)
2004:榆林-神木地區晚古生代地層的成岩作用研究(北京眾博達石油科技有限公司項目)
2005:西峰-合水地區長6、長8沉積相研究(長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項目)
2005:子長油田楊家園則區塊綜合地質研究(延長油礦管理局項目)
2005-2006:昇平氣田火山岩岩相劃分方法研究(大慶油田採油八廠項目)
2006: 陝北地區中生界石油勘探開發狀況及資源潛力評價(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項目)
2006-2007: 塞5、塞431區長2地質研究與地質建模(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一採油廠項目)
2006-2007: 烏審召地區山1、盒8段優質儲層控制因素研究(長慶油田分公勘探開發研究院項目)
2007-2008:子北油田4012井區長6油藏精細描述(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油氣勘探公司項目)
2007:靖安油田張渠一區長2地質研究與地質建模(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一採油廠項目) 2008:鎮涇油田長8、長6沉積相分析與儲層評價研究(華北煤層氣勘查開發總公司測井分公司項目)
2008:安塞油田塞152區長2精細油藏描述(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一採油廠項目)
2008-2009:馬家山-堡子灣地區長8微觀孔隙結構及滲流特徵研究(長慶油田分公勘探開發研究院項目)
2009:安塞油田高52區長10油藏精細描述(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一採油廠項目)
2009:延長探區上古生界物源與沉積環境研究(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油氣勘探公司項目)
2009-2010:盆地東部盒8段儲層特徵與產氣能力分析(長慶油田分公勘探開發研究院項目)
2009-2010:歧口凹陷中新生界火成岩形成機理及形成期次研究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西北分院)
2009-2010:松遼盆地北部火山岩成岩相與儲集空間演化研究(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
發表論文
1.與火山岩油氣藏有關的研究論文
Luo Jinglan, Zhang Chengli and Qu Zhihao. Volcanic reservoir rocks: a case study of the Cretaceous Fenghuadian Suite, Huanghua Basin, Eastern China: Journal of Petroleum Geology(英國), 1999, 22(4): 397-415.
羅靜蘭,張成立. 風化店中生界火山岩油藏特徵及油源.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2002,23(4):357-360.
羅靜蘭, 邵紅梅, 張成立. 火山岩油氣藏研究方法與勘探技術綜述. 石油學報,2003, 24(1): 31-38
羅靜蘭,梁志剛,林壬子. 遼河盆地興隆台潛山變質岩-火山岩油藏烴類注入史及其成藏模式. 石油實驗地質,2004,26(3):249-253
Jinglan Luo, Sadoon Morad,Zhigang Liang and Renzi. Controls on the Archaeozoic-Jurassic Metamorphic-Volcanic Reservoir Quality from the Xinglongtai Buried Hill, Western Depression of Liaohe basin, China. AAPG Bulletin(美國),2005,89(10): 1319-1346.
羅靜蘭, 翟曉先, 何發歧,等. 塔里木盆地北部塔河地區石炭系頂部火山岩的層位歸屬、火山活動特點和火山岩岩石學、岩相學特徵. 地質科學,2006, 41(3): 378-391.
Jinglan Luo, Tong Lin. Study on the volcanic lithofacies and controls on volcanic reservoir quality of Yingcheng Formation in Shengping Gas Field, Song-liao Basin, China.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Special Supplement), 2008, 72(12S): A574.
羅靜蘭, 林潼, 楊知盛, 劉小洪, 張 軍, 劉淑雲. 松遼盆地昇平氣田營城組火山岩岩相與儲集性能及其控制因素.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08,29(6):748-757.
戴亞權,羅靜蘭,林潼,楊知盛,張 軍,劉淑雲,夏惠萍. 松遼盆地北部昇平氣田營城組火山岩儲層特徵與成岩演化. 中國地質,2007,34(3):528-535.(“973”成果)
趙飛,羅靜蘭,張有平,等. 克拉瑪依油田六、七、九區石炭系火山岩儲集層特徵及其控制因素.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0, 40(1):48-55.
2.與碎屑岩油氣藏有關的研究論文
羅靜蘭,張復新,賈恆,劉小洪,李博. 含鈾礦砂岩的岩石學與成岩作用研究及有關問題討論——以鄂爾多斯盆地東勝地區和吐哈盆地十紅灘地區為例. 石油學報,2005, 26(4):39-45, 49.
羅靜蘭,劉小洪,林潼,張三,李博. 成岩作用與油氣侵位對鄂爾多斯盆地延長組砂岩儲層物性的影響. 地質學報,2006,80(5):664-673.
羅靜蘭, 史成恩, 李博, 李忠興,李健,韓永林,趙驚蟄,杜金良,戴亞權,楊斌虎. 鄂爾多斯盆地周緣及西峰地區延長組長8、長6沉積物源—來自岩石地球化學的證據. 中國科學,2007,37(增刊):62-72.
Luo Jinglan, Li Jian, Yang Binghu, Dai Yaquan, Li Bo, Han Yonglin, Wang Haihong & Du Jinliang, Provenance for the Chang 6 and Chang 8 Member of the Yanchang Formation in Xifeng area and in the periphery Ordos basin——Evidence from petrologic geochemistry. Sciences in China (Series D), (November) 2007,50(Supp. II):75-90.
Luo Jinglan, Fu Jinhua, Wei Xinshan, Dai Yaquan,Yang Binhu,Li Jiang, Liu Xiaohong. Analysis of depositional system and paleocurrent on Chang 6 and Chang 8 of the Yanchang Formation in the southwestern Ordos basin.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pecial Issue), 2007, 18: 323-326.
羅靜蘭, 李忠興,史成恩,李健,韓永林,王海紅,李進步,王成玉. 鄂爾多斯盆地周緣與西峰-合水地區延長組長8與長6段沉積體系與古流向和物源方向. 地質通報,2008,27(1):19-29.
Jnglan Luo, S Morad, A Salem, S J M Ketzer, X L Lei, D Y Guo, O Hlal. Impact of diagenesis on reservoir quality evolution in fluvial and lacustrine-deltaic sandstones: evidence from Jurassic and Triassic sandstones from the Ordos basin, China. Journal of Petroleum Geology, 2009, 32(1): 79-102.
羅靜蘭,魏新善,姚涇利,劉新社,劉小洪. 物源與沉積相對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氣優質儲層的控制. 地質通報,2010,29(6):33-42.
楊斌虎,羅靜蘭.,戴亞權,劉小洪,林潼,張三. 含鈾砂岩中鈾與有機質、油氣和煤的關係-以鄂爾多斯盆地東勝地區和吐哈盆地十紅灘地區為例.西北大學學報,2006,36(6): 982-987.
劉小洪,羅靜蘭.,張三,林潼. 榆林-神木地區上古生界盒8段及山2段氣層的成岩作用和成岩相研究.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06,27(2):200-208.
林潼,羅靜蘭.,劉小洪,張 三. 東勝地區直羅組砂岩型鈾礦包裹體特徵與鈾成礦研究. 石油學報,2007, 28(5): 72-78.
趙俊英,羅靜蘭., 雷曉嵐, 郭德運,王永東,樊萬紅,夏惠萍. 鄂爾多斯盆地子長油田楊家園則探區長6物源分析. 中國地質,2007,34(3):422-429.
劉小洪,羅靜蘭,郭彥如,韓品龍,趙俊英. 鄂爾多斯盆地陝北地區上三疊統延長組長6油層組的成岩相與儲層分布. 地質通報,2008,27(5): 626-627.
楊斌虎,劉小洪,羅靜蘭,魏新善,姚涇利,劉新社,候雲東,王懷廠. 鄂爾多斯盆地蘇里格氣田東部優質儲層分布規律. 石油實驗地質,2008,30(4): 333-339.
劉小洪,羅靜蘭,劉新菊,靳文奇,黨永潮,胡友洲,郭兵. 西峰油田長8和長6儲層物性影響因素分析. 西北大學學報,2009,39(1):102-108.
戴亞權,趙俊英,羅靜蘭,靳文奇,劉新菊,李健,黨永潮. 安塞油田坪橋地區長2段儲層非均質性研究. 西北大學學報,2010,40(2):287-292.
戴亞權,羅靜蘭,王盟,李杪,白雪晶,閆遼偉,程辰. 東秦嶺丹鳳蛇綠混雜岩帶變泥質粉砂岩的地球化學特徵及物源分析. 地質通報,2009,28(10):1465-1471.
李江森,羅靜蘭,劉新菊,胡友洲,高建英,邵飛,張麗娟,易紅. 相控在儲層地質建模中的套用—以安塞油田152區長2油層組為例. 延安大學學報,2009,28(4):78-81.
楊斌虎, 張洪軍,羅靜蘭. 安塞油田特低滲微裂縫性油藏合理注水參數探索.西安科技大學學報,2010, (已錄用)
竇偉坦,劉新社,羅靜蘭,等. 鄂爾多斯盆地姬塬地區上三疊統坡折帶、斜坡類型與油藏的關係. 沉積學報,2010